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槎使者海西來,移得珊瑚漢苑栽;
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壹時開。”
這首詩不僅道出了石榴的來源,也描寫了石榴花的優美。
榴花
金元格
山茶赤黃桃絳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見安石榴,嘆息花中有真色。
生紅壹撮掌中看,模寫雖工更覺難。
詩到黃州隔千裏,畫家辛苦費鉛丹。
庭榴
明楊升庵
移來西域種多奇,檻外緋花掩映時。
不為深秋能結果,肯於夏半爛生姿。
翻嫌桃李開何早,獨秉靈根放故遲。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相宜。
西園石榴開
宋歐陽修
荒臺野徑***躋攀,正見榴花出短垣。
綠葉晚鶯啼處密,紅房初日照時繁。
最憐夏景鋪珍簟,尢愛晴香入睡軒。
乖興便當攜酒去,不須旌騎搖擁車轅。
榴花
唐韓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山石榴寄元九
唐白居易
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石榴歌
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鸚粟,
黃蠟紙裹紅瓠房。玉刻冰壺含露濕,斕斑似帶湘娥泣。
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萬粒。
柳宗元
始見白發題所植海石榴
幾年封植愛芳叢,韻艷朱顏竟不同。
從此休論上春事,看成古木對衰翁。
孔紹安
侍宴詠石榴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臣。只為來時晚,花開不及春。
孫逖
同和詠樓前海石榴二首
客自新亭郡,朝來數物華。傳君妓樓好,初落海榴花。
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車。
海上移珍木,樓前詠所思。遙聞下車日,正在落花時。
舊綠香行蓋,新紅灑步綦。從來寒不易,終見久逾滋。
唐
方幹
海石榴
亭際夭妍日日看,每朝顏色壹般般。滿枝猶待春風力,
數朵先欺臘雪寒。舞蝶似隨歌拍轉,遊人只怕酒杯幹。
久長年少應難得,忍不叢邊到夜觀。
詠石榴
孔紹安
可惜庭中樹,移根逐漢城.
只為來時晚,開花不及春.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喜山石榴花開
忠州州裏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
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
赤玉何人少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褲?
但知爛熳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題山石榴花
內容:
壹叢千朵壓欄桿,剪碎紅綃卻作團。
風裊舞腰香不盡,露銷妝臉淚新幹。
薔薇帶刺攀應懶,菡萏生泥玩亦難。
爭及此花檐戶下,任人采弄盡人看?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內容:
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
清香隨風發,落日好鳥歸。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
無由***攀折,引領望金扉。
七律·農家樂
作者:鄧柔剛
門前屋後綠油油,四季飄香入畫樓。
桃樹花開紅艷艷,石榴果熟滑溜溜。
芭蕉蔽日垂長吊,金桔滿枝掛彩球。
政策歸心開富路,農家老少樂悠悠。
元稹
四十年前馬上飛,功名藏盡擁僧衣。
石榴園下禽生處,獨自閑行獨自歸。
三陷思明三突圍,鐵衣拋盡衲禪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閑憑欄桿望落暉。
年代:唐
作者:陸龜蒙
作品:奉和襲美病中庭際海石榴花盛發……
紫府真人餉露囊,猗蘭燈燭未熒煌。丹華乞曙先侵日,
金焰欺寒卻照霜。誰與佳名從海曲,只應芳裔出河陽。
那堪謝氏庭前見,壹段清香染郤郎。
《虞美人·次韻和飄零滄桑上闋》
千重碧樹鶯啼亂,香陌春行倦。紅裙妒殺石榴花,為言客愁無不在天涯。
七絕和漢宮秋詞長詠石榴花
榴花初染火般紅,果實塗丹映碧空。
自古人誇多子貴,如今徒惹恨無窮。
古風五月石榴
楊槐撐華蓋,桃李結青子;
殘紅倦歇艷,石榴吐芳菲。
奇崛梅枝幹,清新柳葉眉;
單瓣足陸離,雙瓣更華煒。
熱情染腮暈,柔媚點嬌蕊;
醉入瑪瑙瓶,紅酒溢金罍。
風骨凝夏心,神韻妝秋魂;
朱唇啟皓齒,靈秀瑤臺妃。
山石榴
唐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
壹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雲鬟。
慶清朝榴花
年代:宋作者:王沂孫
玉局歌殘,金陵句絕,年年負卻薰風。西鄰窈窕,獨憐入戶飛紅。前度綠陰載酒,枝頭色比舞裙同。何須擬,蠟珠作蒂,緗彩成叢。誰在舊家殿閣,自太真仙去,掃地春空。朱幡護取,如今應誤花工。顛倒絳英滿徑,想無車馬到山中。西風後,尚餘數點,還勝春濃。
朱熹《榴花》
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鄰村。墜萼可憐人,風吹落幽戶
王義山《石榴花詩》
待闕南風欲上場。陰陰稚綠繞丹墻。石榴已著乾紅蕾,無盡春光盡更強。不因博望來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朝元閣上舊風光,猶是太真親手植。
義山另有《石榴》詩壹首:「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壹千年。」
《齊民要術》安石榴第四十壹
作者:.[後魏]賈思勰.
陸機曰(壹):“張騫為漢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塗林,安石榴也。”
《廣誌》曰(二):“安石榴有甜、酸二種(三)。”
《鄴中記》雲(四):“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二大如盂□,其味不酸。”
《抱樸子》曰(五):“積石山有苦榴(六)。”
周景式《廬山記》曰(七):“香爐峰頭有大磐石,可坐數百人,垂生山石榴三。三月(八)中作花,色如石榴而小淡,紅敷
四紫萼,燁燁五可愛。”
《京口記》曰(九):“龍剛縣有石榴。”
《西京雜記》曰(十):“有甘石榴”也。
栽石榴法:三月初,取枝大如手大指者,斬令長壹尺半,八九枝***為壹窠,燒下頭二寸。不燒則漏汁矣六。掘圓坑深壹尺七寸,口徑尺。豎枝於坑畔,環圓布枝(十壹),令勻調也。置枯骨、礓石七於枝間,骨、石,此是樹性所宜。下土築之。壹重土,壹重骨、石,平坎止。其土令沒枝頭壹寸許也。水澆常令潤澤。既生,又以骨、石布其根下,則科圓滋茂可愛。若孤根獨立者,雖生亦不佳焉。
十月中,以蒲□裹而纏之。不裹則凍死也。二月初乃解放。
若不能得多枝者,取壹長條,燒頭,圓屈如牛拘八而橫埋之亦得。然不及上法根強早成。其拘中亦安骨、石。
其斸根栽九者,亦圓布之,安骨、石於其中也。
(壹) 《藝文類聚》卷八六、《太平禦覽》卷九七十及《圖經本草》均引作“陸機《與雲弟書》”,文同,惟“塗林”不重文,作“……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安石榴也”(《類聚》“石”作“熟”)。“塗林”重文,則“塗林”是安石榴的異名。但《類聚》同卷引梁元帝《賦得詠石榴》詩有“塗林未應發,春暮轉相催”句,《本草綱目》卷三十引《博物誌》:“漢張騫使西域得塗林安石榴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則“塗林”是地名。他書所引,“塗林”也不重文,未知《要術》是否衍誤。關於張騫引進安石榴,《文選》潘嶽《閑居賦》李善註引《博物誌》亦有此說。
(二) 《太平禦覽》卷九七十引《廣誌》同《要術》。
(三) “二種”,從金抄及《太平禦覽》卷九七十引,他本作“二等”。
(四) 《初學記》卷二八、《太平禦覽》卷九七十均引到此條,“
盂□”作“□盞”,《鄴中記》則作“□盞”,余並同《要術》。
(五) 此條不見今傳《抱樸子》。
(六) “苦榴”,各本同。《本草綱目》卷三十“安石榴”:“實有甜、酸、苦三種。《抱樸子》言苦者出積石山,或雲即山石榴也。”按今本抱樸子不載此條,李時珍當亦根據《要術》。惟石榴亦名“
若榴”,“若”、“苦”二字相差極微,《要術》中每有彼此互誤,“苦”字是否“若”字之誤,已無可查證。
(七) 《初學記》卷二八、《太平禦覽》卷九七十均引到此條,“
燁燁”《初學記》作“煒曄”,《禦覽》作“輝華”。
(八) “三月”,各本作“二月”,僅金抄作“三月”,《初學記》及《太平禦覽》引同。茲從金抄。
(九) “京口”即江蘇省鎮江市。據史書記載,龍剛縣始置於晉,屬於桂林郡(見《晉書.地理誌下》),和京口不相幹,此條似有問題。《太平禦覽》卷九七十引有:“《襄國記》曰:‘龍崗縣有好石榴。’”極可註意。襄國即今河北省邢臺縣,為後趙石勒所都,石虎遷都於鄴(今河北省臨漳縣),改為襄國郡,後魏復為縣,隋改龍岡縣。《襄國記》是《鄴中記》壹類的書。據《晉書.地理誌》反映,當時入侵中原各國所建郡縣名稱,“並不可知”,可能後趙時曾在襄國地區建立過龍崗(或剛)縣,故《禦覽》所引《襄國記》,有如上說。龍剛既與京口大不相侔,而“襄國”二字殘爛之後,很容易錯成“京口”,因此我們懷疑這裏《京口記》可能是《襄國記》之誤。
(十) 《西京雜記》只有“安石榴”三字。
(十壹)“環圓布枝”,金抄、黃校、張校、漸西本如文,意謂環坑周豎布石榴插條,明抄“環”字空白,“枝”誤作“枚”,湖湘本“
圓”誤作“口”。
壹 “安石榴”即石榴。《圖經本草》:“有甘酢二種,甘者可食,酢者入藥。”《要術》中在加工制造方面多有用到,如卷七《笨曲並酒》篇引《博物誌》用安石榴汁浸胡椒酒,卷八《羹臛法》篇引《食經》用以作“胡羹”,卷五《種紅藍花梔子》篇用醋石榴汁作胭脂等。
二 “子”,指石榴果實,不是籽粒。
三 《圖經本草》:“又壹種山石榴,形頗相類而絕小,不作房。生青齊間甚多。不入藥,但蜜漬以當果,或寄京下,甚美。”
四 “敷”是“柎”的假借字,指萼的底部,即所謂“鄂足”。《詩經.小雅.常棣》:“鄂、不韡韡”。鄭玄箋:“承華者曰鄂。不,當作柎;柎,鄂足也。”“鄂”是“萼”的假借字。
五 “燁”,音業,“燁燁”,紅艷奪目,光耀可愛。
六 《要術》對插條或接穗采用燒下頭二三寸的方法有不少處,如上面插梨篇的對遠道攜梨穗,本篇此處和下文的“燒頭”,以及卷五《種槐柳楸梓梧柞》篇的燒柳條等。這裏註明燒的作用在防“漏汁”。插條中貯藏營養物質的多少和動態,對插條的再生作用有密切關系,但燒下頭能否達到防止養分的走失,不無可疑。
七 “礓石”,《玉篇》:“礓,礫石也。”
八 “牛拘”,即“牛鼻環”,指將插條圓曲如牛鼻環的形狀。《說文》:“●,牛鼻中環也。”字省作“●”,音卷。唐玄應《壹切經音義》卷壹二《別譯阿含經》引《埤蒼》:“●,牛拘也。”又卷四《大灌頂經》:“今江南以北皆呼牛拘。”《要術》這樣的繁殖方法,現在叫做“盤狀扡插”,西北等地在繁殖石榴時偶有采用。
九 “斸根栽”,掘根剪成短條,進行扡插,即今“根插法”。
今人
傾情種下相思籽,
暑去寒來苦培栽,
歷盡春秋四十載,
終於盼得石榴開。
花香滿園關不住,
難免惹得蝶蜂來,
狂蜂浪蝶均不屑,
芳心只許不世才。
奉勸壇內君切記,
石榴只為知音開,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花落空自哀。
其實唐人詩中的“榴花”往往是海榴或山石榴(杜鵑花
)。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王維《欒家瀨》)
李商隱 無題(二首選壹)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