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浙江省臨海市的桃渚古城,焦宏的聲名遠比在家鄉大得多。在桃渚古城的很多資料中,開篇前的幾句話大都會提及焦宏的名字。可以說,就是因為有了焦宏,才有了目前在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抗倭古城——桃渚城。據明嘉靖四十年桃渚城《新建敵臺碑紀》載:“桃城之立,始自侍郎焦公……”文中的“焦公”指的就是焦宏。這說明,焦宏任戶部侍郎巡防浙江臨海時,為防備倭寇入侵,曾在此建立桃渚城。後來戚繼光抗倭,又在此建立了敵臺。由此可見,焦宏在防備倭寇、抵禦外敵入侵方面可謂聲名顯赫、功績卓著。
桃渚古城位於浙江臨海市桃渚鎮境內,距海10余公裏,在臺州灣和山門灣之間,是古代從海上進入臺州府的要沖,軍事地位十分重要。這座古城有著抗擊侵略的光榮歷史,因戚繼光在此大敗倭寇而聞名,迄今仍保存完整,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桃渚古城也是如今桃渚省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江南幾萬個鄉鎮中,桃渚城可謂與眾不同。整個桃渚小鎮便是壹個戰鬥堡壘,它的壹溝壹渠、壹阡壹陌、城墻街道,全是按照禦敵抗倭的需要而設計的。
據史料記載,桃渚是明朝在浙江東南沿海為抗倭設立的41座衛所之壹。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這裏設置千戶所,成為臺州府重要的海防前哨兼駐軍基地。現存的桃渚古城,建於明正統八年(1443年),由戶部右侍郎焦宏督造。當時沿海壹帶倭寇十分猖獗,朝廷屢次派兵,都不能徹底消滅。當時焦宏任戶部侍郎,奉命巡防江浙。焦宏到浙江、福建經過仔細查看,總結了過去戰鬥不力的經驗,認為城大兵少,不利防衛。於是內遷水寨,外增邊防,拓寬城壕,改土城為石城,城上設置敵臺,臺上有樓,並於城門外增設木柵等,這些有效措施,為後來的抗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史料記載:“桃渚古城原高二丈壹尺,周圍二裏七十步,城上有臺,臺上有樓,極為堅固。”現在桃渚古城的平均高度為4.5米,周長1400米,城基寬10米,有東、南、西三座城門,城門外築有甕城。東西城門上各長有壹棵高30余米、直徑1.5米、呈傘蓋形的娑樸樹,歷500多年風雨,至今依然生機勃勃。
桃渚古城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抗倭古城。環桃渚古城還建有12座敵臺(即敵情瞭望臺),制高點在東敵臺。登上城頭,向東眺望,那傲然屹立於上塘山巔的石堡,便是上塘烽火臺。這座烽火臺基9米見方、臺口6米見方,用石塊砌築而成。與桃渚城相關的烽火臺有7座,都是明代為抗倭而設置的。古城北面的後所山上,有由明楚將軍胡海題寫“眺遠”兩個大字的摩崖石刻。位於“眺遠”崖西側還有壹座護碑亭。亭子在危崖屹立,突兀奇巧。亭子中間端然立著壹座石碑,上面鐫刻著《新建敵臺碑記》,系明代書法家鮑大謀手跡,主要歌頌戚繼光將軍蕩平倭寇的功績。
作為明代軍事要地,桃渚城有條長370米、寬5.8米的古街,古色古香,市井民居,簡樸大方,豪門大宅,典雅堂皇。桃渚古街至今仍保留著明代古街古巷的原有格局。
桃渚城裏還設有“桃渚抗倭陳列館”,陳列館分成5室,其中東壹室為文物史料,展出戚繼光表功碑、軍刀、鴛鴦陣、城磚等,西壹室為“戚繼光臺州抗倭”組畫,系統地反映了當年戚繼光在臺州抗倭的全過程,***20幅。而戚繼光大敗倭寇與焦宏之前的督造桃渚城不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