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乞巧的古詩句 1.關於乞巧的古詩有哪些
南朝 梁 宗懍《荊楚歲時記》: 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
是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唐 林傑 《乞巧》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元 喬吉《金錢記》第二折:“秋乞巧穿針會玉仙,冬賞雪觀梅到玳筵。” 歐陽山《三家巷》三:“這七月七日是女兒的節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獨出心裁,做出壹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兒,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來乞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壹年壹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擡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壹美麗的傳說牽動了壹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線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壹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
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 乞巧 (唐)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註釋: ① 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意思: 壹年壹度的七夕節又來到了,牽牛織女再度橫渡喜鵲橋來相會。
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擡頭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戶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紅絲,至少有幾萬條。(比喻) 作者簡介:林傑(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
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
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
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
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壹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這壹習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
壹年壹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擡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壹美麗的傳說牽動了壹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壹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後資料袋的內容,感受人們過節時的喜悅。
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要引導學生結合全詩的理解,進壹步體味詩中展示的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霄。 七夕 唐徐凝 壹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淡長空, 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 年年並在此宵中。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月七日長生殿,半夜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宴懸圃二首 念 閑愁 皓月朧黃掛天邊,吾心只道憶從前。 乞巧投針白玉碗,青蔥朦朧我猶牽。
佳人不知在何方,只願同往對月前。 莫不從頭追悔憶,壹笑清且付流年。
七夕 當代霄驥 玫瑰暮色淺星辰, 風語暗香對影深。 今夜女兒無乞巧, 憑空嫁作有情人。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時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 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壹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 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仿佛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裏,仿佛千聲壹度飛。 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壹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 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
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夕賦詠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淩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
2.乞巧的古詩句
七夕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
它起始於上古的星宿崇拜,普及於西漢,盛行於唐宋時期。後來壹代壹代地相傳,不斷地發展和演化,成為了女兒節,乞巧節,情人節。
七夕節充滿著神話色彩,最先是星座星宿,是七仙女,是姑娘們崇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女紅手藝,祈禱美好姻緣。其中的牛郎織女、嫦娥、後羿、吳剛、桂花酒、銀河、鵲橋、乞巧,都是美麗的傳說。
鑒於七夕節、牛女雙星和人們生活這樣緊密的關系,因此歷來的文人墨客感發歷史,體會生活,描寫情愛,觸景生情,他們也留下了不計其數的文章詩詞。關於七夕的詩詞,不乏長篇大論的古風歌行體,但更多的是七律五律等。
為了方便起見,今天我們這裏只選幾首七絕來欣賞。這些詩詞既是常見的,又因為簡短而便於記憶。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唐代詩人林傑的這首《乞巧》詩很有名,他正是寫的唐代姑娘們過七夕節的情形。到了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她們在庭院裏擺好案桌和針線,向七仙女也就是織女乞求針線功夫。
姑娘們對著銀河和湛藍的夜空頂禮膜拜,看到牛郎星和織女星走到了鵲橋上面,實現了壹年壹次的相逢,這樣恒久不變的堅貞愛情,讓她們非常激動。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在乞巧。
有些甚至是集中起來搞乞巧比賽,對著月亮穿針引線。這樣看起來,月光底下有多少紅絲線穿過了針眼。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彩樓。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這是五代南唐詩人李中的《七夕》,這首詩不同的是,他在寫耿耿的銀河秋夜景色時,慨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姑娘們對著月亮乞巧,興趣正濃,而那壹彎新月卻在天空慢慢地褪去了顏色。詩中的星河指的是銀河,新秋是指初秋,七夕節正處在入秋時節。
乞巧多是在庭院裏,富貴人家也有在深閨繡樓裏的。詩裏寫的彩樓,是用竹木臨時搭建的乞巧樓,樓內張燈結彩,還有絲竹管弦的娛樂表演,看來唐五代時期人們對乞巧節已經是非常重視了。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這首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秋夕》,它應該很出名了,估計沒有人是不知道的。這首詩和前面的有些不同,它是借寫七夕,借寫牛郎織女,來表達壹個宮女的苦悶。
白色的燭光閃爍,秋夜微涼,屏風的圖案顯得暗淡。壹個宮女輕輕地揮動著團扇,撲打飛到面前的螢火蟲。
月光就像水壹樣潑灑在皇宮內的臺階上,夜深了,寒氣襲人。
3.古詩乞巧的詩句全文
1、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唐·楊璞·《七夕》) 2、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唐·杜牧·《秋夕》) 3、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壹年。
(唐·羅隱·《七夕》) 4、別離還有經年客, 悵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5、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宋·秦觀《鵲橋仙》) 6、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宋·晏幾道·《七夕》) 7、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8、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 (晉·《七夕夜女歌》) 9、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唐·宋之問·《七夕》) 10、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唐·李商隱·《馬嵬其二》) 11、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淡碧月眉黃。
(清·姚燮·《韓莊閘舟中七夕》) 12、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唐·權德輿·《七夕》) 13、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 14、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唐·祖詠·《七夕》) 15、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唐·孟郊·《古意》) 16、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唐·李商隱·《辛未七夕》) 17、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李商隱《馬嵬·其二》 18、天如水,團扇撲流螢。——呂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林傑《乞巧》 20、露泫低珠佩,雲移薦錦衣。——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21、復畏秋風生曉路。
——王建《七夕曲》 22、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2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林傑《乞巧》 24、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25、倚樓起把繡針小。
——吳文英《秋蕊香·七夕》 26、問歡情幾許?早收拾、新愁重織。——張?《奪錦標·七夕》 27、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李商隱《壬申七夕》 28、崔徽休寫丹青,雨弱雲嬌,水秀山明。——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29、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30、千裏暮雲平,南樓催上燭,晚來晴。——呂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4.關於七夕的古詩句
古詩十九首之壹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唐 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 徐凝
壹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唐 宋之問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雲請,歸輪佇日輸.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5.關於七夕節的古詩
1、七夕——宋代:楊樸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譯文:不明白牛郎到底打的什麽主意,是怎麽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繡雲霞。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繡、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很多了。
2、行香子·七夕——宋代: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譯文:草叢中的蟋蟀鳴叫個不停,梢頭的梧桐樹葉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在雲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只能壹年壹次短暫相會,其余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遊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
喜鵲搭橋,壹年才能相見,牽牛織女或許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3、秋夕——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銀燭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手執綾羅小扇撲打螢火蟲。夜色裏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凝視天河兩旁的牛郎織女星。
4、迢迢牽牛星——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在銀河東南牽牛星遙遙可見,在銀河之西織女星明亮皎潔。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劄劄地響個不停。壹整天也沒織成壹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兩岸相隔又有多遠呢?雖然只相隔了壹條銀河,但也只能含情脈脈相視無言。
5、鵲橋仙·七夕——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癡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壹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譯文: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壹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壹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壹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6.乞巧古詩全詩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
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
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壹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這壹習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
壹年壹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擡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壹美麗的傳說牽動了壹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線幾萬條。”
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壹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間,展示了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願。
7.關於描寫七夕節的詩句
古代描寫七夕節的著名詩句,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
(壹)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出自唐代林傑的《乞巧》。詩文曰:”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乞巧》是壹首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開頭兩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即壹年壹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擡頭仰望浩瀚的天空,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這是因為這壹美麗的傳說牽動了壹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象。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即家家戶戶都在壹邊觀賞秋月,壹邊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二) 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出自元代盧摯的《沈醉東風·七夕》。詩文曰:“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蛛絲度繡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該詩文大意為白銀燭臺放射出的光線照亮了畫屏,在晴朗的夜晚靜靜地坐在亭子裏。婦女們用蛛絲穿過繡針在乞巧,金鼎中焚燒著龍麝香,人們都在慶祝人間七夕這個佳節,躺下來看牽牛織女星得鵲橋相會月亮飄過梧桐樹投下了倒影。在詩中,作者繪制出壹幅靜夜圖,即七夕之夜,月明風清,人們焚起香來慶賀節日。渴望著心靈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針錢在梧桐樹影下乞巧,看牛郎織女相會。
(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出自北宋詩人秦觀的《鵲橋仙》。詩文曰:“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壹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壹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