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研究古詩句作文 1.關於研究的詩詞
李山甫 古石硯
追琢他山石,方圓壹勺深。
抱真唯守墨,求用每虛心。
波浪因文起,塵埃為廢侵。
憑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
呂巖 窯頭坯歌
窯頭坯,隨雨破,只是未曾經水火。若經水火燒成磚,留向世間住萬年。
棱角堅完不復壞,扣之聲韻堪磨鐫。凡水火,尚成功,堅完萬物誰能同。
修行路上多少人,窮年煉養費精神。不道未曾經水火,無常壹旦臨君身。
既不悟,終不悔,死了猶來借精髓。主持正念大艱辛,壹失人身為異類。
君不見洛陽富鄭公,說與金丹如盲聾。執迷不悟修真理,焉知潛合造化功。
又不見九江張尚書,服藥失明神氣枯。不知還丹本無質,翻餌金石何太愚。
又不見三衢趙樞密,參禪作鬼終不識。修完外體在何邊,辯捷語言終不實。
窯頭坯,隨雨破,便似修行這幾個。大丈夫,超覺性,了盡空門不為證。
伏羲傳道至於今,窮理盡性至於命。了命如何是本元,先認坎離並四正。
坎離即是真常家,見者超凡須入聖。坎是虎,離是龍,二體本來同壹宮。
龍吞虎啖居其中,離合浮沈初復終。剝而復,否而泰,進退往來定交會。
弦而望,明而晦,消長盈虛相匹配。神仙深入水晶宮,時飲醍醐清更醲。
餌之千日功便成,金筋玉骨身已輕。此個景象惟自身,上升早得朝三清。
三清聖位我亦有,本來只奪乾坤精。飲凡酒,食膻腥,補養元和沖更盈。
自融結,轉光明,變作珍珠飛玉京。須臾六年腸不餒,血化白膏體難毀。
不食方為真絕糧,真氣薰蒸肢體強。既不食,超百億,口鼻都無凡喘息。
真人以踵凡以喉,從此真凡兩邊立。到此遂成無漏身,胎息丹田湧真火。
老氏自此號嬰兒,火候九年都經過。留形住世不知春,忽爾天門頂中破。
真人出現大神通,從此天仙可相賀。聖賢三教不異門,昧者勞心休恁麽。
有識自愛生,有形終不滅。嘆愚人,空駕說。愚人流蕩無則休,落趣循環幾時徹。
學人學人細尋覓,且須研究古金碧。金碧參同不計年,妙中妙兮玄中玄。
2.有關研究詩歌時和同學發生的事的作文
聽元化先生談辛勞 ■韋泱 那天,陪北京來的詩人、翻譯家屠岸去看望王元化先生,我聽兩位八十多歲的老友喁喁而敘,淵博而充滿睿智,不啻是壹種享受。
話題不知怎麽就轉到了辛勞。王元化動情地說:對辛勞我是太熟悉了。
“孤島”時期,在我們這壹撥從事寫作的朋友中,辛勞是最有文學才能的壹個,壹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呵! 我靜靜地傾聽,惟怕遺漏,又覺得十分好奇,像聽壹段久遠的故事。其實,確實夠久遠的了。
作為我還常常讀些民國時期詩人們的作品,學著塗鴉幾句的詩歌愛好者對辛勞尚且陌生,更不用說現在壹般青年讀者了。 王元化說,他早在抗戰初期就認識了辛勞。
第壹次見面是在1938年春天,當時才十七歲的王元化只身從北平來到上海,參加了在上海的平津流亡同學會,幫助做些與文藝界人士的聯絡工作。那天王元化帶著介紹信去馬斯南路(今思南路),尋找在上海國際第壹收容所從事宣教工作的辛勞,請他為平津流亡同學會講授文學創作。
其時,辛勞剛從東北流亡到上海,參加了“左聯”,並加入詩歌組織“行列社”,與錫金、關露、朱維基等投入詩歌創作。可是見面後,當王元化說明來意,說不上是什麽原因,辛勞卻婉拒了這次邀請。
但他仍熱情地寫了張便條,向王元化推薦了另外壹個人。這時,王元化才細細打量了壹番辛勞,感到他在刻意模仿普希金,他的不修邊幅的樣子也確實有點像,誰都不知道,他的卷發是天然的。
這就是辛勞留給王元化最初的,說不上特別好的印象。 以後,辛勞有時也到平津流亡同學會的駐地來坐坐。
還給同學會辦的刊物寫些詩歌,記得有壹首叫《發黴的鼻子》,讀後說不上有多少詩美與意境。不久,聽說辛勞帶領收容所的壹批青年難民去皖南投奔新四軍了。
也是巧事,1939年王元化隨上海慰問團到了皖南新四軍軍部,安排的住處就是辛勞所在的戰地服務團的單獨院落裏。辛勞乍見王元化,真是喜出望外。
那段日子裏,他們朝夕相處,辛勞暢談他在皖南壹帶從事救亡文化工作的快樂,兩人交談甚為投機,彼此也增進了不少的了解。 王元化說,最讓他難以忘懷的是,辛勞曾將自己創作的長詩《捧血者》的手稿交他過目。
稿紙上有不少改得密密麻麻的字句,仔細對照,可以看出初稿與修改稿的變化之處,有的已大段刪去,有的被精煉成寥寥數行。由此可見,辛勞寫這首長詩傾註了多麽大的心血。
當時幾乎沒有人能做到這壹點。這就愈發顯出辛勞的不同尋常,以及他對文學執著的個性。
他還不時朗誦著詩中的句子,隨著鏗鏘有力的節奏,他兩眼放光,臉色微紅,嗓音因激動而有些許顫抖。 在這首長詩中,辛勞傾述了對故鄉的眷戀,對國破家亡的控訴,對勇敢、自由和光明的追尋。
他寫道: 我的劍不能銹在鞘裏;我的血不能隨生命衰枯,要奔放,流向天野, …… 要飛濺,濺成花朵。 就像初春的晴陽, 播送金色給大地。
這樣的詩句,形象,有力,意蘊豐厚,藝術上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時光漫過了六十多年,王元化仍然清晰地記得這難忘的壹幕幕,娓娓敘來亦動了感情,仿佛沈浸在那段過去的歲月裏。
也是從這以後,王元化轉變了對辛勞的詩及他的為人的看法,開始喜歡讀辛勞創作的更多的詩歌,愈發覺得辛勞是壹個不媚時俗,不會掩飾自己真性情的詩人。 後來,辛勞又短時間到過上海。
最後壹次見到他,是他臨去蘇北前來向我告別。王元化回憶說,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惋惜意味。
後來聽說他在那裏身體壹直不好,因患肺結核常咯血。終於沒能等到抗戰勝利,就被敵人殘害。
那時的他只有三十出頭的年齡,可謂英年早逝呵! 辛勞寫過壹些散文,但最為出色的是詩歌。除代表作《捧血者》外,還有長詩《望家山》、《秋天的音符》、《五月的黃昏》等,短詩數量就更多了。
他的壹些反映新四軍軍旅生活與抗戰風雲的詩作,是當時上海的其他詩人所無法比擬的,在抗戰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彩的壹筆。辛勞先後結集出版了《捧血者》、《五月的陽光》、《柵欄草》等詩集。
因為時間的久長與戰火紛亂,辛勞的名字與他的詩歌壹樣,已漸漸淡出時代,被人們所遺忘。壹些專門研究現代文學的書籍與辭典也常常疏漏了辛勞的名字。
時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王元化就提出過為上海“孤島”時期的重要詩人辛勞編印出版集子的事,並在《新文學史料》雜誌上撰文對辛勞作了專門介紹。現代文學研究專家陳夢熊先生經過多年的爬梳與收集,終於編成辛勞作品集《捧血者》,卻遲遲未能出版。
幾年前此書所幸作為由巴金題簽的《世紀的回響》叢書之壹得以出版,頗得讀者的廣泛好評。這些年來,陳夢熊又陸續發掘到辛勞的壹些佚詩佚文,不知這些新發現的詩文何日能與讀者見面。
這些都是研究辛勞文學創作第壹手的可貴史料啊! 正因為現在很少有人讀過辛勞的作品,屠岸向王元化談了他的設想,準備組織幾篇談辛勞的文章,再配以辛勞的若幹作品,在詩歌刊物上集中推出,以喚起人們對辛勞的關註與公正評價。王元化微笑並連說:“好,好。
要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現代文學發展及其中的人物,那些為我國文學事業作過壹定貢獻的作家詩人,是文學的寶貴財富,今人不但不該忘卻,還要承傳並加以研究。”。
3.研究古詩得來
內容蘇臺覽古
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
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吳王宮裏人。
註:
蘇臺:姑蘇臺.
賞析:此詩壹上來就寫吳苑的殘破,蘇臺的荒涼,而人事的變化,興廢的無常,自在其中。後面緊接以楊柳在春天又發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舊,歲歲常新,以“新”與“舊”不變,不變的景物與變化的人事,做鮮明的對照,更加深了憑吊古跡的感慨。壹句之中,以兩種不同的事物來對比,寫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詞,精練而自然。次句接寫當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宮殿,美女笙歌,卻壹切都已化為烏有。所以後兩句便點出,只有懸掛在從西方流來的大江上的那輪明月,是亙古不變的;只有她,才照見過吳宮的繁華,看見過象夫差、西施這樣的當時人物,可以做歷史的見證人罷了。
背景天寶初年,作者遊蘇臺時做此詩,通過對蘇臺今昔變化的描寫,寫出春光依舊,而窮奢極欲的帝王已無處尋覓,表達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
興由“蘇臺覽古”而起,抒發古今異變,昔非今比的感慨,則今日所見之苑囿臺榭,已非昔日之苑囿臺榭;今日苑囿臺榭的楊柳青青,無邊春色,不僅令人想起它曾有過的繁華,更令人想起它曾經歷過的落寞。起句的“舊苑荒臺”,以極衰颯之景象,引出極感傷的心境;而“楊柳新”,又以極清麗的物色,逗引起極愉悅的興會。前者包含著屬於歷史的巨大傷痛,讓人不由去作深沈的反省;後者又顯示出大自然無私的賜予,召喚著人們去追求、去享受、及時行樂。第二句,繼續對這種感受作進壹步烘托。由柳岸湖中傳來壹曲曲悠揚悅耳的江南小調,更為這人世間不盡的春花春月增添了無限的柔情蜜意。不勝,猶不盡。“不勝春”三字,似乎將人們的歡樂推向了極致。但此時此刻,正是這些歌聲,勾引起詩人的無限悵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吳王的驕奢,西子的明艷,以及他們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歡,館娃宮中的長夜之飲,都不斷在詩人的腦海中盤旋浮動,使詩人躁動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兩句。這是經由“舊苑荒臺”逗引起的情感體驗的進壹步升華。人間沒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舊,昔日蘇臺富麗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掛在西江之上的壹輪明月了。這兩句景色淒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讀者的情感體驗產生了新的飛躍。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宮中美人,作為壹組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語境,旨意遙深,感人肺腑!
這首詩所表述的不僅有古今盛衰的歷史喟嘆,而且有執著強烈的生命意識。因為,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總是在不斷追求著自由自在,追求著超越解脫。但是,這種渴望與追求常常難以實現,人就常常難免陷入壹種痛苦絕望的境地。古今賢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無壹例外。
順便說明壹下詞牌“西江月”就是出自李白的這首詩中。
“西江月”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吳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4.學生作文,淺談古詩
我從小就喜歡古詩。誦讀古詩,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那壹幅幅畫與詩的完美結合,更使我陶醉其中,班裏同學都知道我喜歡畫畫,但不知我更喜歡古詩。
飯桌上,望著妹妹散落的米飯粒,我不禁想到了剛學到的古詩,於是脫口而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走在路上,擡頭看見了柳樹剛抽出的嫩芽,於是我又想起了“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清明節這壹天,天空下著蒙蒙細雨,路上行人匆匆的往家趕,見此情景,我又深情的吟誦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當我感嘆光陰似箭時,當我遭遇失敗時,當我面對鮮花和掌聲時:“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又出現在我的腦海裏,以巨大的力量,震撼著我的心靈,催我奮勇前進。
是啊,這就是古詩的魅力,這就是古詩迷人之處,我將會用這壹生感受古詩的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與詩歌同行,奔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因古詩而更加壯觀;世界因古詩而更加璀璨;我的人生將因古詩更加絢麗多彩。
5.關於“調研”的詩句有哪些
1. 不經壹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____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
2.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____李白《行路難·其壹》
3.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____陸遊《金錯刀行》
4.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___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____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
6.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____杜荀鶴《小松》
7.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____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____顏真卿《勸學詩》
9.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____鄭燮《竹石》
10. 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____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壹》
1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過零丁洋》
12.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____屈原《國殤》
13.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____李白《將進酒》
14.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____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
15.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____杜甫《蜀相》
16.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____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
17.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____陸遊《病起書懷》
18. 功名萬裏外,心事壹杯中。____高適《送李侍禦赴安西》
19.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____屈原《離騷》
20.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____陸遊《書憤五首·其二》
21.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____於謙《石灰吟》
22.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____顏真卿《勸學詩》
23.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____唐寅《把酒對月歌》
24.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____李清照《夏日絕句》
25.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____韋莊《思帝鄉·春日遊》
26.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____王安石《登飛來峰》
27.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____佚名《長歌行》
28.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____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29.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____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 題梁任父同年》
30.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____鄭燮《竹石》
3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____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32. 清談可以飽,夢想接無由。____韓愈《洞庭湖阻風贈張十壹署·時自陽山徙掾江陵》
33. 壹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____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34.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____杜甫《柏學士茅屋》
35.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____曹植《白馬篇》
36.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____王勃《滕王閣序》
37.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____杜甫《閣夜》
38. 歸誌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____陸遊《讀書》
39.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____嶽飛《滿江紅·寫懷》
40.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____佚名《論語十二章》
41.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____秋瑾《鷓鴣天·祖國沈淪感不禁》
42. 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____查慎行《三閭祠》
43. 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____謝逸《送董元達》
6.寫壹篇關於古詩的作文
參考首古詩就寫個很簡單的。妳可以參考帶翻譯的。很簡單寫的。
給妳推薦個這個網站隨便找個寫。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秦始皇統壹了中國,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的。但他又是壹個暴君,實行專制主義,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受到後人譴責。許渾這首詩抒寫了他行經秦始皇墓時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於陜西臨潼縣東約五公裏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它建成於公元前二壹○年,墳丘為土築,經二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存高四十三米,周長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曠的平地上托起的這座山壹樣的巨大墳塋,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樣,給人以“龍盤虎踞”之感。詩人在墓前駐足,目光從墓基轉向墓頂,見到的是層層綠樹,直上雲天。眼前的高墳,不正好象征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嗎?“勢入浮雲亦是崩”,覆亡之迅速與秦始皇在位時不可壹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於諷刺性的鮮明對照。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七個字裏。壹個“崩”字,聲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盡意絕,下文難以為繼了。然而詩人忽壹轉筆:“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詩作旋即別開生面,令人稱絕。這兩句與前兩句似斷而實連,詩意從“崩”字悄悄引出,不著痕跡地進壹步寫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後人心目中的徹底崩塌。同樣是青山秋草,路人卻只向漢文帝陵前參拜。漢文帝謙和、仁愛與儉樸,同秦始皇的剛愎、兇殘與奢靡正好是強烈的對比。對於仁君和暴君,人們自會作出自己的評判。末句壹個“唯”字,鮮明地指出了這壹點。後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把筆墨蕩開,從秦始皇寫到了漢文帝,從詩人自己寫到了“路人”,實際上卻有形愈松而意愈緊的效果,在輕淺疏淡的筆墨中顯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可以把這個寫出來的。
7.有關做人古詩名句和有關研究學問的古詩名句有什麽
祖國更重於生命,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土地。 聶魯達
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 巴金
為了保存壹個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萬人的解放事業,遭到千萬人唾棄,那活著還有什 王若飛
我能舍棄壹切,但是不能舍棄黨,舍棄階級,舍棄革命事業。我有壹天生命,我就應該 方誌敏
壹個人要發現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萬個人在失敗的探索和悲慘的錯誤中毀掉自己 門捷列夫
把活著的每壹天看作生命的最後壹天。 海倫凱勒
科學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
妳熱愛生命嗎?那麽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科學需要壹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假定妳們每個人有兩次生命,這對妳們說來也還是 巴甫洛夫
誰虛度年華,青春就會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 雨果
上天生下我們,是要我們當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英國)莎士比亞
沒有愛的心是永遠沒有歸宿的。
——(法國)馬爾羅
人生本來就是壹種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中國)朱自清
壹個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華時才成為真正的人。
——(法國)馬爾羅
智慧生出三種果實:善於思想,善於說話,善於行動。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
長養慈心,勿傷物命,充此壹念,可為仁至。
——(中國)弘壹法師
我們敬畏地球上的壹切生命,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憐憫之心,更因為它們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我們敬畏生命,也是為了更愛人類自己。
——(中國)張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