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夜晚的詩句唯美如下:
壹、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賞析: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有如壹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生動表現了幽清明凈的自然美。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贊嘆兩位賢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
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誌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息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毫不著力。像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的確非壹般人所能學到。
二、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賞析:“中庭地白樹棲鴉”寫庭中賞月之景。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壹層霜雪。蕭森的樹陰裏,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於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後進入了睡鄉。詩人寫中庭月色從視覺入手,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
“冷露無聲濕桂花”緊承上句,進壹步借助感覺寫月景。由於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如果進壹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
三、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賞析:“秋陰不散霜飛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氣氛,烘托情緒。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壹片迷蒙,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詩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這種心情又反過來更增加了相思的程度。
詩人是在旅途中暫宿駱氏亭,此地近壹段時期的天氣,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測,這揣測的根據就是“秋陰不散”與“留得枯荷”。這句壹方面是為末句作鋪墊(由於“秋陰不散”故有“雨”;由於“霜飛晚”故“留得殘荷”),另壹方面又兼有渲染氣氛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寫詩人聆聽雨打枯荷的聲音和詩人的心情變化過程。詩人原來是壹直在那裏思念著遠隔重城的朋友的,由於神馳天外竟沒有留意天氣的變化。不知不覺間,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雨點點點滴滴地灑落在枯荷上,發出壹陣錯落有致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