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鎮江北固山的詩句 1.急求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代: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譯文: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
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壹如猛虎!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
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擴展資料:
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筆,噴薄而出,力沈勢雄,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也說明了作者寫詩為文的起因不是囿於壹已私利,而是不忍見大好江山淪落異族之手。這就為本詞定下了較高的格調。
仲謀,即指三國時代吳國國主孫權,他繼承父兄基業,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後遷都建康,稱霸江東,為世人公認的壹代英雄豪傑。“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劉裕,劉裕先祖隨晉室南渡,世居京口,當年北伐南在上半闋中,作者由京口這壹歷史名城聯想到與京口有關的歷史英雄孫權與劉裕,以此順勢寫來,自然流暢,含蓄蘊藉,***蘊含了三層意思:壹、表達了時光流逝、歲月不居給作者帶來的無限悵惘的感受:時間壹如淘淘長逝的流水,不禁抺去了歷史英雄的豐功偉績,也卷走了風流人物的風采神韻,當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蕪的“尋常草樹”而已。二、由於世無英雄,奸臣當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經英雄輩出的錦繡江山痛落敵手,中原人民淪為異國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復故國的希望。
此情此景,無不激起作者心中翻江倒海般的喪權辱國之痛。三、把自己的懷才不遇、壯誌難酬的困頓與歷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對比,表達了對英雄們的追慕與緬懷,羨慕他們都能夠大展才華、建功立業,而自己卻屢被貶謫,遭遇坎坷,抒發了自己懷才而不能施展、有壯誌難以實現的無奈心境。
悲涼之感、悵惘之情,溢於言表,為全篇奠定了沈郁蒼涼的情感基調。這三層意思,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感情飽滿而真摯,情緒熱烈而低沈,完美地勾畫了壹個憂國憂民、急於收復故地卻又屢遭排擠的愛國誌士的形象。
燕、後秦時,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有氣吞萬裏之勢。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劉裕的居所,也淪落為毫不起眼的“斜陽草樹”與“尋常巷陌”,再也不復當年的輝煌與氣勢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元嘉”為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謨北伐拓拔氏,由於準備不足,又貪功冒進,大敗而歸,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乘勝追至長江邊,揚言欲渡長江。宋文帝登樓北望,深悔不已。
此三句在於借古喻今,警告主戰權臣韓侂胄不要草率出兵,但韓並未聽從辛棄疾的建議,倉促出戰。直接導致了開禧二年的北伐敗績和開禧三年的宋金議和。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在此,作者將筆鋒從沈寂遠去的歷史拉向切近的自身,開始追憶住事,回顧自己壹生。
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開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這四十三年中,金國與宋朝戰事不斷,連年不絕。
而作者雖壹直極力主戰,並為收復故國不畏艱難,戎馬壹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機會不來,於是心中自有壹腔無從說起的悲憤。最後作者以廉頗自比,這個典用得很貼切,內蘊非常豐富,壹是表白決心,和廉頗當年服事趙國壹樣,自己對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當仁不讓,奮勇爭先,隨時奔赴疆場,抗金殺敵。
二是顯示能力,自己雖然年老,但仍然和當年廉頗壹樣,老當益壯,勇武不減當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帥。三是抒寫憂慮。
廉頗曾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可為奸人所害,落得離鄉背井,雖願為國效勞,卻是報國無門,詞人以廉頗自況,憂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轍,朝廷棄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無法施展,壯誌不能實現。辛棄疾的憂慮不是空穴來風,果然韓侂胄壹夥人不能采納他的意見,對他疑忌不滿,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當”為名免去了他的官職。
辛棄疾渴盼為恢復大業出力的願望又壹次落空。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它們所起的作用,在語言藝術上的能量,不是直接敘述和描寫所就這首詞而論,用典多並小是辛棄疾的缺點,而這首詞正體現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
百度百科-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跪求壹篇有鎮江北固山景物、詩詞、歷史相結合的介紹性文章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②。
作者所遊的(鎮江)金山寺之景色[1]
聞道潮頭壹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中泠南畔石盤陀④,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⑥。
是時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⑧,飛焰照山棲烏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⑨,有田不歸如江水。
翻譯
我的家鄉地處長江初始發生之源頭,
為官出遊卻隨江水滾滾飄然東入海。
聽說此地大潮打起浪頭足足壹丈高,
即使天寒地凍還有沙痕印跡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號稱盤陀,
自古以來出沒水中追隨浪濤和江波。
嘗試登上絕高山頂遙望萬裏外家園,
無論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羈旅在外鄉愁只恐難尋回家之歸舟,
山上聖僧苦苦挽留欣賞山中之落日。
微微風裏波濤萬頃陣陣蕩漾起細鱗,
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魚尾血樣紅。
正當此時江中月亮剛剛還在初升起,
二更時辰月兒下山天空壹片深漆黑。
靜靜長江江心好似有著壹炬火大明,
飛騰火焰照得山中棲息鳥兒紛紛驚。
惆悵失然歸臥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識,
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處之事物。
江山彌幻而今如此為何還不回家園,
江神莫非責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頑固。
感謝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實在不得已,
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寧如奔逝之江水。
3.與北固山有關的詩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譯文:郁郁蔥蔥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蕩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擴展資料:
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壹句,寫得恢弘闊大,下壹句“風正壹帆懸”,便愈見精彩。
“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壹帆懸”。
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
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壹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
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裏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湧,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
詩句妙在通過“風正壹帆懸”這壹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了。取象宏大,春來雪融,江水漫漲,崖岸寬闊,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
如這裏的“生”與“入”二字,不僅使得這壹聯對仗工穩,更妙在這兩字壹出,才使得“海日”和“殘夜”、“江春”與“舊年”兩不相幹之事物有了聯系,而且還因之而生動起來。太陽從幽暗的大海上壹點點升起,如子之脫離母腹而漸現,這壹“生”字實在是形象極了。
太陽剛升,大地還基本處於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這個“殘”字寫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動的,卻又是無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陽,卻又因太陽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動,任妳江南雖還是舊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卻已將江邊的柳樹塗上了壹層春色。
這壹“入”字很不客氣,它幾乎是帶有強迫的楔入,寫出了新生的銳氣。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見,而特於“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點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環境與所見。
這些字都下得簡潔而極有分寸。因為他不止是寫出了歲暮臘殘的景象,而且也寫出了此壹時具體的視覺之差距,故而顯得生動鮮活。
舊年不肯退去,然而終於阻擋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卻又似乎並不管妳願不願意,而要硬性地楔入,這壹“入”字確有警人的不可阻擋之勢。張說好提攜後進,銳意改革,和他之欣賞此新舊遞替之詩意,恐不無關系。
這也許就是他要手題於政事堂的原因。對仗工穩且隱含哲理。
“生”、“入”不僅為這聯增添了動感,還使看似兩對毫無關系的詞有了聯系。“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王夫之。
這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百度百科-次北固山下。
4.與鎮江北固亭有關的詩歌
1、唐朝·羅隱《北固亭東望寄默師》: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誰同?水謾矜天闊,山應到此窮。
病憐京口酒,老怯海門風。唯有言堪解,何由見遠公。
2、唐朝·李紳《卻到金陵登北固亭》: 龍形江影隔雲深,虎勢山光入浪沈。潮蹙海風驅萬裏, 日浮天塹洞千尋。
眾峰作限橫空碧,壹柱中維徹底金。 還叱楫師看五兩,莫令辜負濟川心。
3、宋朝·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4、宋朝·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5.關於鎮江北固山的作文
星期天下午,陽光明媚,我忽然有了想踏青的沖動,北固山,去年去遊玩的情景們歷歷在目,不知今年故地重遊,會有何新的感受?
踏進北固山,只見壹縷陽光斜射在鳳凰池上,如同壹把金光閃閃的寶劍直插湖面;又如壹條蛟龍悠閑在池中穿逡。壹會工夫,陽光變得散碎開來,就像壹顆顆鉆石灑落在池塘上,又細又小,分布均勻。壹陣微風吹過,湖水蕩漾著,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耀起來,熠熠生輝。嘩嘩的流水在我耳邊流溢,放眼望去,壹座座晶瑩透亮的噴泉映入眼簾,忽高怱低,忽急忽緩。在池中挺立的白鳳凰仿佛活了,它拍動著翅膀,壹會兒躍起,壹會兒側身,在湖上打著圈兒嘻戲玩耍。
順著壹條曲徑小路,壹朵朵不知名野花芳香撲鼻,蝶兒翩翩,我呼吸著沁人心脾的空氣,壹鼓作氣登上了多景樓。
多景樓是兩層建築,回廊四通,面面皆景,因而得名“多景樓”。 多景樓底層的門檐上掛著壹個匾額,上面題著“天下江山第壹樓” 幾個大字。進入多景樓,壹陣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面而來。雕木的桌椅精巧雅致,精美的圖案好似鬼斧神工,再加上淡淡的檀香和裊裊輕煙,恍惚中仿佛來到了世外桃源。如果在此時品壹杯龍井茶,聽著悠揚的古琴,必定愜意無比。聽說多景樓是欣賞美景的絕勝處,我徑直爬上了二樓。眺望遠方,滾滾流淌的江水旁是壹座蜿蜒起伏的青山,青山上籠罩著輕如煙紗的雲彩,看到這優美的景色,令我陶醉在其中,流連忘返。
多景樓之東是祭江亭。傳說在劉備去世後,他的夫人孫尚香在此祭夫並投江自盡。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到此遊覽,觸景生情,寫下了“何處望神洲, 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的千古名句。
數不盡的詩文,看不盡的風光,美麗的北固山讓我迷戀,令我難忘
6.贊美鎮江的詩句有
《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江南景象,但時近春節,頭頂大雁,發出了“鄉書何處達”的感嘆。)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公元1068年,熙寧元年,4月,朗月之下,王安石乘著壹艘小船行在京口瓜洲的長江水上,回望過去,他的家鄉就在幾重山以外。)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北固山由此揚名天下,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xiè)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首詞上片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壹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的壹首《芙蓉樓送辛漸》而使芙蓉樓天下聞名)《題金陵津渡》張承吉金陵津渡小山樓,壹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註:張承吉在鎮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過夜後所寫)《望鶴林寺》李紳鶴棲峰下青蓮宇,花發江城世界春。
紅照日高殷奪火,紫淩霞曙瑩銷塵。每思載酒悲前事,欲問題詩想舊身。
自嘆秋風勞物役,白頭拘束壹閑人。(註:李紳回憶當初當初遊南郊鶴林寺的時候,欣然命筆)《夜歸丁卯橋》許渾月涼風靜夜,歸客泊巖前。
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綠橋低水濫,紅葉半江船。
自有還家計,南湖二畝田。(註:許渾遷居丁卯橋後十分眷戀那裏的清幽環境而寫)《焦山望松寥山》李白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宵。
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長橋。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
(註:李白登焦山石壁望焦山東北兩座小山(松寥山,夷山)後有感而發)《水調歌頭.多景樓》陸遊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洲。連山如畫,佳處縹緲著危樓。
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裏曜戈甲,萬竈宿貔貅。
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
不見襄陽登覽,磨滅遊人無數,遺恨黯然收,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註:陸遊登北固山多景樓酒酣耳熱後寫下愛國詩篇)《再跋舊拓瘞鶴銘>》龔自珍二王只合為奴仆,何況唐碑八百通。
欲與此銘風浩逸,北朝差許鄭文公。(註:龔自珍見鎮江焦山瘞鶴銘,後覺得書法美 妙無比。
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只能做奴仆了。)《永王東巡歌(第六首)》李白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臺雲水間。
千言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鐃碧山。(註:李白所描繪永王水師到達鎮江時候的盛況)《題潤洲金山寺》張承吉壹宿金山頂,微茫水國分。
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雲。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因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註:張承吉登金山寺後所著)《無題》佚名長江好似硯池波,提起金焦作墨磨。
鐵塔壹支堪作筆,青天夠寫幾行多。(傳說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所作,果有王者的氣魄,金山焦山北固山都提到了)。
7.與鎮江北固亭有關的詩歌
1、唐朝·羅隱《北固亭東望寄默師》: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誰同?水謾矜天闊,山應到此窮。
病憐京口酒,老怯海門風。唯有言堪解,何由見遠公。
2、唐朝·李紳《卻到金陵登北固亭》:
龍形江影隔雲深,虎勢山光入浪沈。潮蹙海風驅萬裏,
日浮天塹洞千尋。眾峰作限橫空碧,壹柱中維徹底金。
還叱楫師看五兩,莫令辜負濟川心。
3、宋朝·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4、宋朝·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8.次北固山下詩意
《次北固山下》的詩意是通過描寫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灣所作,全詩原文如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白話文意思是孤單漂泊青山之外,獨自行舟綠水之間。潮水上漲,兩岸之間更顯寬闊;順風吹來;壹條白帆正好高懸。
夜色將盡,海上旭日東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現。家書既已寄出,會被送往何處?希望北歸大雁,送到洛陽之邊。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詩人王灣是洛陽人,生於中唐,常往來吳楚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
此詩是詩人經鎮江到江南壹帶去。詩人壹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壹千古名篇。
詩以對偶句發端,“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著“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壹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裏的飄泊羈旅之情,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次聯的“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
這壹句,寫得恢弘闊大,下壹句“風正壹帆懸”,便愈見精采。“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
後寫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壹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
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壹層淡淡的鄉思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