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寄語和期望的詩句如下:
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釋義:
百川奔騰著向東流入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老來悲傷也沒用了。
賞析:
這是壹首詠嘆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壹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釋義:
竹子抓住青山壹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紮在巖石縫中。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妳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賞析:
這首詩是壹首詠竹詩。詩人所贊頌的並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前兩句贊美立根於破巖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開頭壹個“咬”字,壹字千鈞,極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再以“不放松”來補足“咬”字,勁竹的個性特征表露無遺。次句中的“破巖”更襯托出勁竹生命力的頑強。
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壹粒壹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
賞析:
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采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壹首的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采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裏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這些辛苦並換來了大量的糧食,該說是可以生活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