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露從今夜白下壹句古詩是什麽

露從今夜白下壹句古詩是什麽

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1、原文;

月夜憶舍弟

作者杜甫?朝代唐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2、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裏,壹只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擴展資料;

《月夜憶舍弟》的全詩賞析;

詩壹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壹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壹片淒涼景象。

沈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壹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沈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頻仍、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壹番滋味在心頭。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壹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蔔,寫得傷心折腸,令人不忍卒讀。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壹句壹轉,壹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