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此詩為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創作或當時流行的裏巷歌謠。1974-1978年間出土於湖南長沙銅官窯窯址。見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下冊,《全唐詩續拾》卷五十六,無名氏五言詩,第1642頁,中華書局,1992年10月版。這首詩是感嘆兩人相愛卻不能長相守的無奈辛酸。
二、《蔔算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李之儀這首《蔔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明白如話,復疊回環,同時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同住長江邊,同飲長江水,卻因相隔兩地而不能相見,此情如水長流不息,此恨綿綿終無絕期。只能對空遙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負相思情意。語極平常,感情卻深沈真摯。設想很別致,深得民歌風味,以情語見長。
這首詞的結尾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恒的友誼,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萬裏阻隔的天然障礙,又是壹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征,又是雙方永恒友誼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
三、《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當妳哭泣的時候,有人陪妳傷心,傾聽妳訴說,為妳撫平淩亂的發和憔悴的顏容,告訴妳明天依舊陽光燦爛;當妳笑容明媚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和妳壹起明媚,而他靜靜地站在壹旁,微笑著看著妳和陽光壹般地燦爛。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該是壹幅兩個人同撐起壹方天空的風景。象兩棵獨立的大樹,妳們***同撐起壹方天空,枝葉在藍天下盛放,樹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風也罷霜也罷,雨也罷雪也罷,執子之手,每壹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壹刻都是壹首動人的情詩,每壹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時光去回味。
四、《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本篇是漢樂府民歌《饒歌》中的壹首情歌,是壹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在藝術上很見匠心。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敦煌曲子詞申的《菩薩蠻》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手法上明顯地受到它的啟發:“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桔。白日參辰現,北鬥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不僅對堅貞專壹的愛情幸福的追求是如出壹轍的,並且連續用多種不可能來說明壹種不可能的藝術構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裏,各在天壹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行行重行行》是《古詩十九首》的第壹首,寫的是思婦的離愁別恨。東漢末年,遊宦之風極盛,讀書人為了尋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貴,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奔走。當時政治異常黑暗,社會極為混亂,出身低下的知識分子,即使滿腹經綸,也難於施展。在這種情況下,親人遠離的痛苦,就顯得更為突出。所以,《古詩十九首》中以夫妻別離、互相思念為題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從壹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狀況,特別是下層知識分子的思想苦悶。
六、《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壹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沈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七、《雁邱詞》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當年,元好問去並州赴試,途中遇到壹個捕雁者。這個捕雁者告訴元好問今天遇到的壹件奇事:他今天設網捕雁,捕得壹只,但壹只脫網而逃。豈料脫網之雁並不飛走,而是在他上空盤旋壹陣,然後投地而死。元好問看看捕雁者手中的兩只雁,壹時心緒難平。便花錢買下這兩只雁,接著把它們葬在汾河岸邊,壘上石頭做為記號,號曰“雁邱”,並作《雁邱詞》。
全詞行文並不復雜,而行文騰挪多變,用事實回答了什麽是至情,寄人生哲理於淡悟之外。元老夫子在為殉情於他面前的兩只大雁寫下這首詞時,不會想到它成了現在男女失戀時的自我慰籍之語。經過金庸先生的引用,更是廣為人知,看到癡男怨女的總代表李莫愁毅然跳進火坑時,夫復何語?愛情真是壹個火坑?不管怎樣,要感謝那兩只大雁,感謝它們引出了這首經典的問情妙詞!
八、《江城子》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是蘇軾為懷念亡妻王弗而作,時熙寧八年正月二十日,蘇軾剛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縣鄉貢進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與十九歲的蘇軾成婚。王弗聰明沈靜,知書達禮,剛嫁給蘇軾時,未曾說自己讀過書。婚後,每當蘇軾讀書時,她便陪伴在側,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蘇軾問她其它書,她都約略知道。王弗對蘇軾關懷備至,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蘇軾與朝中權貴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誌,夜中夢見亡妻,淒楚哀惋,於是寫下這篇著名的悼亡詞。
這首詞將夢境與現實交融而為壹體,濃郁的情思與率直的筆法相互映襯,既是悼亡,也是傷時,把哀思與自嘆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絕,讀之催人淚下。
九、《離思》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悼念亡妻韋叢之作。詩人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贊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沈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壹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沈,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十、《蝶戀花》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壹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壹首懷人詞。上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佇倚危樓風細細”,“危樓”,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遊目必遠。“佇倚”,則見出主人公憑欄之久與懷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佇倚”的結果卻是“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春愁”,即懷遠盼歸之離愁。不說“春愁”潛滋暗長於心田,反說它從遙遠的天際生出,壹方面是力避庸常,試圖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象,增加畫面的視覺性與流動感;另壹方面也是因為其“春愁”是由天際景物所觸發。
後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語》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被他借用來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大概正是柳永的這兩句詞概括了壹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