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於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與饑寒者。令所睹於途者,無問其鄉;所睹於裏者,無問其家;偱國計數,無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選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註解
(1)景公:名杵臼,莊公的異母弟。(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景公)
(2)雨雪:下雪。雨,音yu(四聲),動詞,下雨。霽(jì):雨、雪後天氣轉晴。
(3)被:披。裘:皮衣。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縫制的皮衣,非常珍貴。
(4)階:臺階。 (5)晏子:字平仲,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齊景公時任國相。
(6)有間:壹會兒。 (7)逸:安逸,閑適。 (8)聞命:受到教誨。(齊景公自謙的話,) (9)粟:指救濟糧。 (10)饑寒:指饑寒之人。 (11途:路上。 (12)裏:指裏巷。 (13)循:巡,巡視。 (14)既事:指任職。兼月:兩個月。 (15)兼歲:兩年。
(16)明:闡明。欲:欲念,願望。 (17)行:實行。善:善行,德政。 (18)乃:於是。 (19)既事者:已有職業的人。 (20)兼月:兩個月。兼,兩倍的。
(22)陛:殿堂的臺階。 (23)霽:雨後或雪後初晴 (24)諫:進諫
(25)對:對答,回答 (26)裘:皮衣 (27)間:壹會兒 (27)聞:聽說 (28)與:給 (29)見:朝見
翻譯
齊景公在位的時候,雪下了幾天不轉晴。景公披著用狐貍腿下白色的皮毛縫制的皮衣,坐在朝堂壹側臺階上。晏子進去朝見,站立了壹會兒,景公說:“奇怪啊!雪下了幾天,但是天氣不冷。”晏子回答說:“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飽卻知道別人的饑餓,自己溫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說:“好!我明白妳的教育了。”於是命人發放皮衣、發放糧食,給那些挨餓受凍的人。命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裏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子聽到後說:“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2. 晏子諫齊景公的文言文的翻譯晏子諫殺燭鄒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壹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註:①齊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時代齊國的國君。②燭鄒,齊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將繩子系在箭上射。
齊景公喜歡射鳥,使用燭鄒掌管那些鳥,但鳥跑掉了。景公大怒,詔告官吏殺掉他。晏子說:“燭鄒的罪有三條,我請求列出他的罪過再殺掉他.”景公說:“可以”。於是召來燭鄒並在景公面前列出這些罪過,晏子說:“燭鄒,妳為國君掌管鳥而丟失了,是第壹條罪;使我們的國君因為丟鳥的事情而殺人,是第二條罪;使諸侯們知道這件事了,以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而輕視士人,是第三條罪。”把燭鄒的罪狀列完了,晏子請示殺了燭鄒。景公說:“不要殺了,我明白妳的指教了。”
3. 求初二第22課練習文言文《義犬》和《晏子諫齊景公》答案義犬華隆好壹.給下列語句加上標點犬仿徨嗥吠,往復路間.二.寫出下邊語句的意思1.而華隆僵仆無所知矣.然而華隆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沒有了知覺.2.隆未蘇之前,犬終不食.華隆沒有蘇醒之前,狗始終不進食.三.義犬的“義”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1、主人被蛇纏住,狗救了主人.2、主人倒在地上,狗用它的特異行為引起人們註意,使主人獲救.3、主人未蘇醒之前狗不進食四.解釋加點的字1.好戈獵.好:喜歡.2.因隨犬往.因:於是壹.給下邊語句加上標點符號公怒,詔吏殺之.二.寫意思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讓諸侯知道這件事,認為我國的君王看重鳥而輕視士人,這是第三項罪名啊.三.齊景公最後不殺燭皺的原因是什麽?原因是晏子假意指出燭鄒的罪過,除了第壹條罪名是真正批評燭鄒,後面兩條其實是批評齊景公的過錯.齊景公聽出了晏子的話中之意,接受了批評,所以不殺燭鄒.四.寫出能反映劉禹錫剛直、達觀性格的詩句2句這個問題與前面沒什麽聯系.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答案是從我腦海中來.平常多看書,這些問題都不難.。
4. 《晏子諫景公》的譯文原文: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宴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宴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宴子曰:“嬰聞之,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命出裘發粟,與饑寒。今所睹於途者,無問其鄉;所睹於裏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無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孔子聞之曰:“宴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譯文:
齊景公在位的時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著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側邊的臺階上。晏子進宮拜見景公,站了壹會兒,景公說:“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氣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說:“天氣果真不寒冷嗎?”晏子笑了笑。景公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德君王,吃飽的時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餓,穿暖的時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時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現在君王不知道民間的疾苦啊!”景公說:“說的對!我聽從您的教誨了。”於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糧食,發放給饑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見路途時候有饑寒的人,不問他是哪個鄉,看見在裏閭有饑寒的人,不問他是哪壹家,巡行全國統計發放數字,不必報他們的姓名。已任職的發給兩月救濟糧,生病的發給兩年救濟糧。孔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晏子能夠明白自己應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興做的事。”
啟示:在安逸的生活方式下要學會換位思考,知道別人的想法和需要,不能壹己私利,只追求自身的滿足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