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揭開紗詩句 1.《浣溪沙》詩句
>
-- 浣溪沙 二首
浣溪沙
獨立殘陽浴紫衿,
細毫繭紙覆霜吟.
冷風冰透算如今.
敲碎玉簪宜夢尋,
分開愁字與誰禁.
清秋難和寂寥心.
浣溪沙
壹病難堪只掩門,
嘗懷柳岸燕鶯晨.
溪邊石上戲魚真.
又見春濃萍葉綠,
正值風暖杏花芬.
暗將小影度流雲.
賞析:
說到《浣溪紗》壹詞,便不能不說到“浣紗溪”。浣紗溪有二:壹在浙江青田長壽峰。《青田縣誌》載:相傳謝靈運入此溪,見二女浣紗,嘲曰:“我是謝康樂,壹箭射雙鶴,試問浣紗女,箭從何處落?”二女答曰:“我是溪中鯽,暫出溪頭食,食罷又還潭,雲蹤何處覓。”遂不見。此傳說如見《輿地誌》。其二若耶溪又名浣紗溪,相傳春秋時美女西施曾浣紗於此。遂有了詞牌《浣沙溪》或作《浣溪沙》,《浣溪紗》即由此而來。《浣溪沙》為唐朝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後人臆測,杜甫杜少陵多首詩作出現“浣花溪”,興許源於此。
《浣溪沙》四十二字,雙調,平韻。別名:《減字浣溪沙》《浣沙溪》《小庭花》《滿園春》《試香羅》《廣寒枝》《慶雙椿》《玩丹砂》《玩溪紗》《怨啼鵑》等。四、五兩句常對仗。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用者不多。***有四體,分別引錄如下;
正體,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註:首句可以用“仄仄仄平平仄平”
《浣溪沙》 宋·晏殊
壹曲新詞酒壹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變體(壹) 平韻。首句變“仄仄平平平仄仄”余同正體。
《浣溪沙》五代·薛昭蘊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 不語含嚬深浦裏,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變體(二)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浣溪沙》南唐·李煜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變體 (三)《攤破浣溪沙》
四十八字,雙調,平韻。又名《山花子》《添字浣溪沙》《南唐浣溪沙》《感恩多令》等。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攤破浣溪沙》南唐·李璟 菡萏香消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還與韶光***憔悴”用了拗句仄仄平平仄平仄,但壹般都用仄仄平平平仄仄。)
對照詞譜,系按照正體用新韻所填,但“尋”字出律。用韻工整。兩首詞分別寫了秋與春的兩種不同心緒。第壹首從煢然的“獨立殘陽”寫起,寫到了用細毫繭紙訴說愁悶。細毫:筆中硬毫、軟毫、兼毫之小號者;繭紙:書畫用紙。相傳以蠶繭為原料制成。亦有謂此泛指紙質堅韌名貴者,為我國早期較普遍的用紙之壹。《法書要錄》載,東晉王羲之書《蘭亭序》即用此紙。北宋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蘭亭》繭紙入昭陵。”此句間過度稍顯快了點。接著用“冷風冰透算如今”的回憶對比來作為上片的結句。下片還是心理訴說,將上片的意延續了下來。乃過片沒有處理好的緣故,沒有造成轉的條件,以至章法不甚明了。有損詩脈。另外要求四五句對仗,本詞對仗不夠嚴謹。
第二首乃佳作也,從開始得病掩門,到賞春戲魚,寫的景色極為傳神。,過片采用的是上起下續的手法,用“又見”二字作為明顯銜接過度,很自然的承接了上片的景色描寫,又自成層次,引讀者又上階梯。果然,巧妙的轉到春濃風暖處,用壹句有彈性值得回味的“暗將小影度流雲”來結尾。春濃風暖了,為什麽還要“暗”呢,流雲是漂泊無定的意思,莫非作者心與人有其他考慮嗎?另人生出多種遐想,在深邃的詞句中貼感到了作者的心。並彼此拉進了距離。四、五句的對仗也很工整。整首詩壹氣呵成,詩脈緩緩有續,用工筆勾畫了壹幅春圖,格調也很高雅,詩心昭然使趣。桃源學習了!
2.描寫“西施浣紗”的相關詩句有哪些
1.《題西施浣紗石 》
朝代:唐代 作者:胡幽貞
壹朝入紫宮,萬古遺芳塵。
至今溪邊花,不敢嬌青春。
2.《題西施浣紗圖》
朝代:明代 作者:董少玉
白石澄流水,春來坐浣紗。青楊愁隱鳳,玄發亂飛鴉。
倚玉渾無色,傳神賴有花。蛾眉如淡掃,不在野人家。
3.《浣紗女》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齡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4.《浣溪紗(桂) 》
朝代:宋代 作者:毛珝
綠玉枝頭壹粟黃。碧紗帳裏夢魂香。曉風和月步新涼。
吟倚畫欄懷李賀,笑持玉斧恨吳剛。素娥不嫁為誰妝。
5.《浣紗石上女 》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玉面耶溪女,青娥紅粉妝。
壹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
3.《浣溪沙》詩句
>-- 浣溪沙 二首浣溪沙獨立殘陽浴紫衿,細毫繭紙覆霜吟.冷風冰透算如今.敲碎玉簪宜夢尋,分開愁字與誰禁.清秋難和寂寥心.浣溪沙壹病難堪只掩門,嘗懷柳岸燕鶯晨.溪邊石上戲魚真.又見春濃萍葉綠,正值風暖杏花芬.暗將小影度流雲.賞析:說到《浣溪紗》壹詞,便不能不說到“浣紗溪”。
浣紗溪有二:壹在浙江青田長壽峰。《青田縣誌》載:相傳謝靈運入此溪,見二女浣紗,嘲曰:“我是謝康樂,壹箭射雙鶴,試問浣紗女,箭從何處落?”二女答曰:“我是溪中鯽,暫出溪頭食,食罷又還潭,雲蹤何處覓。”
遂不見。此傳說如見《輿地誌》。
其二若耶溪又名浣紗溪,相傳春秋時美女西施曾浣紗於此。遂有了詞牌《浣沙溪》或作《浣溪沙》,《浣溪紗》即由此而來。
《浣溪沙》為唐朝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後人臆測,杜甫杜少陵多首詩作出現“浣花溪”,興許源於此。
《浣溪沙》四十二字,雙調,平韻。別名:《減字浣溪沙》《浣沙溪》《小庭花》《滿園春》《試香羅》《廣寒枝》《慶雙椿》《玩丹砂》《玩溪紗》《怨啼鵑》等。
四、五兩句常對仗。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用者不多。
***有四體,分別引錄如下;正體,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註:首句可以用“仄仄仄平平仄平” 《浣溪沙》 宋·晏殊 壹曲新詞酒壹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變體(壹) 平韻。首句變“仄仄平平平仄仄”余同正體。
《浣溪沙》五代·薛昭蘊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
不語含嚬深浦裏,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變體(二)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浣溪沙》南唐·李煜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變體 (三)《攤破浣溪沙》 四十八字,雙調,平韻。又名《山花子》《添字浣溪沙》《南唐浣溪沙》《感恩多令》等。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攤破浣溪沙》南唐·李璟 菡萏香消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還與韶光***憔悴”用了拗句仄仄平平仄平仄,但壹般都用仄仄平平平仄仄。)對照詞譜,系按照正體用新韻所填,但“尋”字出律。
用韻工整。兩首詞分別寫了秋與春的兩種不同心緒。
第壹首從煢然的“獨立殘陽”寫起,寫到了用細毫繭紙訴說愁悶。細毫:筆中硬毫、軟毫、兼毫之小號者;繭紙:書畫用紙。
相傳以蠶繭為原料制成。亦有謂此泛指紙質堅韌名貴者,為我國早期較普遍的用紙之壹。
《法書要錄》載,東晉王羲之書《蘭亭序》即用此紙。北宋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蘭亭》繭紙入昭陵。”
此句間過度稍顯快了點。接著用“冷風冰透算如今”的回憶對比來作為上片的結句。
下片還是心理訴說,將上片的意延續了下來。乃過片沒有處理好的緣故,沒有造成轉的條件,以至章法不甚明了。
有損詩脈。另外要求四五句對仗,本詞對仗不夠嚴謹。
第二首乃佳作也,從開始得病掩門,到賞春戲魚,寫的景色極為傳神。,過片采用的是上起下續的手法,用“又見”二字作為明顯銜接過度,很自然的承接了上片的景色描寫,又自成層次,引讀者又上階梯。
果然,巧妙的轉到春濃風暖處,用壹句有彈性值得回味的“暗將小影度流雲”來結尾。春濃風暖了,為什麽還要“暗”呢,流雲是漂泊無定的意思,莫非作者心與人有其他考慮嗎?另人生出多種遐想,在深邃的詞句中貼感到了作者的心。
並彼此拉進了距離。四、五句的對仗也很工整。
整首詩壹氣呵成,詩脈緩緩有續,用工筆勾畫了壹幅春圖,格調也很高雅,詩心昭然使趣。桃源學習了。
4.含有‘紗’字 的古文詩詞···多多益善··謝謝··
找了很久發現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發現詩詞中帶"紗"的似乎很少,去翻了翻唐宋詞,裏面也大都是:
"香霧薄 簾幕透" "真珠簾卷玉樓空"之類.古詩詞中好像都喜用"簾"幕""帳"這類字眼,很少用紗的.據說紗是五代吳國時期就有的了,卻不知道為什麽詩詞裏"紗"字出現的少,我自己倒覺得紗字更加朦朧美感更強些.
目前能想到的就是紅樓夢中寶玉祭晴雯的那句:
"茜紗窗下,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卿何薄命"
以及寶玉行酒時的紅豆詞: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壹句對聯: 窗紗綠透蟲聲暖,鴛帳紅柔燕影嬌.
還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王維:
積翠紗富睛,飛泉繡產原 .
蘇軾: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宋.劉敞:《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樹香梢幾樹花。只恐東風能作惡,亂紅如雨墜窗紗.
壹副對聯:壹徑竹陰雲滿地,半簾花影月籠紗。
杜牧《泊秦淮》:夜泊秦淮近酒家,煙籠寒水月籠紗.
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萬楚《五日觀妓》:西施謾道浣春紗,碧玉今時鬥麗華。
就目前看的話 紗字的古詩詞似乎也只是作為"窗紗"或者與西施有關的"浣紗"出現的.
也許我才疏學淺,暫且只知道這些,希望樓主能找到滿意答復.也希望壹起探討~呵呵
王維的 西施詠: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