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前坡後,屋宇之間,是壹片又壹片的桃樹林。春雨綿綿的季節,滿山紅似胭脂的桃花在風吹雨打之下,灑落遍地花瓣,古人用“桃林花雨”形象地概括這壹優美的景色,真是恰到好處。北宋末年,太尉劉锜因痛斥秦檜的貪權誤國,被貶知潭州。劉锜目睹奸佞當道,山河破碎,心情十分憂憤,於是在昭山的築室隱居,並賦《鷓鴣天》詞以寄慨:“竹引牽牛花滿街,疏籬茅舍月光篩,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休懊惱,且開懷,平生贏得笑顏開。三千裏地無知己,十萬軍中持印來。”南宋理學家張栻路過昭山,曾作《過湘潭劉信叔舊居》詩壹首,表達了對劉锜的敬慕與同情。詩曰:“北渚留行客,東陵憶故侯。池蓮半枯折,樹葉正颼飗。事業留千載,英雄去壹丘。平生許國誌,歲晚詎悠悠。”近代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烈士蒙難以後,她的忠骨最初就葬在昭山,後來才遷往杭州。在後山六中校園內,還有民主主義革命家黃興的生母羅夫人和繼母易夫人的大型合葬墓可供訪謁。
到昭山遊覽的路線是:山市晴嵐——劉锜故居遺址——前山古道——偉人亭——昭陽寺——古碑刻——古樹——後山古道——奎星樓。主要是看昭山歷史文化的精華即遺址、古道、古寺、古碑刻、古樹。 昭山的前山,也是當年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繪《山市晴嵐》圖的主體部分。應米芾的好友宋迪之邀從洞庭入湘江,沿江而作《瀟湘八景圖》。
米芾來到了昭山,看到昭山奇妙的景色,禁不住贊嘆:“旭日破曉、霞光萬丈、煙雨碧波、色彩繽紛、名山大江、美而壯觀”。他十分高興,趁興作了壹副昭山朝暉圖,命名為“山市晴嵐”,並題詩壹首,贊譽“山市晴嵐”的美妙,詩是這樣的:
亂峰空翠晴還濕,山市嵐昏近覺遙。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從此不須招。
隨著米芾的昭山詩畫的廣泛傳閱,昭山的聲名大震,吸引了無數的名人墨客來昭山遊覽。“山市晴嵐”在八景之中是唯壹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的。 那些古舊的斷墻殘壁,壹片芳草萋萋的遺址,曾是北宋末年四大抗金名將——劉锜,曾經居住的地方。如今,劉锜故居的遺址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劉锜,甘肅人,身材高大,是位大帥哥,精通騎射、兵法,在今安徽的順昌壹戰,率宋兵二萬,大敗金兀術十萬鐵锜,名震華夏。作為著名軍事戰例,被選為《孫子兵法》註解戰例,宋史對其有詳細記載。因遭主和派秦貶到潭州,在昭山居住六年。因其忠君愛國,備受後世崇拜,其子侄輩著名學者張栻多次來此憑吊。 昭山著名的古道——昭山古蹬道,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道的建成是昭山歷史文化積澱的結果。
古道始建於盛世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在當時昭山商賈雲集,富紳眾多,而當時昭山香火鼎盛,前往昭山的遊客、香客眾多,上山極為不便,由湘潭宋氏倡導,組織潭、善二邑(即今株洲市、株洲縣、湘潭市、湘潭縣、長沙市、長沙縣等地)紳士捐資修建,至嘉慶六年完成,前後達二十五年之久。
古道全長1314.2米,***1947級,耗用花崗巖5000多塊,貫穿昭山前山與後山,其風景秀麗,多姿多彩,春光燦爛,雲霧繚繞;夏蔭如蓋,清涼雅靜;秋楓嬌艷,似火尤涼;冬雪霧凇,奇景飽覽。 昭山之巔的昭山古寺有上千年的歷史,給人以幽靜清雅空靈之感。
禪寺始建於唐朝初年,供奉玄帝為昭山之神,其像毀於文革時期。玄帝,名昭陽,戰國時期,楚國人。曾為楚國上柱國即最高軍事統帥,戰功顯赫,遭權貴排擠,退隱昭山。秦滅六國後,後世為紀念這位楚國功臣名將,將他作為神供奉,於唐初在昭山為其立廟,宋時尊為玄帝,改寺為昭陽殿,譽其為南嶽聖帝之兄。 古寺中有三樣東西遊人不可不看,壹是碑刻,二是古詩,三是古樹。
昭山古碑是昭山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它記載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
《昭山》
西風壹片寫清秋,兩漿飛隨貼水鷗。
搖到湘頭望湘尾,昭山斷處白雲漂。
7、後山古道:是壹條筆直的石級,是古道典型的景觀,“月夜松濤”,由宋氏家族捐資修建。 從山腳沿江岸南行數百米,有壹天然巖洞,號稱“龍洞”。秋冬水落,洞口露出,可進洞探看。當年,在湖南昌森上班的幾個年輕後生聽附近壹位姓楊的老人說了“龍洞”詳情。洞口僅容壹人側身進入,石洞幽深曲折,裏面闊然開朗,象壹座宮廷,石人、石馬、石柱子等等栩栩如生。據說過去這壹帶有孽龍為害百姓,被天神楊泗將軍擒獲,鎮鎖於此。傳說夜深人靜時,在昭山還能聽到孽龍痛苦的呻呤,於是“長說昭潭本無底,夜深時有老龍吟”的古老詩句便流傳下來了。
現在昭山又廣披新綠,廟宇復修,是長沙、湘潭、株洲等地人們喜愛的壹個遊覽勝在。每逢晴朗的日子,三五成群的遊人便結伴登昭山,滿山翠綠映著遊人身影,壹派生機,站在山巔四望 ,湘江滾滾從山腳流過,碧波蕩漾,白帆點點。 興馬洲白沙泛銀,象壹條巨艦破浪而來。景色十分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