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吟 李白 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
聞王昌齡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少年行其二 李白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人胡姬酒肆中。
寄人 張泌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過元家履信宅 白居易 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 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遊因贈長句 白居易 朝踏落花相伴出,暮隨飛鳥壹時還。
金谷園 杜牧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鷺鷥 杜牧 驚飛遠映碧山去,壹樹梨花落晚風。
2.形容胡姬的詩詞白頭吟 李白
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
聞王昌齡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少年行其二 李白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人胡姬酒肆中。
寄人 張泌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過元家履信宅 白居易
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
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遊因贈長句 白居易
朝踏落花相伴出,暮隨飛鳥壹時還。
金谷園 杜牧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鷺鷥 杜牧
驚飛遠映碧山去,壹樹梨花落晚風。
3.關於胡之酒的詩句有哪些1、三國時,曹操詩《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相傳黃帝時期的杜康為管理糧食的壹位大臣,無意之間用杜康溝之杜康泉水釀出了酒,後來被尊為釀酒的始祖。後代詩人多用杜康代指美酒。
2、北周文學家庾信在《春日離合二首》詩中有:“三春竹葉酒,壹曲昆雞弦”。竹葉青酒遠在古代就享有盛譽。
當時是以黃酒加竹葉合釀而成的配制酒。 現代的竹葉青酒用的是經過改進的配方,據說這壹配方是明末清初的愛國者、著名醫學家傅山先生設計並流傳至今的。
傅山先生關心民間疾苦,精通醫道,他寓良藥於美酒,使竹葉青酒成為今天名冠全球的佳釀。3、唐朝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詩中產於西域的這種美酒,其制法與現代葡萄酒釀造技術頗為相似,據周桓剛《白酒工藝學》、李約瑟《中國古代金丹術的醫藥化學特征及其方術的西傳》等著述說,它就像是古代的白蘭地或葡萄燒。
也有專家認為,《唐會要》等書中描繪的那種西域葡萄酒,更像是現代葡萄酒中的桃紅葡萄酒,其顏色介於紅、白葡萄酒之間。描寫酒的詩句 《問劉十九》白居易 紅泥小火爐,綠蟻新焙酒,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勸客賞。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新豐主人 儲光羲 新豐主人新酒熟, 舊客還歸舊堂宿。
滿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軒竹。雲散天高秋月明, 東家少女解秦箏。
醉來忘卻巴陵道, 夢中疑是洛陽城。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東, 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遊何處,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壹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 摘來沽酒君肯否?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 高適 相逢旅館意多違, 暮雪初晴候燕飛。 主人酒盡君未醉。
薄暮途遙歸不歸?贈衛八處士 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晨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壹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重經巴丘 張繼 昔年高接李膺歡, 日泛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隨青草落, 酒腸俱逐酒庭寬。浮生聚散雲相似, 往事冥微夢壹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 秋風回首淚闌幹。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 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 誰解助茶香。
曹操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中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壹杯壹杯再壹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壹曲新詞酒壹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酒逢知己千杯少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虧天.三杯通大道,壹鬥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4.元稹的詩句“獅子搖光毛彩豎,胡姬醉舞筋骨柔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西涼伎
(唐)元稹
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
蒲萄酒熟恣行樂,紅艷青旗朱粉樓。
樓下當壚稱卓女,樓頭伴客名莫愁。
鄉人不識離別苦,更卒多為沈滯遊。
哥舒開府設高宴,八珍九醞當前頭。
前頭百戲競撩亂,丸劍跳躑霜雪浮。
獅子搖光毛彩豎,胡騰醉舞筋骨柔。
大宛來獻赤汗馬,贊普亦奉翠茸裘。
壹朝燕賊亂中國,河湟沒盡空遺丘。
開遠門前萬裏堠,今來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
天子縣內半沒為荒陬,
西涼之道爾阻修。
連城邊將但高會,每聽此曲能不羞。
5.贊美花旦的詩句有哪些1、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壹段雲。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不是相如憐賦客,爭教容易見文君。——唐李群玉《同鄭相並歌姬小飲戲贈》
譯文:妳看那歌姬柔滑的裙裾宛若拖曳著六幅湘江秀水,高聳的發髻如同輕挽著壹段巫山煙雲。她那綽約的風姿只應該在天上出現,她那動聽的歌聲又豈會在人間聽聞。
她胸前雪肌在華燈斜照下尤顯風韻,她眼中神采在酒意半醺時更覺嫵媚。想當初若不是愛慕相如文賦之才,又怎會那麽容易讓他見識到文君風采。
2、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明李夢陽《汴京元夕》
譯文:中山來的戲子服飾鮮麗,鄭燕來的的女姬則各有高超的技藝。他們從不同的地方匯集到汴京來.都唱著周憲王編著的劇本。
她們唱著唱著,從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來,銀光傾瀉,似在金梁橋的大地上鋪了壹層自霜。人間的燈火與天上的明月交相輝映,盛況空前。
3、水剪雙眸霧剪衣,當筵壹曲媚春輝。——唐崔仲容《贈歌姬》
眼睛和眉毛像是用水沖過壹樣靚麗,衣服也很飄嬈,在宴會上歌唱壹曲增加很多春色光輝。
4、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譯文: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
5、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宋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譯文:妳揮舞彩袖手捧酒杯殷勤勸酒,回想當年心甘情願醉倒於顏紅。舞姿曼妙,直舞到掛在楊柳樹梢照到樓心的壹輪明月低沈下去;歌女清歌婉轉,直唱到扇底兒風消歇。
自從那次離別後,我總是懷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夢裏與妳***同歡聚。今夜裏我舉起銀燈把妳細看,唯恐這次相逢又是在夢中。
6.有壹首描寫明妃和蔡文姬的古詩是壹首五言古詩、自傳體騷體詩,東漢文學家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所作。原文: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誌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疆。海內興義師,欲***討不祥。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失意機徵間,輒言斃降虜。要當以亭刃,我曹不活汝。豈復惜性命,不堪其詈罵。或便加棰杖,毒痛參並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無壹可。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感時念父母,哀嘆無窮已。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
7.描寫關城的詩句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描寫秋天的詩: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萬裏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 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描寫秋天的詞: 《蘇幕遮》宋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漁家傲》宋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年代:唐 作者:李嶠 作品:風 內容: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描寫秋天的詩 《秋晚的江上》 劉大白 歸巢的鳥兒, 盡管是裷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壹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壹瞬的紅顏了。
(壹九二三年) 《鴿子》 胡適 雲淡天高,好壹片晚秋天氣! 有壹群鴿子,在空中遊戲。 看他們三三兩兩, 回環來往, 夷猶如意,—— 忽地裏,翻身映日,白羽襯青天,十分鮮麗! (壹九壹八年) 《秋晨》 於賡虞 別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聖水難洗的苦孽, 妳方從我的背上踏過, 歡迎啊,東曙,妳又已復活! 在這最後的瞬間,我睜眼 雙手抱住太陽的腳,看 葉顫,花舞,聽市聲沈醉, 直到落下歡欣的眼淚! (壹九三四年) 《滬杭車中》 徐誌摩 匆匆匆!催催催! 壹卷煙,壹片山,幾點雲影, 壹道水,壹條橋,壹支櫓聲, 壹林松,壹叢竹,紅葉紛紛: 艷色的田野,艷色的秋景, 夢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隱,—— 催催催!是車輪還是光陰?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壹九二八年) 《私語》 徐誌摩 秋雨在壹流清冷的秋水池, 壹顆憔悴的秋柳裏, 壹條怯懦的秋枝上, 壹片將黃未黃的秋葉上, 聽他親親切切喁喁唼唼, 私語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語情節, 臨了輕輕將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暈裏,壹渦半轉, 跟著秋流去。
這秋雨的私語,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詩情節,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暈裏,壹渦半轉, 跟著秋流去。 (壹九二二年七月二十壹日) 《秋月呀》 徐誌摩 秋月呀! 誰禁得起銀指尖兒 浪漫地搔爬呵! 不信但看那壹海的輕濤,可不是禁不住它 玉指的撫摩,在那裏低徊飲泣呢!就是那: 無聊的雲煙, 秋月的美滿, 熏暖了飄心冷眼, 也清冷地穿上了輕縞的衣裳, 來參與這 美滿的婚姻和喪禮。
(壹九二二年十月六日) 《秋月》 徐誌摩 壹樣是月色, 今晚上的,因為我們都在擡頭看—— 看它,壹輪腴滿的嫵媚, 從烏黑得如同暴徒壹般的 雲堆裏升起—— 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圓。 它展開在道路上, 它飄閃在水面上, 它沈浸在 水草盤結得如同憂愁般的 水底; 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 萬千的城磚在它的清亮中 呼吸, 它撫摸著 錯落在城廂外內的墓墟, 在宿鳥的繼續的呼聲裏, 想見新舊的鬼, 也和我們似的相依偎的站著, 眼珠放著光, 咀嚼著徹骨的陰涼: 銀色的纏綿的詩情 如同水面的星磷, 在露盈盈的空中飛舞。
聽那四野的吟聲—— 永恒的卑微的諧和, 悲哀揉和著歡暢, 怨仇與恩愛, 晦冥交抱著火電, 在這幽絕的秋夜與秋野的 蒼茫中, “解化”的偉大 在壹切纖微的深處 展開了 嬰兒的微笑! (壹九三0年十月) 《秋天的夢》 戴望舒 迢遙的牧女的羊鈴, 搖落了輕的樹葉。 秋天的夢是輕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戀。
於是我的夢靜靜地來了, 但卻載著沈重的昔日。 哦,現在,我有壹些寒冷, 壹些寒冷,和壹些憂郁。
(壹九三壹年壹月) 《霜花》 戴望舒 九月的霜花, 十月的霜花, 霧的嬌女, 開到我鬢邊來。 裝點著秋葉, 妳裝點了單調的, 。
8.關於王昭君的詩句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壹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家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壹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兩人都對昭君出塞,墻予無限的憐惜與感嘆。另外還有: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詠王昭君的詩,他另創新意,不落俗套,認為王昭君未必就是壹件壞事,如: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欲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歐陽修的“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也與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後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後的悲苦之余,也未嘗沒有另壹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壹種實現。“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壹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這首詩,包括“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論。”總算對王昭君出塞和親,有了公允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