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耒陽八景的簡介

耒陽八景的簡介

耒陽古八景詩雲:

村陵煙雨暗蒙蒙,易口漁翁樂融融。

紫氣騰騰馬阜嶺,白雲靄靄鹿歧峰。

東洲桃李爭春色,西湖荷花映水紅。

更有蔡池雙月美,夕陽斜照耒江東。

此詩寫得可好,膾炙人口,猶如八幅畫圖展現在人們眼前,令人神往。八行詩寫盡八景,足見詩人之奇才!不過,此八景詩實為胡文壁《耒陽十景》的高度濃縮,只有“青麓回瀾”、“高岡芳草”二景未入“八景詩”,大概是七言律詩體例的限制吧!不然,再續兩行,又有何不可呢?

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看似靜態,實處動態。隨著時間向前推移,原始經濟的不斷開發利用,八景有的變好了,有的不復存在了。在這變來變去的過程中,我們似乎聽到了耒陽在前進的腳步聲。步其原韻,撰成《古八景的新貌》壹詩:

杜陵復修古色濃,易口農家樂無窮。

神農落戶馬阜嶺,森林公園鹿歧峰。

東洲杜甫爭天意,西湖填平車聲隆。

唯有蔡池雙月在,高樓大廈來江東。

古八景詩的繪聲繪色的生動寫照,受到了大眾的喝彩,遂引來了作者是誰之爭。光緒十壹年版的《耒陽縣誌》上,只有八景詩的載體,未署作者姓名,壹直在耒陽流傳。到20世紀80年代初,耒陽政協主編的《耒陽文史資料》第壹期,突然發表了張玉聲先生的短文,第壹公開提出古八景詩的作者是李楚漁先生,並未提出任何依據。後來便以訛傳訛了。更具影響的是1997年李氏家族紀念李楚漁誕辰110周年,印行了《懷念李楚漁》壹書,也說是李楚漁創作了“八景詩”。據我考證,李楚漁是19982年出生的,1885年《耒陽縣誌》問世,他才只三歲。在編修舊誌的起始之年,李楚漁先生尚未出世。漫說三歲孩童能創作如此復雜的“八景詩”,豈不是下天下第壹神童了嗎?真是天方夜譚!

史載7歲的駱賓王創作了著名的《鵝》詩:“鵝、鵝、鵝,曲脛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詩寫得很好很好,但此乃觸景生情,內容極為簡單之作。正確的說法是:光緒20年(1894),李楚漁先生12歲了,他十分愛好詩詞,偶得《耒陽縣誌》,便抄錄了“八景詩“,被族人誤為李楚漁先生的作品,遂以訛傳訛了。民國後期,直至***和國之初期,李楚漁先生還活著。據說他壹生創作了《長沙詩文集》、《衡陽詩文集》、《湘潭詩文集》,可唯獨沒有“耒陽詩文集”!

“八景詩”的作者到底是誰?我說是舊《耒陽縣誌》編纂先生們的集體作品!舊誌的形勝、古跡、山川之類,大多有“八景十景”之圖,並附有詩文,名為“詩畫配”。康熙《黎城縣誌》凡例稱:“誌與史不現,史兼褒誅,重垂成。誌則誌其佳境奇跡,名人勝事,以彰壹邑之顯。”是故,誌書為裝點名勝,炫耀鄉裏,均有八景、十景之內目。就這樣,“八景詩“便由編纂先生們產生了。衡州的八景、郴州的八景、其他州府的八景、十景詩都是不署名的集體作品,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