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註山人,南宋文學家。祖籍濟南,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間為義烏縣(今年內屬浙江)令。入元不仕。著有《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誌雅堂要雜鈔》等雜著數十種。善書畫音律,能詩,尤好藏棄校書。其詞遠祖清真,近法姜夔,風格清雅秀潤,與吳文英並稱“二窗”,詞集名《頻洲漁笛譜》、《草窗詞》。
中國宋元間文學家。宋亡不仕。其詞講究格律,文字精美,詞風與吳文英(夢窗)齊名,並稱“二窗”。為宋末格律詞派的代表作家。早期多酬唱之作,如〔木蘭花慢〕《西湖十景》,韻美聲諧,中期以後轉為憂傷淒楚,多抒發思國懷鄉之情,如〔拜星月慢〕“膩葉陰清”、〔秋霽〕“重到西泠”、〔玉京秋〕“煙水闊”、〔壹萼紅〕《登蓬萊閣有感》等。他善自度曲,也有過分追求形式美的傾向。著述頗豐。《齊東野語》可補史傳闕文,《武林舊事》掌故見聞廣博。另有《癸辛雜識》、《浩然齋雅談》。詞集《蘋洲漁笛譜》,入《強邨叢書》。《草窗詞》2卷。又編有南宋詞集《絕妙好詞》,輯132家作品,有《四部備要》本、中華書局排印本。
兩宋在中國歷史上,社會的發展是相當畸形的。經濟的發展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最近有史學研究表明,宋的人均GDP相當於現在的2000多美金。無疑攀上了我國古代人均GDP的峰值。商業尤為發達,司馬光曾說:“世風日下,販夫走卒皆著絲襪。”從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展現出的宋城繁華便可窺見壹斑。科學文化事業也極為繁榮。沈括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光科技方面的記載就有200多條。宋文和宋詞可謂星光燦爛,不勝枚舉。而觀其國防卻是羸弱無比。宋人可以制造火藥,但是卻不用於火器而用之於煙花;宋人連弩技藝制作精良,卻很少把其廣泛用於實戰。騎步兵的擴充對於冷兵器時代的國家意義顯而易見,但是到了南宋,除了水軍可以,陸軍則快速萎縮,許多優秀戰馬成了貴族賽馬的良駒。宋朝統治者的重商輕軍思想使兩宋理所當然的成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小朝廷。周密的《觀潮》從側面透露了上述信息,南宋水軍的強大、宋人的善於水戰從文章中表現的淋漓盡至。但面對從陸上進攻而來的強大敵人,壹隅水軍再強,對保衛廣大陸地國土所起作用畢竟有限。兩宋在中國歷史上,社會的發展是相當畸形的。
[編輯本段]原文
觀潮(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壹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余裏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註釋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為盛。方其遠出海門④,僅如銀線⑤;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⑥,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⑧。
註釋:①節選自《武林舊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刪改。周密(1232—1298),字公謹,宋代湖州(現在浙江湖州)人。②〔浙江〕就是錢塘江。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歷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④〔方其遠出海門〕當潮遠遠地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方,當……時。其,指潮。出,發、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裏兩邊的山對峙著。⑤〔僅如銀線〕幾乎像壹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⑥〔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玉城雪嶺壹般的潮水連天湧來。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墻和大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接著天。⑦〔沃日〕沖蕩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⑧〔楊誠齋詩雲“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楊萬裏詩中說的“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壹詩裏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著,潮水給系上壹條白玉的腰帶。“……是也”,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歲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閱水軍②,艨艟③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④,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⑤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壹舸無跡⑧,僅有“敵船⑨”為火所焚,隨波而逝。⑩
註釋:①②〔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京尹,京都臨安府(現在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③〔艨艟(méngchōng)〕戰船。④〔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意思是,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⑤〔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⑥〔略不相睹〕彼此壹點兒也看不見。⑦〔水爆〕水軍用的壹種爆炸武器。⑧〔壹舸(gě)無跡〕壹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⑨〔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⑩〔逝〕去,往。
吳兒善泅者數百①,皆披發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沒於鯨波萬仞④中,騰身百變15⑤,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註釋:①〔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②〔披發文身〕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文彩。文,動詞。③〔溯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④〔鯨波萬仞〕萬仞高的巨浪。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湧,所以稱巨浪為鯨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⑤〔騰身百變〕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
江幹①上下十余裏間,珠翠羅綺溢目②,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④。
註釋:①〔江幹〕江岸。②〔珠翠羅綺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綺,泛指婦女的首飾和遊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③〔倍穹〕(價錢)加倍的高。穹,高。④〔僦(jiù)賃(lìn)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壹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為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席地,壹席之地,僅容壹個座位的地方。容,許,使。
[編輯本段]譯文
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啊。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為最盛。當潮水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遠看去),幾乎像壹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壹般的潮水連天湧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射,吞沒宇宙,沖蕩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裏的詩中說的“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描寫的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壹樣。忽然黃煙四起,人和物彼此壹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壹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看不到壹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著頭發,渾身(正在,名作動)畫著文采,手裏拿著十幅大彩旗,爭相奮力逆流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浮沈,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但是旗尾卻壹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裏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首飾與衣裳的觀眾,道路被數量眾多的車馬堵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的價格加倍的高。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壹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編輯本段]課文研討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四百多公裏,流經杭州,在杭州灣入海,由於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錢塘潮這壹自然奇觀,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錢塘觀潮也成為古今盛事。本文就寫了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本文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寫了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的健兒和觀潮的人群。
第1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開篇就是壹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先聲奪人。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後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由遠及近地寫出了海潮的雄奇壯觀。描繪又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出之,簡短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海潮從遠方奔湧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最後用楊萬裏的詩句對上文進行形象概括,呼應了首句。
第2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開頭仍是壹句總述,說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時候教練水軍。然後描寫了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參加演習的船只眾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嫻熟,演習中戰鬥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短短壹段文字,卻生動描繪了壹場復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不僅是壹種動靜相襯的寫法,也為下文別開生面的另壹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第3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這時潮水已經來到,眾多的吳中健兒在驚濤駭浪中作精彩表演。
第4段寫觀潮人數之多。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麽具有吸引力,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面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壹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
首先,本文結構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眾多,觀潮者人數眾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壹方面是由於作者結構精巧,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另壹方面也由於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的結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誇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動。
練習說明
壹、熟讀課文,並將第三段譯成現代漢語。
設題意圖:熟讀課文是為了培養語感,使學生進壹步熟悉課文,領略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和弄潮的民俗。第三段描寫了弄潮兒高超的技巧,寫得簡練又精彩。在翻譯的過程中,不壹定要對譯,可以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適當潤色,爭取用現代漢語表現出弄潮兒的風采,譯文也不要強求壹致。
二、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2.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3.倏而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5.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
設題意圖是使學生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記住它們的意義。
1.既望:農歷十六。
2.方:當……時。
3.倏而:突然;略:壹點點。
4.逝:去,往。
5.文:畫著文采。
6.溯迎:逆流迎著潮水;出沒:健兒在水中忽隱忽現。
三、把下面這首宋詞改寫成壹篇記敘文。
酒泉子
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設題意圖:這首詞同課文的題材壹致,本題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聯想,參照課文中的有關描寫,將詞中描寫的內容展開,不限字數。
詞的上闋寫觀潮,下闋寫弄潮兒的表演。寫觀潮,寫到了人群湧動的盛況和潮水洶湧的氣勢;寫弄潮兒的表演,寫到了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觀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寫時,可以選取第壹人稱的視角,抓住觀潮人、潮水、弄潮兒、自己的感受四點來寫,重點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兒上面。
補充註釋
潘閬宋人,生年不詳,卒於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遙,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曾在洛陽賣藥,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詩受薦舉。自制《憶余杭》多首,壹時盛傳,曾得蘇東坡的欣賞,把它寫在玉屏風上,石曼卿還使人照詞意作過畫。
《酒泉子》原詞***十首,都是對杭州名勝的回憶。它們和唐五代詞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閬的自制曲。錢塘,今杭州市。
萬面鼓聲中江潮來時,潮聲像萬面金鼓,壹時齊發,聲勢震人。
弄潮兒指錢塘江畔觀潮時踏潮獻技的人,他們都年輕力壯,善於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