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落日映照在江面上的景象,我會想起白居易的詩句: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壹、古詩原文
《暮江吟》
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白話譯文
壹道殘陽的余暉鋪灑在江水之中,江水壹半呈現深碧壹半染得通紅
最惹人憐愛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滴圓潤如珍珠新月初升似彎弓。
三、整體賞析
《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這是壹首寫景佳作。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沈到新月東升這壹段時間裏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全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
名家點評和作者簡介:
1、名家點評
清末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上二句寫江天晚景入妙。後二句言壹至深宵,新月如弓,正初三之夕;其時露氣漸濃,如珠光的皪,正九月之時。夜色清幽,誦之覺涼生袖角。通首皆寫景,惟第三句“誰憐”二字,略見惆悵之思,如水清愁,不知其著處也。
2、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