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漢語二級字,讀作chī,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是蟲名;引申為醜陋、無知;作“蚩蚩”時,表示受到欺負或表示人的敦厚相。
1、蚩是壹個漢字,具有多重含義。其中壹個主要意思是傻、癡、憨,如“蚩拙”壹詞表示愚蠢、笨拙。另壹個含義是譏笑、嘲笑,如“蚩笑”表示嘲笑。
2、蚩在古代文獻中常被用於地名,例如《山海經》中提到的“蚩尤之墟”,指的是傳說中蚩尤的居住地。在中國古文化中,蚩也常被用來形容猛獸,如《山海經》中描述的“蚩虎”等。
3、蚩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與黃帝和炎帝並列。據傳他是苗族的祖先,因與黃帝爭奪中原而戰敗,最終被黃帝制服並埋葬於河北地區。現在,苗族人民仍將蚩作為圖騰,以紀念他們的祖先。
4、在現代漢語中,蚩的使用相對較少,主要在壹些古文、詩詞中出現。例如唐代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有“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的詩句,其中的“脫帽露頂”形象地描繪了張旭醉酒後的狂放不羈,而“王公前”則顯示了他的不拘禮節。
蚩組成的詞語及其含義
1、蚩尤: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與黃帝和炎帝並列,被譽為“中華三祖”之壹。據傳他是苗族的祖先,因與黃帝爭奪中原而戰敗,最終被黃帝制服並埋葬於河北地區。現在,苗族人民仍將蚩作為圖騰,以紀念他們的祖先。
2、蚩虎:古代傳說中的猛獸,形象兇猛,常被用於形容勇猛的戰士或英雄。蚩尤之墟:指蚩尤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傳說中苗族祖先的居住地。
3、蚩蚩:形容人無知、傻、憨厚、樸實等。例如,“蚩蚩者我,匪莪伊蒿。”詩句中的“蚩蚩”形容了主人公的憨厚樸實。
4、妍蚩好惡:指的是美麗和醜陋、好與壞之間的區別;蚩尤冢:指蚩尤的墳墓;“蚩蚩”在這裏是象聲詞,可以形容蟲鳴聲或人紛擾、喧鬧的聲音;:蚩庸:可以用來形容無知平庸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