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觀刈麥》。
2.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
3.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村居苦寒》。
4. 唐代詩人杜甫的《石壕吏》。
5. 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
1. 《觀刈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壹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寫作手法上,詩人將全景式刻畫與特定人物描寫相結合,夾敘夾議,使全詩成為壹個有機的整體
2. 《賣炭翁》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新樂府》組詩中的壹篇。此詩以個別事例來表現普遍狀況,描寫了壹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強的社會典型意義。全詩描寫具體生動,歷歷如繪,結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細節的選擇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畫上有獨到之處。
3. 《村居苦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此詩寫酷寒季節農民生活的艱辛,與自己的溫飽相對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為壹個基層官吏享受俸祿的慚愧不安之情。全詩語言通俗,敘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
4. 《石壕吏》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之壹。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詩在藝術上的壹大特點是精煉,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愛憎分明。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善於裁剪,中心突出。詩風明白曉暢又悲壯沈郁,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典範之作。
5.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所寫。《憫農二首》,題壹作《古風二首》,是中唐詩人李紳年輕時所作的五言古詩。 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流傳甚廣。
2. 關於辛勤勞動的詩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白居易《觀刈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真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壹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壹車炭,千余斤, 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壹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晨星裏荒匯。
戴月荷鋤歸 刺繡五彩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3. 歌頌勞動的古詩詞大全1、《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3、《歸園田居》 東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四時田園雜興》 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憫農》 唐·李紳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6、《賣炭翁》 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壹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壹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壹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7、《江上漁者》 宋·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8、《農家望晴》 唐·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
9、《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唐·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壹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誌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甕,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誌,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沈飲聊自適,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能結。
淩晨過驪山,禦榻在嵽躡。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水從西下,極目高突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悉索。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既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饑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 吾寧舍壹哀,裏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窮有倉卒。
生當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鴻洞不可掇。
10、《貧女》 唐·秦韜玉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11、《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4. 描寫人民辛苦勞動的古詩觀刈麥 白居易
時為盩厔縣尉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題意為觀看農民收割麥子。詩歌描寫民生疾苦,替老百姓疾呼痛苦之聲,表現賦稅的繁重,對弱者,受壓迫者的同情,憐憫,關心,對剝削者壓迫者的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