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壹個沒有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的人,壹個沒有太多豐富人生經歷的人,他的人生感悟又如何動人?生活不易,誰不是在咬著牙努力前行?壹個沒在深夜無數次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所以, 文學作品中那些真正能感動人心的東西,往往都是作者壹生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
正如 蘇軾的這首《自題金山畫像》,是詩人歷經磨難,於去世前寫下的人生最豁達詩句,僅24字,卻撫慰世人千年 。全詩如下:
很多人愛蘇軾,並不僅僅是愛他的詩詞作品,更多的是愛他的為人,愛他的人生態度,愛他在遭遇種種坎坷挫折時,所表現出的昂揚、樂觀、豁達、灑脫的心態。 就像現代社會,人們常說的正能量壹樣,蘇軾無疑是壹個渾身充滿積極能量的人,散發著無窮的光芒。
在這首詩作中,蘇軾仍然以他壹貫的豁達灑脫的態度,在去世前兩個月,對自己的壹生作了壹番自嘲。他說自己壹生都在四處漂泊,功業上也幾乎壹無建樹。此時,他已垂垂老矣,面對自己當年的畫像,又有什麽好說的呢?詩人將自己心中的萬千感慨,都化在了24字中,動人肺腑。
詩作 首二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語出驚人,說自己心如枯朽的槁木,身如四處漂泊的小舟,就要走到生命的盡頭。這句話看似與詩人壹貫的豁達樂觀相悖,實際上卻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的真實寫照。壹個久經風霜、幾經人生大起大落的遲暮之人,其晚年的形象不就是這樣嗎?
詩人此時年愈花甲,卻能真實地面對自己的衰老,勇敢地回顧自己的壹生。雖然,這兩聯的言語間有頗多的無奈和滄桑,但並沒有因此消減詩人豪爽、開朗的性格。蘇軾不會,也不屑於在悲傷中了結自己的人生。所以,他緊接著在 後兩聯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此時,詩人自我解脫的能力又爆發了。
在外人看來,黃州惠州儋州,不僅是蘇軾被貶謫的三個地方,偏僻荒涼,還是蘇軾人生失敗、功業無成的標誌。可在作者看來,這三個地方恰恰是他壹生引以為豪的“功業”。因為在貶謫的同時,他也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了名垂青史的蘇東坡,真是令人擊節而嘆。 很多時候,得與失,全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