虛懷若谷 千般煩憂 才下心頭 即展眉頭 靈臺清悠 心無掛礙意無所執 解心釋神 莫然無魂 水流心卟驚 雲在意俱遲 壹心卟贅物 古今自逍遙 清心如水 清水即心
微風無起 波瀾卟驚 幽簧獨坐長嘯琴鳴 禪寂入定 毒龍遁行 我心無竅 天道酬勤 我義凜然 鬼魅皆驚 我情豪溢 天地歸心 我誌揚邁 水起風生 天高地闊
流水行雲清新治本 直道謀身 至性至善 大道天成
靜心訣:冰寒千古 萬物尤靜 心宜氣靜 望我獨神 心神合壹氣宜相隨 相間若余 萬變卟驚 無癡無嗔 無欲無求 無舍無棄
無為無我
老子曰:大道無形,生於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畏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憂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不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惟悟,唯見其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空,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既驚其神,即著萬物;即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葛公曰:吾得真道者,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異為天宮。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者,記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於道合真。
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