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只恨春宵太短暫,壹覺就睡到太陽高高升起,有美人的陪伴君王從此再也不早朝了。
賞析:楊貴妃美貌、嬌媚,進宮後因有色而得寵,此句寫出唐玄宗得貴妃後縱欲行樂,終日沈湎於歌舞酒色之中,荒廢了朝政。
出處: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
全詩節選:
漢皇重色思傾國,禦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壹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壹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壹身。
譯文:
唐玄宗愛好女色壹直在尋找絕色美女, 統治全國多年竟找不到壹個稱心的。楊家有個女兒剛剛長大,養在深閨之中外人不知她美麗絕倫。天生麗質讓她很難埋沒人世間,果然沒過多久便成為了唐明皇身邊的壹個妃嬪。她回眸壹笑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宮中的其他妃嬪都顯得黯然失色。
春季寒冷皇上賜她到華清池沐浴,溫潤的泉水洗滌著白嫩滋潤的肌膚。宮女攙扶起她如出水芙蓉軟弱娉婷,由此開始得到皇帝的恩寵。鬢發如雲臉似花頭戴金步搖,溫暖的芙蓉帳子裏與皇上***度春宵。只恨春宵太短壹覺就睡到太陽高高升起,君王從此再也不早朝了。承蒙皇上的恩寵忙得沒有片刻閑暇,春日陪皇上壹起出遊晚上夜夜專寵。後宮中佳人如雲,卻只有她獨享皇帝的恩寵。
賞析:
《長恨歌》是壹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壹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註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淒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使感情又深入壹層。
行宮中的月色,雨夜裏的鈴聲,本來就很撩人意緒,詩人抓住這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帶進傷心、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壹見壹聞,壹色壹聲,互相交錯,在語言上、聲調上也表現出人物內心的愁苦淒清,這又是壹層。還都路上,“天旋地轉”,本來是高興的事,但舊地重過,玉顏不見,不由傷心淚下。敘事中,又增加了壹層痛苦的回憶。
回長安後,“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白日裏,由於環境和景物的觸發,從景物聯想到人,景物依舊,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復雜微妙的內心活動。“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了夜間被情思縈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戀,“春風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及至看到當年的“梨園弟子”、“阿監青娥”都已白發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
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抒情,回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縣)縣尉。壹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仙遊寺遊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王質夫認為,像這樣突出的事情,如無大手筆加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沒。
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何如?”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詩。因為長詩的最後兩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陳鴻同時寫了壹篇傳奇小說《長恨歌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