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重陽節五言詩句

重陽節五言詩句

1、秋登蘭山寄張五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醉重陽節。

2、九日登西原宴望同諸兄弟作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病愛枕席涼,日高眠未輟。

兄弟呼我起,今日重陽節。

起登西原望,懷抱同壹豁。

移座就菊叢,糕酒前羅列。

雖無絲與管,歌笑隨情發。

白日未及傾,顏酡耳已熱。

酒酣四向望,六合何空闊。

天地自久長,斯人幾時活。

請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

壹村四十家,哭葬無虛月。

指此各相勉,良辰且歡悅。

3、九

作者:上官昭容 朝代:唐

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4、九日

作者:王勃 朝代:唐

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

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二、關於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壹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關於五言古詩詞

五言詩,古代詩歌體裁之壹。是指每句五個字的詩體,全篇由五個字構成的詩。五言詩屬於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匯,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容量,能夠更靈活細致地抒情和敘事。在音節上,奇偶相配,也更富於音樂美。因此,它更為適應漢以後發展了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壹。初唐以後,產生了近體詩,其中即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詩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詞也是壹種詩的別體,萌芽於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壹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琴趣、詩余等。從長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調(59~90)和長調(91以上)。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聲調上都有規定。

因此,只存在五言古詩,而沒有五言古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