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配樂如下:
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壹首詩。此詩表達了作者對遭貶朋友的關心、勸慰,以及惆悵之情。在音樂方面,此詩可以配合古風音樂進行朗誦。古風音樂往往以五聲調式和特定的樂器演奏,具有獨特的韻味和藝術感。
配合音樂節奏,註重抑揚頓挫地朗讀詩句。在詩句中的每個音節上施加力度,如強讀或輕讀,以形成節奏感。
知識擴展
1.歷史介紹
南北朝時期廢帝王昌是南北朝時期東魏廢帝(535年~551年),魏孝靜帝元善見之子。其母為城陽君宋氏,其父元善見為武穆皇後元氏第三子,故立為儲君。
他諸體通諳,藻思沈雅,武藝絕倫。其本名為元廓,即位時年僅十二歲,因此朝中大權落入權臣手中。後因元氏受人侮辱而怒,召並州刺史元哲進京問話。
2.發展緣由
公元539年12月,元哲返回洛陽後,被高歡所殺。公元540年1月,高歡召集百官公卿入宮,當場宣讀太後(婁昭君)教旨,廢黜魏孝靜帝,另立元亶為大魏皇帝。公元542年2月,孝靜帝被廢為東海王。公元547年,高歡病死,其子高澄繼承父業,繼續把持大權。
公元548年7月,元亶之母武明皇後酒後對孝靜帝元善見說:“爾父為文昭皇後所生,我今天喝醉了酒,暫且叫爾去當奴才。”孝靜帝怒斥她胡說八道,武明皇後酒醒之後更加惱怒。
公元548年11月8日夜半時分,武明皇後派人對孝靜帝說:“晉國使者在延年堂召妳。”孝靜帝不知是計,剛壹出門就被亂兵殺死。
3.歷史結局
公元549年4月,高澄遇刺身亡,其弟渤海太守高洋襲承父兄基業,繼續把持東魏大權。公元550年5月,高洋接受大司馬、渤海王之封號後入京主政。公元550年6月,元亶登基坐殿,改國號為大齊。
元末明初起義軍將領王昌王昌是元末明初起義軍將領。他勇敢善戰、機智過人、忠勇雙全、剛正不阿、威武不屈、大義凜然、光明磊落、英俊瀟灑、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淡泊名利、舉世無雙、智慧超群、百折不撓、矢誌報國的人物特點為後世人所歌頌敬仰和贊譽。他的戰死沙場的事跡為後人所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