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檢測壹壹吾愛詩詞網如下:
緣何羈旅神京久,春雨東風聞杜鵑。
壹、隴頭——漢樂府中有曲辭名《隴頭吟》。隴頭,指隴山壹帶。隴山,即六盤山。六盤山東麓,方山之下,蒲水之濱,是我的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二、蒲岸邊——即蒲河岸邊。蒲河是黃河的三級支流,古為清水,也稱蒲川河。因河谷兩岸多生蒲草而得名。發源於甘肅省環縣,由西北向東南流經殷家城,在三岔鎮與安家川河匯合後,始稱蒲河。東南流經方山、西峰、涇川、寧縣,於寧縣長慶橋北匯入涇河。
三、桃花灼灼——《詩經·周南·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詩句。蒲河兩岸的黃土高坡上多桃林。玉帶水——蒲河水繞我的老宅窯洞潺潺流過,形如玉帶。
四、禾黍離離——《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毛詩序》中說:“《黍離》,閔(通憫)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
五、雞唱雄音向朝日,羊思幼崽歸暮煙——這兩句描摹河邊山間朝暮特有景象,而重在其象征意義。“雞唱雄音向朝日”,象征我在2001年初掛職辭親,壹路高歌,東入京城。“羊思幼崽歸暮煙”,象征多年羈旅他鄉的遊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故土之思漸濃。
六、杜鵑——又稱布谷、子規、杜宇。傳說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精魂化為杜鵑,暮春啼鳴,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淒悲,動人肺腑。杜鵑的啼叫聲如“不如歸去”的諧音,猶如盼子回歸,所以有“杜鵑啼歸”之說。
這個在線檢測工具,是按照格律詩的正格進行判斷的,所以提示有八個字(紅藍色字)不合平仄。但是,這個檢測結果需要具體分析,才能體現出七律創作的基本技巧。格律詩的平仄,除了“正格”,還有“變格”。
本詩首句“家在隴頭蒲岸邊”,按照正格,第三字應為平聲,這裏卻用了仄聲字“隴”,造成出律;於是在第五字(正格應為仄聲字)用平聲字“蒲”,予以拗救。此即古人常用的“本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