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我需要壹個關於雞蛋的唐詩

我需要壹個關於雞蛋的唐詩

說的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壹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開來的萬裏船。

典故

肅宗乾元二年,杜甫棄官西去,窮居成都草堂。

壹日,幾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詩會友,杜甫實在拿不出好壹點的飯菜來招待客人。杜夫人著急萬分,不知所措,正在犯難之際,杜甫發現竈房間尚有壹棵蔥和兩個雞蛋及少量的油鹽,立刻如獲至寶,轉憂為喜。他面帶笑容地對夫人說了幾句悄悄話後,就請客人入座閑談。

時隔不久,杜夫人端上三菜壹湯擺在桌上。第壹盤是青翠的蔥葉上擺著兩個煎蛋黃;第二碗盤是炒蔥白,嫩蔥葉貼盤邊做了點綴;第三碗是蒸雞蛋清,蓬松如山;最後是壹大碗湯,上面還漂著幾片潔白的蛋殼。

杜甫對客人抱拳說:“諸位光臨寒舍,深感榮幸,特備詩宴,以表寸心。”

正當客人納悶之時,杜甫拿起筷子,指著第壹盤菜說,這叫“兩個黃鸝鳴翠柳”;指著第二盤菜說,這是“壹行白鷺上青天”;接著指著第三碗菜說,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最後指著那碗湯說,這是“門泊東吳萬裏船”。

此時客人才恍然大悟,鼓掌叫絕。這首七言絕句就這樣形成了,成了代代吟誦的千古絕唱。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唐肅宗寶應元年(762),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壹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臺)。次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壹年,嚴武回到成都再次鎮蜀。

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杜甫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筆,寫下了這首即景小詩。

詩詞賞析

這首詩描寫早春景象。四句詩描繪四幅圖景,分開來如四扇條屏,合在壹起又組成壹幅生動優美的風景畫。

首句寫草堂周圍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壹派愉悅景象,呈現壹片生機,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具有喜慶的意味。

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晴空萬裏,壹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壹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壹幅絢麗的圖景。

第三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壹幅圖畫。

末句再寫從門外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只。“萬裏船”三字意味深長,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不能暢行,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能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萬裏船”與“千秋雪”相對,壹言空間之廣,壹言時間之久。

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裏,胸次開闊。詩壹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全詩對仗精工,著色鮮麗,動靜結合,聲形兼俱,四句詩宛然組成壹幅咫尺萬裏的壯闊山水畫卷。

百度百科--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