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還有壹首也是比較出名的,《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壹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壹車炭,千余斤, 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壹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還有杜甫的“三吏”“三別”,即:《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的簡稱。這六首詩是杜甫於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計劃、有安排寫成的作品。當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於鄴城,國家局勢十分危急。為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實行了無限制、無章法、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象,懷著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這六首詩作。這次戰爭,與天寶年間的窮兵黷武有所不同,它是壹種救亡圖存的努力。所以,杜甫壹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大罵“天地終無情”,壹面又不得不擁護這種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淚安慰、勸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線。百姓在難以忍受的殘酷壓迫下,妻勸夫,母送子,先後走上戰場,有的老嫗甚至獻出了生命。杜甫在揭露統治階級兇殘苛暴的同時,以無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用唯妙唯肖的筆觸,歌頌了廣大的人民。“三吏”與“三別”,表現手法不盡相同,所謂“三吏夾帶問答敘事,三別純托送者行者之間”。在“三吏”中,因為夾帶問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場;在“三別”中,因為通篇都是人物的獨白,所以杜甫沒有露面。從文學源流上看,“三吏”“三別”上承《詩經》、漢樂府風格,下啟白居易諸人新樂府,是杜甫現實主義創造的壹個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