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杜康詩句的整首詩意思

杜康詩句的整首詩意思

1. 關於杜康的詩句

關於杜康的詩句 1. 稱贊杜康酒的詩

詩詞內容裏含有杜康的古詩詞句

鷓鴣天五○首 元好問

浮雲身世兩相忘。孤峰頂上青天闊,獨對春風舞壹總道忘憂有杜康。酒逢歡處更難忘。桃紅李白春千樹,古是今非笑壹場。歌浩蕩,墨淋浪

短歌行 曹操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

蒙求 李瀚

膽鬥,盧植音鐘。桓溫奇骨,鄧艾大誌。楊修捷對,羅友默記。杜康造酒,蒼頡制字。樗裏智囊,邊韶經笥。滕公佳城,王果石崖。買妻恥醮

酬夢得比萱草見贈 白居易

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借問萱逢杜,何如白見劉。老衰勝少夭,閑樂笑忙愁。試問同年內,何人得白頭。

水龍吟十七首 劉克莊

無跡。與誰同去,挑包徐甲,負轅班特。蹉過明師,且尋狎友,杜康儀狄。笑謝公曠達,暮年垂淚,聽桓郎笛。鬳齋不是凡人,海山仙聖知來

酹江月七首 譚處端

傲雪欺霜,虛心直節,妙理皆非俗。天然孤淡,日增物外清福。杜康得妙,釀三光真秀,清澄醇酎。太白仙才乘興飲,壹鬥佳篇百首。倒載山

飲酒四首?此詩為秦觀作? 蘇軾

操戈逐儒生,舉觴還酩酊。雷觴淡於水,經年不濡唇。爰有擾龍裔,為造英靈春。英靈韻甚高,蒲萄難與鄰。他年血食汝,當配杜康神。

詠家醞十韻 白居易

靈均,長醉如今學伯倫。舊法依稀傳自杜,新方要妙得於陳。[杜康。陳郎中岵傳受此法。]井泉王相資重九,麯(上薛下米)精靈用上寅。

無調名四首 馬鈺

杜康造底。昔日文君,當壚沽底。驀想古業畢卓,親曾偷底。是劉伶,十分偏愛底。帝前李白曾吐底。欒巴馬起慈,救火遙*底。司馬相公,

沁園春 辛棄疾

杯汝知乎,酒泉罷侯,鴟夷乞骸。更高陽入謁,都稱齏臼,杜康初筮,正得雲雷。細數從前,不堪余恨,歲月都將曲糵埋。君詩好,似提壺卻

沁園春 王奕

醉面挾風,攜杜康酒,酹劉伶臺。問漂母磯頭,韓侯安在,缽山池下,喬鵲曾回。孝說仲車,忠傳祖逖,忠孝如今亦可哀。清河口,但潮生潮

和陶止酒 蘇軾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勸我師淵明,力薄且為己。微屙坐杯酌,止酒則瘳矣。望道雖未濟,隱約見津涘。從今東坡室,不立杜康祀。

鏡換杯 白居易

欲將珠匣青銅鏡,換取金尊白玉卮。鏡裏老來無避處,樽前愁至有消時。茶能散悶為功淺,萱縱忘憂得力遲。不似杜康神用速,十分壹盞便開

2. 含“杜康”詩句

這兩句是出自曹操的[短歌行],全首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 曹操有壹首關於杜康酒的詩是什麽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釋義:壹邊喝酒壹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麽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那穿著青領的學子喲,妳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沈痛吟誦至今。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壹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麽時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湧而出匯成長河。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壹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月光明亮星光稀疏,壹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裏才有它們棲身之所?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我願如周公壹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壹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壹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鑒的。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壹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壹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