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鐵檻寺的鐵檻寺水月庵考

鐵檻寺的鐵檻寺水月庵考

內容提要:

1.鐵檻寺原型為杭州錢塘祠,亦稱錢王祠;

2.水月庵原型為杭州艮山門外水月老人庵。

王熙鳳和寶玉也去送葬,但沒有住在鐵檻寺,而是住在附近的水月庵。書中交代:即今秦氏之喪,族中諸人皆權在鐵檻寺下榻,獨有鳳姐嫌不方便,因而早遣人來和饅頭庵的姑子凈虛說了,騰出兩間房子來作下處。原來這饅頭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廟裏做的饅頭好,就起了這個渾號,離鐵檻寺不遠。之後就是王熙鳳弄權鐵檻寺,拆散張金哥姻緣,害死兩條人命;秦鐘與尼姑智能私自幽會,得趣饅頭庵,結果壹命嗚呼的故事。

從以上對鐵檻寺和水月庵的描寫看,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第壹,鐵檻寺是個家廟,從祖上起就是家族停靈寄放的地方;第二,鐵檻寺位於城外,與水月庵相距很近;第三,水月庵因為饅頭做的好,又有饅頭庵諢號;第四,作者之所以如此取名,意在表現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壹個土饅頭的思想。

早就有紅學家指出,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壹個土饅頭詩句出自宋代範成大的《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詩,不過範成大原詩鐵門檻應作鐵門限,雖然意思相同,但用字顯然不同。能否成為《紅樓夢》中鐵檻寺命名的來源,殊可懷疑。至於饅頭庵源於庵中饅頭的說法,不過是作者故弄狡獪罷了,原意還在於與鐵門檻對應的土饅頭,乃是古人對墳頭的戲稱。

如果說範成大的鐵門限不能成為鐵檻寺名稱的直接來源,那麽唐代詩僧王梵誌有壹首打油詩,卻似乎可以認定為鐵檻寺和饅頭庵名稱的直接出處。其詩雲:世無百歲人,強作千年調。打鐵作門檻,鬼見拍手笑。城外土饅頭,餡食在城裏。壹人吃壹個,莫嫌沒滋味。

不過,不論範成大的詩還是王梵誌的詩,表達的都是富貴榮華不足恃的虛無思想,很難設想任何貴族家族修建家廟時,會用如此虛無之字樣命名,因為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都信奉祖先蔭庇,希圖家族長盛不衰,怎麽可能用鐵檻寺、饅頭庵這樣喪氣的字眼去為家廟命名呢?《紅樓夢》作者在書中經常運用壹聲兩歌的手法敘事狀物,比如這個饅頭庵,就有土饅頭(墳頭)和庵中饅頭好兩重含義,弄得撲朔迷離;那麽,這個鐵檻寺是否也有類似的問題呢?

其實,《紅樓夢》書中這個鐵檻寺,與書中的清虛觀、天齊廟、水仙祠、水月庵壹樣,其原型都取自杭州真實的宗教場所。書中所說的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等字樣特指杭州,清虛觀的的原型是抱樸道院,原名為沖虛觀;天齊廟的原型就是吳山的東嶽廟,水仙祠的原型就叫做水仙祠。這些筆者過去都曾進行過專門考證,這裏再考證壹下鐵檻寺和水月庵的真實原型。

《紅樓夢》中的鐵檻寺,其原型應為杭州的錢王祠。錢王祠又稱錢塘祠,是吳越國(公元907--978)武肅王錢镠的祠宇。錢镠(852--932)杭州臨安人,任吳越國國王時,治理杭州的方方面面非常出色,尤其是興修水利,疏浚西湖,修築錢塘江海塘等方面,更是功績卓著。《宋史》載:錢镠為吳越王,作禦潮鐵檻於江中,未成而潮至,王命萬弩射之,潮果退。築土壹升者,賞錢壹升。名之曰錢塘。《紅樓夢》作者之所以用鐵檻寺為錢王祠命名,其義應是出自錢王建鐵檻禦潮的故事。

錢镠出身寒微,早年販鹽自活。驍勇有謀略。唐僖宗時,平浙寇王仙芝,拒黃巢,滅董昌,積功自顯。梁開平元年,封镠為吳越王。是年,省塋壟,延故老,旌鉞鼓吹,振耀山谷。時將築宮殿,望氣者言:因故府大之,不過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肅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奈何困吾民為!遂弗改造。錢王修宮殿不圖千年基業的故事,與鐵門檻、土饅頭詩句的境界是直接相同的,不過其意義更積極些。

錢王祠首建於北宋熙寧十年(1077),杭州郡守趙抃,特地為錢镠建立表忠觀,以此表彰他的功績。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也稱贊他有保衛兩浙之功,並立《錢氏表忠觀碑》於錢王祠側。元明以來,錢王祠漸廢,明嘉靖三十九年,督撫胡宗憲另建祠於靈芝寺址,塑錢氏三世五王像,春秋致祭,令其十九世孫德洪者守之。郡守陳柯重鐫表忠觀碑記於祠。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聖祖禦書保障江山壹額。

洪升在《紅樓夢》中刻畫鐵檻寺的原型,應是清初順康年間的錢王祠。這個錢王祠不是洪家的家廟,但卻是四大家族中錢家的家廟,錢家乃是錢王的後代,就是《紅樓夢》書中薛家的原型,故稱其祖先為紫薇舍人。此時廟中尚有錢王後裔看守香火,家族中死了人,在這裏停靈寄放棺槨是很正常的事情。清代已降,錢王祠再次荒廢,近年來杭州構建文化大產業,又壹次重建了錢王祠。

重建後的錢王祠,總用地面積約20畝,總建築面積為3200平方米,采用明代時期祠廟建築的造型和格局,重建了牌坊和祠宇院落,配置假山等庭園景觀,形成了頗具園林風格的祠宇建築。塑像重現了吳越三世五王的風采,而大型壁畫和詩詞字畫,重現了吳越時期杭州的鄉風民俗和盛世景觀。整個祠堂由獻殿、功臣堂等八個莊嚴肅穆、雄偉軒昂的殿堂組成。祠內還有壹座古戲臺,專門上演錢王傳說的昆劇折子戲。錢王祠內石碑林立,除了北宋神宗元豐元年表忠觀落成時,由資政殿大學士知杭州府事趙抃撰文,蘇軾書寫的第壹方石碑《表忠觀記》外,最引人註目的還有兩方石碑:壹方是宋末文天祥所寫武肅王傳,全文***三百字。另壹方是明初劉基撰寫的武肅王傳,全文亦只四百五十壹字,皆寫作俱佳,堪稱國寶級文物。

如果說錢王祠就是鐵檻寺的原型,那麽,錢王祠附近果真還有個水月庵麽?現在沒有了,但當年確實曾經有過。杭州現在有條街道名為水月街道,是否出自這個水月庵,不得而知。這個水月庵當年的位置就在艮山門外,距離錢王祠僅壹箭之地。

據清吳慶坻《蕉廊脞錄》記載:水月老人,艮山門外百步塘,有水月庵,水月老人故居也。老人孫姓,名文,字文石,號水月,會稽諸生,隱於杭,榜所居為梅園。清朱翊清《埋憂集》也記載:武林艮山門外水月庵,即水月老人故居。老人姓孫名文,字文石,號水月。會稽諸生。國變後,隱於杭,榜所居曰梅園。性恬靜,壹介不取,間為長短歌詞。問其年,嘗稱九十。發盡禿,人多以僧呼之。

徐珂的《清稗類鈔》方伎類壹記載了壹個水月老人論大蟲的故事。水月老人,姓孫,名文,字文若,會稽人,明末諸生。入國朝,隱於杭,所居為梅園,在艮山門外之百步塘。老人性簡靜,壹介不取,間為歌辭以自娛。問其年,輒曰九十。人以其發盡禿,故呼之為僧。順治初,範忠貞公承謨撫浙,老人固預知之。蓋老人與其大父雅故,忠貞幼時,嘗撫其頂曰:兒當建節吾土。至是,忠貞奉母命,物色而得之,屏騶從往謁,尋為出俸修塘。時浙西多虎,老人輒語之曰:山上大蟲任打,門內大蟲休惹。忠貞尋奉命督閩,瀕行,老人誡之曰:耳後火發時,須有主意。門內蟲,閩也;耳後火,耿也,蓋指閩藩耿精忠也。康熙甲寅,閩藩變作,忠貞死焉。人遂以老人為能前知,爭趨之。老人避去,不知所終。土人乃改其居為水月庵,肖其像若僧,募僧奉之。

這個水月老人居所梅園改建並募僧奉之的水月庵,應該就是《紅樓夢》中水月庵的原型,作者使用的乃是原型之原名,不過虛陪壹筆,另起個饅頭庵諢號而已。

2007年3月1日於長春

附錄壹:蘇軾《表忠觀碑記》:

熙寧十年十月戊子,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知杭州軍事臣言:故越國王錢氏墳廟,及其父、祖、妃、夫人、子孫之墳,在錢塘者二十有六,在臨安者十有壹,皆蕪穢不治,父老過之,有流涕者。謹按:故武肅王镠,始以鄉兵破走黃巢,名聞江淮。復以八都兵討劉漢宏,並越州以奉董昌,而自居於杭。及昌以越叛,則誅昌而並越,盡有浙東西之地,傳其子文穆王元瓘。至其孫忠獻王仁佐,遂破李景兵而取福州。而仁佐之弟忠懿王俶又大出兵攻景,以迎周世宗之師,其後,卒以國入覲。三世四王,與五代相為終始。天下大亂,豪傑蜂起,方是時,以數州之地盜名字者不可勝數,既覆其族,延及於無辜之民,罔有孑遺。而吳越地方千裏,帶甲十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然終不失臣節,貢獻相望於道。是以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舞之聲相聞,至於今不廢。其有德於斯民甚厚。皇帝受命,四方僭亂,以次削平。西蜀江南,負其險遠,兵至城下,力屈勢窮,然後束手。而河東劉氏百戰守死,以抗王師,積骸為城,灑血為池,竭天下之力,僅乃克之。獨吳越不待告命,封府庫,籍郡縣,請吏於朝,視去國如傳舍,其有功於朝廷甚大。昔竇融以河西歸漢,光武詔右扶風修其父祖墳塋,祀以太牢。今錢氏功德殆過於融,而未及百年,墳廟不治,行道傷嗟,甚非所以勸獎忠臣、慰答民心之義也。臣願以龍山廢佛寺曰妙音院者為觀,使錢氏之孫為道士曰自然者居之。凡墳廟之在錢塘者,以付自然。其在臨安者,以付其縣之凈土寺僧曰道微。歲各度其徒壹人,使世掌之。籍其地之所入,以時修其祠宇,封植其草木。有不治者,縣令亟察之,甚者,易其人,庶幾永終不墮,以稱朝廷待錢氏之意。臣昧死以聞。制曰:可。其妙音院賜改名表忠觀。

銘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篤生異人,絕類離群。奮挺大呼,從者如雲。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強弩射潮,江海為東。殺宏誅昌,奄在吳越。金券玉冊,虎符龍節。大城其居,包絡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島蠻。歲時歸休,以燕父老。曄如神人,玉帶球馬。四十壹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貝南金。五胡昏亂,罔堪托國。三王相承,以符有德。既獲所歸,弗謀弗咨。先王之誌,我維行之。天祚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孫千億。帝謂守臣,治其祠墳。毋俾樵牧,愧其後昆。龍山之陽,巋焉斯宮。匪私於錢,惟以勸忠。非忠無君,非孝無親。凡百有位,視此刻文。

附錄二:錢王祠新貌(缺圖)

錢王祠

錢王墓

錢王殿錢王像

錢王祠正門(官方稱為墓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