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友人去蜀已成定局的情形下,李白當然就不能如此誇張,因而雖同寫蜀道之險要難渡,《送友人入蜀》裏著重是要提醒友人前往途中壹定註意安全,所以該詩起勢不如《蜀道難》般來得那樣陡,而是娓娓道來:聽說從這裏去蜀國的路啊,崎嶇艱險,從來都不容易通行呢。
聽聽,是不是很溫和?狂放詩人何曾這般柔軟地講過話,蜀道難不難,還用“聽說”?從這兒可以看出,對待友人,詩人還是有壹顆水晶般的溫柔的心。
蜀道艱險
四句經典詩 極寫蜀道之奇與美
委婉完畢,下壹句,李白就按捺不住了。盡管依然寫實,但奇絕的筆鋒已經藏不住: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想想,多有畫面感!
人行走在棧道之上,山就仿佛貼著人的臉緩緩升起,而雲就在馬頭旁邊翻滾,山勢之險要,棧道之狹窄難行,很好地寫了出來。
要註意的是,在這裏詩人其實真的只是寫實,半點都沒有誇張。筆者曾有次登臨入蜀的最後壹關——劍門關,見到不少人嘗試去攀援鳥道,那小道之狹窄,碎石滿地,很多地方只容壹人通行,甚至不能稱為“道”……真的是險要非常。
劍門鳥道
但險要歸險要,蜀地風光還是很美的,妳看:那層層疊疊的蒼翠綠樹籠罩著由秦入蜀的棧道,清澈的江水環繞著蜀城奔流,壹切郁郁蔥蔥,生機勃發。
所以呢,經歷險阻之後,到達的境地壹定會是美好的,路如此,事如此,人亦如此。這也寄寓著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願。
升沈已定 不問君平 既寫人又寫己
在交代完蜀道之難與蜀地風光之後,詩人以忱摯的感情收尾:功名浮沈早已註定,又何必再去問蔔君平呢?這裏用了壹個典故,君平是西漢時人,曾在蜀地占蔔為生。
蜀地山川
升沈已定,不問君平,這既是對友人應看淡官場浮沈的勸慰,事實上又暗合詩人此時自身的處境與心境。開頭有講到,詩人此時在朝中正受到排擠,而“升沈已定”其實是壹種寬慰與曠達。此去蜀地別離久,路途坎坷,詩短情長,君與我均應各自珍重,可不要為功名利祿而感到困擾和愁苦啊。真誠的話語間,既在勸慰友人,又何嘗不是對自身的壹種勸慰呢?
蜀地風光
再看其他經典的離別詩,無論“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或是“青山壹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再或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在所有雙向的離別面前,這壹切的寬慰之語,都是雙向的,既寬君心,也寬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