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在現在的生物考試中,經常出現壹些成語、諺語、歇後語等等知識與生物知識的結合:如: “傷筋動骨壹百天”,在此過程中,是哪壹結構起的作用?從而闡述骨膜的再生作用(與骨的傷後愈合有關);又如“冰上爺倆翻了車,要誰去看骨外科。”
和“童叟躬身棋邊座,長此以往誰背駝”則著重考察骨的成分中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比例,決定了骨的硬度和彈性;用“十指連心”來考察皮膚的真皮中分布著大量的感覺神經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用“壹針見血”考察出血至少要傷及皮膚的那層結構,來考察皮膚的真皮中有豐富的血管;在夏天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壹種現象“蜻蜓點水”,請問這是什麽現象?考察蜻蜓產卵的方式;“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考察動物的保護色;“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
考察水和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作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考察遺傳現象;“壹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考察生物的變異現象;“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考察生態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知識,還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要想水果長得好,還得蜜蜂花中跑。”來考察蟲媒花知識;“桔生淮南為桔,生淮北則為枳”考察溫度對生物生長的影響;“山上多植樹,勝似修水庫,有雨它能吞,無雨它能圖。”
考察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借助成語與謎語知識來考察生物學的概念。如:視而不見——保護色;望而生畏——警戒色;以假亂真——擬態;移花接木——嫁接;鸚鵡學舌——模仿行為;孔雀開屏——求偶行為;望梅止渴——條件反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競爭;無中生有——隱性;有中生無——顯性 這樣的題目的出現,即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考察了學生的生物學常識。
因此在平時多積累這方面的素材,並在平時的授課當中適當的滲透,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抓住了特點,更利於知識的記憶。另外在以往的聽課中,有些教師自編了順口溜,這樣讓學生記起來不僅瑯瑯上口,而且效果更較明顯。
如我在講到維生素的功能的時候,就借用了壹個廣告詞:A,火眼金睛看得清;B,腦筋急轉我最靈;C,大力水手羨慕我;D,加鈣增高我能贏;還有壹個小小E,不怕病菌來入侵……。這樣不僅使學生壹下胃口大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而且,許多的學生還在反復的哼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需要我們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與呵護,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壹定能事半功倍。 --------------------------------------------------------------------------------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生物的遺傳 這是生物的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
產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過程中,親代把自己的遺傳物質(DNA)準確地復制出二份傳給後代,使後代得到了親代的遺傳物質,從而表現出與親代相似的性狀。由於生物具有遺傳的特性,所以每種生物的後代都與它們的親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種能夠保持相對穩定。
"壹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生物的變異 這反映了生物的變異現象,產生原因是由於親代的遺物質(DNA)在復制過程中出現差錯(變化)或在有性以及子代不同的個體間發生差異。變異有遺傳的,也有不遺傳的s如果是由於環境條件引起的變異就不能夠遺傳;遺傳物質 (DNA)變化引起的變異就能夠遺傳下來。
由於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個體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及形成新的物種。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生物的捕食 意為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在生物學上它具有食物鏈的含意。
這句諺語隱含的-條捕食食物鏈是:植物-)蟬+螳螂+黃雀,在這條食物鏈中,植物是生產者鼉於第鬥營養級,蟬;螳螂、黃雀都是消費者,分別屬於第二、三、四營養級。 "壹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種內鬥爭 這壹諺語揭示了生物為了爭奪資源,食物和空間而發生鬥爭的現象,虎是大型肉食動物,所處在較高的營養級裏,按照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的,傳遞效率只有10%~20%規律,營養級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較少,因此其個體數量也就越少,在獲得有限的食物空間裏,虎的數量越少,就越容易獲得食物來維持生存,其數量多時,就不能維持其生存。
為了生存就會出現妳死我活的鬥爭,這樣壹山就容不得二虎。 "飛蛾投火乙--生物的應激性 這是指昆蟲對光發生的反應,叫昆蟲的趨光性。
生物體都有應激性,應激性是指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發生反應的特性。生物因為有了應激性,便能對周圍的刺激發:生反應,從而可以避開不利的刺激,使生物體適應周圍的生活環境。
"作繭自縛"--生物適應的相對性 蠶吐絲作繭,把自己裹在裏面,娥類結繭;能抵禦不良環境,保護自身,這是種適應性,但當遇金小蜂時,悲劇就恰恰發生在繭上,金小蜂正是借助於繭對棉紅;鈴蟲的束縛作用,順利地將卵產於它的體內,這樣棉鈴蟲的"作繭"反而變成了"自縛"。這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壹定程度上的適應,並不完全、絕對地適應。
由於環境條件的不斷變化,某些特征就會變得不適應了,這是。
2.各位幫幫忙找壹下有關生物的諺語,成語和俗語`````雞犬不寧、對牛彈琴、漏風之魚、虎頭蛇尾、鶴立雞群、守株待兔、鳥語花香、騎虎難下、畫蛇添足、狐假虎威、貓器耗子、壹馬平川 如魚得水(1)原謂君臣相待,今多以形容朋友或夫妻情感融洽。
(2)用以比喻所處環境,能稱心如意。 池魚之殃比喻無故而受禍。
殃及池魚無端受累。 魚水相逢(1)比喻夫婦和樂。
(2)比喻君臣相得。 魚沈雁渺比喻音信全無。
魚目混珠比喻用假貨充真貨。 魚米之鄉指靠近水邊的肥沃地方。
魚肉鄉民土豪劣紳,仗勢欺侮自己的鄉人。 魚沈落雁比喻女子容貌美麗。
魚貫而入排成壹列依次前進。 魚雁往返指書信往返。
魯魚亥豕指文字因形近而傳寫錯誤。 渾水摸魚在混亂的局勢中得小便宜。
漏網之魚喻罪犯沒有被逮捕歸案。 緣木求魚喻勞而無功,絕不可得。
鮑魚之肆比喻惡劣之環境或小人聚集之所。 臨淵羨魚比喻空自想望,而沒有實際行動。
魚遊沸鼎比喻情勢之危急 有關“鳥”的成語 壹石二鳥比喻做壹件事獲得兩個效果。 小鳥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樣子,惹人憐愛。
倦鳥知返形容遊子倦遊歸家。或比喻離開工作崗位太久,倦於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崗位。
倦鳥歸巢形容遊子倦遊歸家。或比喻離開工作崗位太久,倦於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崗位。
笨鳥先飛(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慮,常魯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動應比別人早,以免手忙腳亂。
鳥盡弓藏比喻天下既定,功臣遭遺棄。與“兔死狗烹”意同。
惟“鳥盡弓藏”語意較輕。 鳥語花香描寫春天的景色。
鳥面鵠形用以形容久饑消瘦之狀,又作“鳩形鵠面”。 鳥為食亡比喻人因貪財而死。
鳥獸不可與同群指人畢竟仍須生活在人群社會中,不能隱居逃世。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比喻人快要死時,多會良心發現,講出善良的話來。
驚弓之鳥比喻曾遭禍患,因而心懷驚懼者。 有關“鶴”的成語 杳如黃鶴比喻人物壹去無蹤。
風聲鶴唳形容人心惶惶,自相驚擾。 焚琴煮鶴指不解風雅,大殺風景的行為。
閑雲野鶴形容超然脫俗,與世無爭,可以用在隱士,或是退休在家,生活閑逸無憂的人。 雞皮鶴發粗皮膚和白頭發,形容老人白發蒼蒼,滿臉皺紋。
鶴立雞群比喻才能出眾。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別高大。
鶴發童顏比喻年老而健康。 鶴長鳧短形容異類難諧。
有關“雁、鵝”的成語 沈魚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魚沈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雁足傳書比喻互相聯絡,音信不斷。 雁行失序悼兄弟之喪。
雁行折翼失去兄弟。 魚雁往返指書信往返。
千裏鵝毛遠道送禮物,禮輕情意重。 有關“其余鳥類”的成語 鳩占鵲巢比喻強占他人所有。
鶉衣百結比喻衣服破舊,滿是補釘。 鷦鷯壹枝(1)用以勸人寡欲,今多說成:“鷦鷯巢林,不過壹枝”。
(2)或比喻棲身之所,多用於托人求職時。 鸞翔鳳集比喻賢才之聚集。
鳳毛麟角形容世間少有。 鳳凰於飛比喻夫婦唱和相樂;多用為婚禮之祝詞。
鳶飛魚躍比喻放任於自然之樂。 鴉雀無聲比喻原本吵吵鬧鬧的人群安靜下來。
鴻鵠之誌比喻誌向遠大,與“青雲之誌”義同。 鵬程萬裏祝福別人前程遠大,如鵬飛萬裏。
鶯聲燕語用以形容鳥鳴。或比喻女子聲音宛轉流利。
鶯鶯燕燕比喻女郎眾多。 鶼鰈情深比喻夫婦恩愛逾恒,與“伉儷情深”義同。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比喻兩相爭持,第三者得利。 與植物有關的成語 壹葉知秋 出水芙蓉 百花齊放 紅豆相思 豆蔻年華 花團錦簇 花好月圓 花紅柳綠 花枝招展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蒼翠欲滴 李代桃僵 含苞欲放 滄海壹粟 青梅竹馬 郁郁蔥蔥 奇花異草 披荊斬棘 拔苗助長 揠苗助長 斬草除根 明日黃花 金枝玉葉 空谷幽蘭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枯木朽枝 枯木逢春 枯枝敗葉 柳暗花明 草長鶯飛 獨木不林 獨木難支 姹紫嫣紅 根深葉茂 破竹之勢 勢如破竹 胸有成竹 成竹在胸 黃花晚節 移花接木 望梅止渴 粗枝大葉 繩鋸木斷 綠肥紅瘦 落葉歸根 落花流水 落英繽紛 煮豆燃萁 緣木求魚 蓬門蓽戶 蓬蓽生輝 霧裏看花 槁木死灰 稼穡艱難 繁花似錦 藕斷絲連 秋風掃落葉 桃李滿天下 疾風知勁草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3.和生物有關的成語,俗語,諺語葉落歸根
狐假虎威
鶴立雞群
盲人摸象
飛蛾撲火
望梅止渴
為虎作倀
作繭自縛
狗急跳墻
沐猴而冠
華而不實
鷸蚌相爭樹倒猢猻散
黃鼠狼給雞拜年
麻雀雖小,五臟具全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壹山難容二虎
壹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大樹底下好乘涼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4.關於生物指示的諺語有哪些蛐鱔著地爬,下雨勿用話。
雞鴨勿上舍,明朝嘸晴天。
螞蟻移窩,天井成河。
蛇攔道,雨來到。
雞早舍,天將變。(陰雨轉晴)
豬叼草,雪花飄。
貓(吃水)晴狗(吃水)落。
泥鰍跳,風雨到。
蛙聲急,風雨息。
蜘蛛收網,雨水必降。
燕子低飛,大雨可期。
燕子低飛蛇行道,壹場大雨將來到。
龜背潮,下雨兆。
缸腳潮,下雨兆。
螞蝗沈水天氣晴,螞蝗浮水雨將淋。
蜻蜓成群飛,天要下陣雨。
蜻蜓高,谷子焦;蜒蜻底,壹把泥。
雨中知了叫,晴天馬上到。
雞在高處鳴,雨止天放晴。
雞上棚,雨乒乓。
燕子來,好種田;嘎鵝來,好過年。
豬顛風,狗顛雨。
竈灰濕成塊,定有大雨來。
煙勿出洞連日雨。
桕子葉裏笑,明年白米嘸人要。
布谷叫,清明到。
鴉風鵲雨。
咕鴨鳥,夏前叫,勤儉反給懶惰笑。
5.生物學諺語,古詩解釋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人生代代無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這兩句詩中包含了生物具有“生長、繁殖”的現象.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以說明“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的穩定性”.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說明“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影響環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中,“鋤禾”的作用有二:壹是疏松土壤,增強農作物的根細胞的呼吸作用,促進根對礦質離子的吸收;二是為了除去雜草,減少農作物與雜草的競爭,使能量流向農作物.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說明了“生態因素對生物的影響”,這裏,影響該生態系統的身噶體因素是溫度.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說明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點.同時,還說明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中的“過度繁殖”問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說的實際上是蠶的“變態發育”,這裏所謂的蠶死實際上是經歷著“幼蟲→蛹”這個階段. “兒童疾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說明了黃蝶的體色與環境極其相似,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保護色”,它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萬綠叢中壹點紅”,既說明了生物的“警戒色”,也說明了生物的“基因突變”問題.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透徹的說明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特點:反復出現,循環利用.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片”,形象說明保護蛙類對於作物豐收的關系.保護蛙類就是保護害蟲的天敵.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中“葉紅於二月”是因為溫度的影響,細胞中的葉綠素合成減少,花青素的含量增加,從而使其顏色變紅. “煮豆燃豆箕,豆在壺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則形象的說明了生物生存鬥爭中的種內鬥爭問題.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則說明了植物的向光性. 此外,我國的諺語、俗語和典故中,也蘊涵了很多的生物學常識.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說明了遺傳現象;“壹母生九子,連母十不同”,則說明了變異現象.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以及“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都說明了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關系,也可以說明食物鏈中生物彼此之間是“捕食”關系. “窮山惡水出刁民”到“青山綠水春常在”,說明了影響生態系統的主要因素是森林. “鷸蚌相爭”生動了說明了神經調節的方式之壹“條件反射”. “壹山容不下二虎”用生態學觀點解釋就是“虎處於最高營養級,所獲得能量少,因而個體數量應很少”.。
6.生活中我們通常會用到壹些描述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關系的(1)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於食物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蟬吸取樹汁,螳螂以蟬為食,黃雀以螳螂為食.形成的食物鏈是:樹→蟬→螳螂→黃雀.如果黃雀被大量捕殺,螳螂的數量因失去天敵的控制而增加,在壹定時間內蟬的數量隨著螳螂數量的增加而減少.
(2)黃鼠狼吃雞,黃鼠狼為了取食雞,給雞拜年.黃鼠狼沒安好心的原因是黃鼠狼想以雞為食.
(3)非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是在強調水分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壹個重要非生物因素.
(4)社群行為的主要特征是:群居,群體內部形成壹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顯的分工合作和信息交流,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分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反映了生物之間通過分工合作而有利於生存.
(5)細菌和真菌將植物的殘枝落葉,動物遺體、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被稱為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說的是生態系統成分中的分解者能將花瓣中的有機物轉變成簡單的物質並供植物體重新利用.
(6)滄海桑田: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因此,滄海桑田”是指海洋生態系統與農田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轉變.
故答案為:(1)蟬→螳螂→黃雀;減少;(2)捕食;(3)水分;(4)分工合作;(5)分解者;(6)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