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民眾廟的歷史演變

民眾廟的歷史演變

唐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幽州(今屬北京)建廟,紀念渡海討伐中犧牲的將士。李世民在神廟建成前就去世了。後經李治、武則天等皇帝多次詔令,於武後萬歲元年修建,取名“班哲忠殿”。建於51年的民眾廟,規模巨大。寺內有壹座高閣,名為閩中閣,有句諺語形容其高。後來安祿山和史思明在廟的東南和西南各建了兩座木塔,以示各自的功績。唐武宗李嚴繼位後,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弘揚道教、滅佛的運動,並憑借唐太宗的開國初衷,對緬甸表現出了憐憫和忠誠,才幸免於難。然而,兩年前李顯忠的壹場大火摧毀了本雅明寺的所有建築。1992年和1997年重建時,修建了觀音殿和觀音塔,恢復了原來的規定。

遼代時期,民眾寺多次遭到天災人禍的破壞,多次修繕。廖道宗金奎大十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為現在的寺廟奠定了基礎。金大鼎十三年,本傑明寺還為女真人進士舉辦了考場。1215年,民眾寺毀於戰火。直到明朝第三年(1438),由禮儀太監宋文義等巨型太監牽頭重建了這座寺廟。清朝順治年間建壇,康熙年間重修經幡亭。雍正年間大修後改名法源寺,定為法家寺,是壹座專門傳授戒律和教義的皇家古寺。

宣南最大的寺廟不僅占地面積大,而且歷史非常悠久。它建於唐朝,當時叫本傑明寺。寺內有忠義殿,老北京諺語“忠義殿亭,上天庭持之”,可惜這高閣在明朝以前已不復存在。唐代的老本雅明寺只剩下幾塊殘破的碑,證明了本雅明寺原來有佛塔。碑文:“建於至德二年(唐肅宗恒力年號,公元757年)十月十五日,為張不韋、蘇靈之所撰。”喜歡拓片的人都知道,唐代有壹位大師李北海,他既是書法大師,又是篆刻家。這位李北海壹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碑帖,其中《廬山寺碑》和《雲輝將軍碑》在碑帖史上非常有名,而且壹直由李北海以“蘇靈之”的名義書寫和鐫刻。寺內有壹座唐碑,名為《凈光塔碑頌》。

閩中寺重建於公元1442年(朱祁鎮,明英宗),明朝第七年,改名崇福寺。明朝末年廢棄重建,才叫法源寺。清康乾以後,法源寺不僅是宣南寺,在京都也以花聞名。清康乾以後詩人的詩集裏,有不少關於法源寺的詩。“今年30度,春風要開花了。”這是壹首描寫法源寺海棠花的詩。林則徐有日記說:“出城沿途壹遊,回法源寺看海棠紫。”這篇日記寫於嘉慶二十壹年(1816)四月初七,可見當時法源寺的海棠紫丁香正盛開。有個詩人,因病在法源寺住了兩三年。這位詩人有兩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全家在秋風中,九月衣不剪”。詩人名叫黃中澤,是清代少有的詩人。

民國時期,法源寺是北京最大的寺院之壹,也曾被軍隊占領。1949後多次維修。1956中國佛教協會在法源寺成立中國佛學院。1963年,來自亞洲11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會議在這裏舉行,成為國際佛教交流的重要場所。文革期間,法源寺遭到嚴重破壞。房頂的六獸,地上的唐宋古跡,殿內的佛像,殿外的紫丁香,青竹,都被毀了,許多外來的和尚貢獻的黃金,手抄的幹貝,葉子,都被燒了。1979中國佛教協會建立了中國佛教典籍文物博物館,在這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