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浣溪沙》宋代:魏了翁試問伊誰若是班。
二喬銅雀鎖孱顏。千年痕露尚余潸。
羞向眼前供嫵媚,獨於靜處愜幽嫻。人情多少逐河間。
2.《念奴嬌》(慶朱察推)宋代:高子芳蔥蔥佳氣,人都道、今日垂孤令旦。怪得歡聲如鼎沸,準擬華堂開宴。
三虎容儀三子,二喬態度二寵是姊妹,爭捧金杯勸。瑤池王母,何妨引領仙眷。
況有道骨仙風致仕奉道,靈丹秘訣,鐘鼎何心戀。卻笑玉階軒冕客,難脫功名羈絆。
蕭散陶籬,徜徉裴野,風月堪為伴。拳拳祝頌,壽齡期等龜算。
3.《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4.《蝶戀花》(題二喬觀書圖)宋代:秦觀並倚香肩顏鬥玉。鬢角參差,分映芭蕉綠。
厭見兵戈爭鼎足。尋芳***把遺編躅。
閨閣風流誰可續。沈想清標,合貯黃金屋。
江左百年傳舊俗。後宮只解呈新曲。
5.《虞美人》(雙蓮)宋代:趙長卿二喬姊妹新妝了。照水盈盈笑。
多情相約五湖遊。似向群花叢裏、騁風流。
丁香枝上千千結。怨惹相思切。
爭如特地嫁薰風。吐盡芳心點點、絳唇紅。
2.關於三國中的贊二喬的詩《銅雀臺賦》,三國時期曹植在鄴城銅雀臺落成時所作,為漢賦中的經典作品,文辭華美。 《三國誌·魏書十九·任城陳蕭王傳》中收錄的《銅雀臺賦》:
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蝦蠑。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雲天亙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
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於東皇。 禦龍旗以遨遊兮, 鸞駕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願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孔明用計激周瑜時把銅雀臺賦中的“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改成了“攬二橋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以此激怒周瑜,堅定他作戰的決心。在原詩中,蝃蝀就是虹,二橋指從銅雀臺出發鏈接金虎臺和玉龍臺的兩座橋。古代‘喬’和‘橋’是壹回事。剛好周瑜和孫策的妻子姓喬。所以很容易產生錯覺。
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中的《銅雀臺賦》:
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雲天亙其既立兮,家願得乎雙逞。
揚仁化於宇宙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君壽於東皇。
禦龍旗以遨遊兮,回鸞駕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願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跟《三國誌》中的《銅雀臺賦》相比,《三國演義》中的《銅雀臺賦》有很多內容為後人自行添加,如“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
赤壁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3.關於喬的詩句赤壁
杜牧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人赴任齊安郡刺史,途經赤壁古戰場,有感於三國英雄成敗,寫下此詩。以地名為題,實為吊古詠史的詩篇。
壹枝江水中的斷戟還沒銹完,在事隔600多年後被打撈起來。經過自己打磨擦洗之後被確認為前朝遺物。於是引起詩人的感嘆和聯想:假如當時東風不為周瑜提供方便,那麽得勝的就應該是曹操,因此大喬、小喬兩姐妹就可能成為曹軍的俘虜,被關入銅雀臺裏為曹操霸占。銅雀,即銅雀臺,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鄴地所建。二喬,即大喬、小喬,分別是孫策、周瑜的妻子。
杜牧將赤壁之戰周瑜的勝利以假設的方式歸於偶然的東風,是為了證明“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罷了。如此寫詩,韻味無窮。
4.蘇軾的詩句和關於他的故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壹樽還酹江月。
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 ,也是豪放詞最傑出的代表。
它寫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遊黃風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此詞對於壹度盛行纏綿悱惻之風的北宋詞壇,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開篇即景抒情,時越古今,地跨萬裏,把傾註不盡的大江與名高累世的歷史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壹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湧奔騰 ,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卓犖氣概,並將讀者帶入歷史的沈思之中,喚起人們對人生的思索,氣勢恢宏,筆大如櫞。接著“故壘”兩句,點出這裏是傳說中的古赤壁戰場,借懷古以抒感 。“人道是 ”,下筆極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詞題,又是為下闋緬懷公瑾預伏壹筆 。以下“亂石”三句,集中描寫赤壁雄奇壯闊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雲霄,洶湧的駭浪猛烈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這種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於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壹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壹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煞拍二句,總束上文,帶起下片。“江山如畫”,這明白精切、脫口而出的贊美,是作者和讀者從以上藝術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偉畫卷中自然得出的結論。以上寫周郎活動的場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聲兼備,富於動感,以驚心動魄的奇偉景觀,隱喻周瑜的非凡氣概,並為眾多英雄人物的出場渲染氣氛,為下文的寫人、抒情作好鋪墊。
上片重在寫景,下片則由“遙想”領起五句,集中筆力塑造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作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挑選足以表現人物個性的素材,經過藝術集中 、提煉和加工 ,從幾個方面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據史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並同他壹齊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其後十年他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壹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這壹生活細節,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出周瑜的豐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艷羨;同時也使人聯想到:贏得這次抗曹戰爭的勝利,乃是使東吳據有江東、發展勝利形勢的保證,否則難免出現如杜牧《赤壁》詩中所寫的“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嚴重後果。這可使人意識到這次戰爭的重要意義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 。綸巾,青絲帶頭巾,“葛巾毛扇”,是三國以來儒將常有的打份 ,著力刻畫其儀容裝束,正反映出作為指揮官的周瑜臨戰瀟灑從容,說明他對這次戰爭早已成竹在胸、穩操勝券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精切地概括了整個戰爭的勝利場景 。詞中只用“灰飛煙滅”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以下三句,由憑吊周郎而聯想到作者自身,表達了詞人壯誌未酬的郁憤和感慨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為倒裝句 ,實為“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 ”。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無常,深沈、痛切地發出了年華虛擲的悲嘆。“人間如夢”,抑郁沈挫地表達了詞人對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 。“壹尊還酹江月 ”,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沈郁,是全詞余音裊裊的尾聲。“酹”,即以酒灑地之意。
這首詞感慨古今,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郁勃,把人們帶入江山如畫、奇偉雄壯的景色和深邃無比的歷史沈思中,喚起讀者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嘆、哲理於壹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
5.關於描寫大喬、小喬的詩句有哪些1、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出自:宋·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譯文: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2、蝶粉蜂黃大小喬,中庭寒盡雪微銷。
出自:宋·吳文英《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蠟梅》。
譯文:蠟梅花外黃而芯粉紅,香氣撲鼻,婷婷而立又好像三國時聞名東吳的絕色佳人“大小二喬”。
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出自:唐·杜牧《赤壁》。
譯文: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4、二喬雖嫁猶知節,日***詩書自怡悅。
出自:明·高啟《過二喬宅》。
譯文:大喬和小喬雖然已經嫁人但仍然了解禮節,每天壹起讀《詩》和《書》,並感到愉悅。
5、為大喬,能撥春風,小喬妙移箏,燕啼秋水。
出自:唐·姜夔《解連環》。
譯文:為了大喬,可以撥動春風,小喬巧妙地撥弄著古箏,燕子啼叫,壹池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