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不展於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意思: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也就是因為心中有愁,所以蕉葉難以舒展;滿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結難開。人之愁極,故而觸目傷情,而觸目之悲更添離人之恨。
這既是對眼前實景的真實描繪,同時又是借物寫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這句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贈二首·其壹》。
原文
《代贈二首·其壹》
—(唐代)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譯文
黃昏時分登上高樓,想憑欄遠眺,最終卻淒然作罷。玉梯橫斷,天上壹彎新月灑下淡淡的清輝。
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註釋
玉梯橫絕: 華美的樓梯橫斷,無由得上。
芭蕉不展: 芭蕉的蕉心沒有展開。
丁香結: 本指丁香之花蕾,叢生如結。此處用以象征固結不解之愁緒。
同向春風: 芭蕉和丁香壹同對著黃昏清冷的春風( 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這兩句是說,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為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這既是思婦眼前實景的真實描繪,同時又是借物寫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蘊無窮,歷來為人所稱道。
作品賞析
詩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從詩的主人公所見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襯托出她的內心感情。詩的開頭四字,就點明了時間、地點:“樓上黃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則維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動:她舉步走到樓頭,想去望望遠處,卻又淒然而止。這裏,不僅使讀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態,而且也透露出她那無奈作罷的神情。“月如鉤”壹本作“月中鉤”,意同。它不僅烘托了環境的寂寞與淒清,還有象征意義:月兒的缺而不圓,就像是壹對情人的不得會合。
三四句仍然通過寫景來進壹步揭示女子的內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鉤是女子擡頭所見遠處天上之景;這兩句則是女子低頭所見近處地上景色。高下遠近,錯落有致。這裏的芭蕉,是蕉心還未展開的芭蕉,稍晚於詩人的錢珝《未展芭蕉》詩中的“芳心猶卷怯春寒”,寫的就是這種景象;這裏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緘結不開的花蕾。它們***同對著黃昏時清冷的春風,哀愁無邊。
景與情、物與人融為壹體,“比”與“興”融為壹體,精心結構而又毫無造作,是這兩首詩的成功之處。特別是“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兩句,意境很美,含蘊無窮,歷來為人所稱道,《詩話類編》就把第壹首特別標舉出來,深受贊賞。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唐文宗年號,836—840)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