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唐代:張說
巴陵壹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悠悠。
譯文:
放眼遙望巴陵地區洞庭湖壹帶的秋景,成天看到的就是這孤獨的君山漂浮在水中。
傳說這君山上曾居住著神仙可惜未能得見,我的心潮隨著那蕩漾的湖水綿遠悠長。
2、水調歌頭·滄浪亭
宋代:蘇舜欽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
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
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誌,當景盛,恥疏閑。
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顏。
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
不肯傍青綸。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譯文:
太湖岸邊的景物壹片淒涼,明凈的湖水環接著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見魚龍的蹤影,它們被鎖在彌漫的煙霧裏。正想起範蠡和張翰的時候,忽然有壹只小船載著鱸魚,迅速駛來,撇開重重波浪。傍晚,暴風雨突撲面而來,只好沿著小洲彎處回航。
胸懷著幹壹番事業的大誌,如今正當身強力壯的年華,恥於投閑置散隱居水鄉。為什麽壯年時就面容憔悴,容顏變得衰老,白發蒼蒼?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釣,但是又擔心鷗鳥猜疑妒忌,使魚兒都不肯遊近釣絲旁。還是劃著小舟穿過蘆荻去,默默地觀看湖面浪湧濤蕩。
3、木蘭花慢·太湖縱眺
清代:洪亮吉
眼中何所有?三萬頃,太湖寬。
縱蛟虎縱橫,龍魚出沒,也把綸竿。
龍威丈人何在?約空中同憑玉闌幹。
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更殘,黑霧杳漫漫,激電閃流丸。
有上界神仙,乘風來往,問我平安。
思量要栽黃竹,只平鋪海水幾時幹?
歸路欲尋鐵甕,望中陡落銀盤。
譯文:
眼中看到了什麽呢?是有三萬六千頃、江水浩浩蕩蕩的太湖。太湖寬廣水深,幽壑藏蛟虎,但任它洪波浩蕩,龍魚出沒,我自把定魚竿獨坐垂釣。
龍威丈人在哪裏呢?恍惚中只覺得他正約我壹起登高縱目同上玉京。登高豪飲,酒醒之時只覺唇焦口燥,恰有洞庭山桔析酲解酒,喉舌生津。
夜深更殘,太湖黑霧彌漫,閃電激發,金蛇狂舞。有上界仙人,乘風飄飄而下,向我問候。突然想要栽遍黃竹,自創壹片人間仙境。
只是什麽時候才能將這這壹望無際的太湖水吸幹呢?夜半歸去,只見烏雲消盡,壹盤銀輪似的明月悄悄落到了水底,太湖壹片美好靜謐。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木蘭花慢·太湖縱眺》:
這首詞馳騁想象,雜糅仙境,形象叠出,頻繁轉換,充滿了神奇恍惚,光怪陸離的趣現實描寫,造成了壹種劇烈的令人驚嘆的審美效果。作者所描寫的仙境以虛為主,為了抒發豪邁超逸的情致而改造了實有景象,塑造了壹個神秘險怪的太湖形象。
《滄浪亭記》:
本詞是蘇舜欽的僅存之詞。北宋慶歷四年,範仲淹、劄衍等人推行“慶歷新政”,蘇舜欽被範仲淹推薦為集賢校理、監進奏院。保守派想打擊改革派,彈劾他監守自盜,被撤職流寓蘇州。並在此購下了壹處荒廢不堪卻很幽靜的花園,臨水買石築成滄浪亭之後,寫有著名的《滄浪亭記》。
全詞寫作者被貶謫而壯誌難酬的仿徨和憂心。上闋寫作者隱逸於太湖旖旎風光的樂趣,下闋寫作者深感歲月蹉跎而誌向難伸的苦悶和惆悵。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這是作者謫居嶽州(即巴陵,今嶽陽)的送別之作。梁六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梁知微,時途經嶽州入朝,遂有與詩人的相遇。當時作者被貶為嶽州刺史,在為梁知微舉行的送別宴會上創作此詩。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題雲“自洞庭山”相送。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八十九。這是送別之作。詩中送別之意,若不從興象風神求之,那真是“無跡可求”的。
2.還有描寫洞庭山的古詩嗎〖望洞庭〗
作者: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
[註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裏指水色與月光融為壹體。
3.潭面:指湖面。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裏壹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壹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青螺:壹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這裏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的美景。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 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註]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嶽陽而作此詩。
這首詩的第三句有的版本作“別秋江”,兩種用語都表達了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但“引愁心”用擬人化手法更富感情色彩,與“別秋江”相比更勝壹籌。“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壹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
題君山 方幹
曾於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
題君山
唐五代? 雍陶
風波不動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
應是水仙梳洗處,壹螺青黛鏡中心。
寄題君山亭送呂天衢秀才
宋 蔡肇
百川赴下流,江海互吞吐。
回瀾薄空日,老岸不立土。
坡陀出巨石,鰲背啟窗戶。
我來俯凝碧,萬頃過微雨。
南沙八十裏,草林盡可數。
風聲玄冥開,松影翠蛟舞。
昏昏魚龍氣,暝色失洲渚。
林間古蘭若,梵放雜鳴櫓。
不能掛長帆,破浪極幽睹。
至今清夜夢,窈窕越修阻。
喜君自茲來,浩浩見眉宇。
館置古城東,淡飯忘羈旅。
連城雖自珍,歷塊誰為許。
束書問東舟,了不掛壹語。
脫身少年場,清座參佛祖。
冰顏未生髭,老氣欲冠古。
所得豈虛名,自是慰諸呂。
南天正炎溽,歸思亟飛羽。
江魚已釣肥,江酒尚酤煮。
訪子昔遊地,耿耿月沈浦。
席龍望東南,浮雲渺吳楚。
3.含有洞庭的詩句1、白雲空翠洞庭山明夏完淳 《絕句》2、洞庭黃葉間明唐寅 《山水圖》3、闌幹落洞庭明楊基 《嶽陽樓》4、明日移舟過洞庭明楊基 《舟抵南康望廬山》5、洞庭南上卻無山明包聖 《登嶽陽樓》6、日落洞庭晚明貝瓊 《題盛蒼崖雁》7、已畏洞庭晚明蔡羽 《秋日》8、昔踏洞庭魚明楚石梵琦 《贈江南故人》9、洞庭瀟湘僅毫末明戴良 《題顧氏長江圖》10、日落洞庭雲明道原法師 《吳江晚泊》11、裊裊涼風望洞庭明道原法師 《秋興》12、洞庭煙水正茫茫明方太古 《玄墓山上方》13、瞬息舟移洞庭水明方孝孺 《江山萬裏圖》14、洞庭雨過夏綃涼明高啟 《姑蘇雜詠 姑蘇臺(在橫山西北麓)》15、洞庭縹緲兩峰出明高啟 《姑蘇雜詠 洞庭山》16、洞庭霜白芙蓉希男兒生當百戰死明郭奎 《夜坐吟》17、千裏洞庭橫白波明劉溥 《蘭竹畫》18、碧海遙連洞庭上明劉崧 《醉歌行贈周仲常歸九江兼柬許天啟湯又新二山》19、洞庭地窄鈞天漏明馬之駿 《宣和玉磬歌為祠山道士作》20、洞庭秋色月明多明沈明臣 《洞庭秋月》21、洞庭西望楚江分唐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22、且就洞庭賒月色唐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23、洞庭湖西秋月輝唐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24、空餘秋草洞庭間唐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25、川迥洞庭開唐李白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26、人迷洞庭水唐李白 《郢門秋懷》27、修蛇橫洞庭唐李白 《荊州賊平臨洞庭言懷作》28、巴陵洞庭日本東唐杜甫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29、曉入洞庭闊唐杜牧 《雲》30、客從洞庭來唐顧況 《雜曲歌辭·遊子吟》31、洞庭多苦辛唐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32、愛子洞庭迷唐趙冬曦 《奉答燕公》33、宿留洞庭秋唐杜甫 《雨》34、瀟湘洞庭虛映空唐杜甫 《暮春》35、風水春來洞庭闊唐杜甫 《清明二首》36、桂楫洞庭遙唐武元衡 《秋思》37、秋風葉下洞庭波唐溫庭筠 《贈少年》38、還似洞庭春水色唐溫庭筠 《鹹陽值雨》39、閑來遊釣洞庭心唐呂巖 《七言》40、青為洞庭山唐包融 《登翅頭山題儼公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