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4、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
5、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6、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7、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8、壹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9、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0、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1、富貴必從勤苦得,讀書本意在元元。——陸遊《讀書》
1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1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4、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
1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6、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7、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18、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1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0、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顏之推
關於讀書的古詩21、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白鹿洞詩>
唐·王貞白
讀書不覺春已深,壹寸光陰壹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3、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月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4、讀書有所見作>
清·蕭掄謂
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
壹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壹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
5、讀書>
清·法式善
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
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
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
6、讀山海經>
宋·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7、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
[宋]蘇軾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8、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遊
古來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9、書院>
宋·劉過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10、和董傳留別>
宋·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關於讀書的古詩3《阿寶》蒲松齡有:“性癡,則其誌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蘇軾認為:“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壹意求之。”
而大思想家朱熹認為是:“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壹般。就壹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到清朝,戴震有:“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壹件卻到地也。 ”《戴東原先生年譜》
苦讀者成才苦學者成名。——世界藝術家協會主席:《吳國化名言》。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是畫家鄭板橋的名句。
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誌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舉壹而反三,聞壹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朱熹
為學讀書,須是耐心,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為數重物,包裹在裏面,無緣得見。必是今日去壹重,又 見得壹重。明日又去壹重,又見得壹重。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朱熹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朱熹
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壹眼 即過,與我何益也。――鄭板橋
靈魂欲化莊周蝶,只愛書香不愛花。――清 童銓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明代學者)
好讀書,不好讀書; 好讀書,不好讀書。 —— 徐謂 (明代)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朱舜水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睹壹事於句中,反三隅於字外。――劉知幾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袁枚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示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需要急思量。――陸九淵
讀書務在循序漸進;壹書已熟,方讀壹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明]
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袁牧[清]
或作或輟,壹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明]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宋]
讀書有三到,謂眼到,口到,心到。——朱熹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彜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於謙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滿江紅》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宋]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宋]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誌》
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三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壹,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讀書也像開礦壹樣,“沙裏淘金”。——趙樹理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關於讀書的古詩41: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壹,便全無用處。——(美國)富蘭克林
2: 當我們第壹遍讀壹本好書的時候,我們仿佛覺得找到了壹個朋友;當我們再壹次讀這本好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爾泰
3: 書——這是這壹代對另壹代精神上的遺訓,這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這是行將去休息的站崗人對走來接替他的崗位的站崗人的命令。——赫爾岑
4: 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壹樣。——愛迪生
5: "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司馬遷"
6: 書給人以優點,人從書中得益。——陳伯吹
7: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8: 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愚暗是達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障礙,也就是人生發展的障礙。——李大釗
9: 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羅曼·羅蘭
10: 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1: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12: 青年是學習智慧的時期,中年是付諸實踐的時期。——盧梭
13: 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戰國)莊周
14: 讀書勿求多,歲月既積,卷帙自富。——(清)馮班
15: 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16: 他整日憂心,青年學子不再讀書,他的憂愁,後來證明沒有白費他們都習慣,擡頭四十五度,仰望天際想妳的時候,妳會不會也剛好正在想我。——幾米
17: 讀書忌死讀,死讀鉆牛角。——葉聖陶
18: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論語》
19: 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波爾克
20: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21: 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壹曝十寒。——郭沫若
22: 書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妳。——史美爾斯
23: 讀書不趁早,後來徒悔懊。——《清詩鐸·趁早歌》
24: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25: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26: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妳,最重要的是在於妳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法布爾
27: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8: 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普希金
29: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壹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
30: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1: 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
32: 書籍是前人的經驗。——拉布雷
33: 讀書對於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壹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孟德斯鳩
34: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35: 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36: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心靈和上下古今壹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
37: 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許名奎
38: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39: 沒有再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蒙臺居
40: 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
41: 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學誠
42: 書籍是任何壹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壹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茨威格
43: 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44: 貧寒更須讀書,富貴不忘稼穡。——王永彬
45: 壹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於缺少壹個忠實的朋友,壹個良好的老師,壹個可愛的伴侶,壹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46: 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47: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朱熹
48: 夫讀書將以何為哉?辨其大義,以修己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49: 我從未知道過有什麽苦惱是不能為壹小時的讀書所排遣的。——孟德斯鳩
50: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培根
51: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52: 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53: 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雨果
54: 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清詩鐸·讀書》
55: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曹雪芹
56: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對聯集錦》
57: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58: 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朱熹(名人名言)
59: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60: 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61: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62: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63: 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壹下子不要學很多。——洛克
64: 讀書數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列子選自:關於讀書的名言
65: 不知道自己無知,乃是雙倍的無知。——柏拉圖
66: 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阿蔔·日·法拉茲
67: 壹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68: 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69: 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孟德斯鳩
70: 三更燈火五更鳴,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關於讀書的古詩51、燈火紙窗修竹裏,讀書聲。
2、書多筆漸重,睡少枕長新。
3、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4、宅從栽竹貴,家為買書貧。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9、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
10、讀壹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11、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12、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4、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
15、因依老宿發心初,半學修心半讀書。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7、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18、壹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19、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
20、讀書貧裏樂,搜句靜中忙。
21、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
22、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23、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
24、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2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26、壹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27、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28、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29、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30、書味在胸中,甘於飲陳酒。
31、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
3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3、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34、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
35、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36、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
37、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38、細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
39、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40、讀書能養氣,乃為善讀書。
41、要多讀書,但不要讀太多的書。
42、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43、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壹床書。
44、傳屐朝尋藥,分燈夜讀書。
45、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
4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47、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
48、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49、讀書不放壹字過,閉戶忽驚雙鬢秋。
50、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
關於讀書的古詩6《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賞析
這是陸遊為教育兒子子聿而寫的壹首短詩。它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卻是讀書學習的經驗總結,因而富有壹定的哲理性。
詩的前兩句講古人做學問總是不遺余力的,他們不偷懶,不懈怠,用上了全副心血與精力,從少壯年輕的時候開始就刻苦研讀,下足了工夫,所以到老年時在學業上才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離開了踏踏實實的潛心追求,離開了青年時代的日積月累的努力,要想得到成功是不可能的。在這裏,詩人指出了“少壯工夫”的重要。正如俗語所說:“補漏趁天晴,學習趁年輕。”珍惜青春年華,打好學業基礎,以求老來有成,這是古人做學問的壹條寶貴經驗,它對人們有著普遍的教育意義。
詩的後兩句是講學習的另壹種重要規律,就是學習和實踐的關系。雖然書本的知識是重要的,必需認真學習掌握。但是光從書本學習還是遠遠不夠的。“紙上得來終覺淺”,這是詩人切身感受之後對晚輩提出的諄諄告誡。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只能得到壹些膚淺和皮毛的東西;要求“深”求“實”,獲取全面的有用的知識,還要親身去做,只有得到的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反復運用,不斷深化,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絕知此事要躬行”,詩的結句果斷有力,不容含糊。詩人以決絕的語氣強調了“躬行”的'重要,這無疑是指導青年讀書的正確途徑。
陸遊的這首教子詩富有高度哲理性,他以豐富的實踐經驗,總結出的這兩條讀書的重要規律,給予我們很有意義的啟發。
關於讀書的古詩7《勸學》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壹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是位的理學家。他認為詩歌是“感於物而動,而發於咨嗟詠嘆之余者”,因此,他的詩常常從偶然閑適的生活中悟出壹種做人治學的大道理來,帶有很強的警策性、勸誡性的理趣特征,但又不墮理障,富於情趣。《勸學》便是壹首感慨光陰易逝,勸誡青少年不虛度年華,奮發進取的作品。
前兩句直接點明題旨,突出了“勸”的內涵。“少年易老學難成”是從光陰荏苒、易逝的角度來“勸學”。“少年易老”是指少年郎的韶華轉瞬即逝,錯過了寶貴時光就很難成才了。詩中的“老”字帶有誇張的成分,突出了光陰易逝的特征。“壹寸光陰不可輕”是從珍惜光陰的角度來“勸學”。“壹寸光陰”是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使人們從可感可觸的體察、認識中來理解光陰的重要性。這兩句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從不同的角度強調了珍惜光陰的重要意義。
後兩句則改直接勸誡為間接勸誡。詩人選取了兩個富於典型意義的比喻進壹步寫出了光陰的迅捷、易逝,渲染了珍惜時光的重要意義。未覺句是用謝靈運詩“池塘生春草”的典故。“秋聲”語出自歐陽修的《秋聲賦》,指黯淡、蕭條、淒涼的景色和悲愁的情緒。春夢未覺而秋聲已到,階前已是壹種秋風颯颯,樹葉飄零,“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的蕭索景象。作者以“秋聲”為喻,形象地揭示了光陰蹉跎的後果,從反面間接地啟示人們:光陰易逝,蹉跎日老,“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首詩前兩句明理,理寓於情,後兩句抒情,情寓於景。在情、景、理的交融中,情愈顯,理愈彰,情致蘊藉,理趣盎然。詩中巧用比喻,形象飛動,頗為高致。
關於讀書的古詩8《觀書》
明·於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壹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賞析
於謙,這個中國歷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無意為詩,而又成為卓然自立的詩人,這與他的勤奮讀書不無關系。這首七律從多方面寫出了讀書的樂趣。
吟詠讀書的詩作,在古典文學中每見。但若借助於聯想,自然流露真情,去激發讀者的想象和美感,給人以啟迪和鼓舞,這就需要詩人另辟蹊徑。善讀書者對書總有緣分,詩的首聯就從這裏落筆。但詩人寫法奇特,他不是借助於鋪排和渲染,而是把書卷比作“多情”的故交。“晨昏憂樂每相親”,壹個“每”字,極力寫出與書須臾不可離的深厚緣分,朝朝夕夕,寢食起臥,相伴相隨,憂樂與***。那怕是:賦詩暢飲,彈琴論政,對床夜話,傾吐真情,總是如此。這裏以“多情”與“相親”,賦予書卷人格化,給人以呼之欲出之感,筆勢活潑而多趣,把詩題具體、形象化了。
中間兩聯,具體鋪敘與“書卷”“相親”。詩人感受奇特,與壹般人習常的體會和感受不同,而是向深處挖掘,從思想、精神諸方面,進行藝術概括,賦予新意。先用誇張的手法以壹眼“直下”三千字,說讀書速度之快,興趣之濃。以胸中無塵,形容詩人全副心神沈入書海,以此淘濾心誌,凈化靈魂,道出了詩人書山攀登中的深切體會,非個中人難以道此。這是詩人胸襟的袒露。詩人常稱:“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無題》),“冰霜歷盡心不移”(《北風吹》)。這種人格的追求,正是古代文化長期涵養的結果。在表達方式上,詩人極力避開抽象的概括,采用形象描述的手法,給讀者展示出壹幅高度濃縮的畫面,令人咀嚼玩味。“活水”句化用朱熹“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的詩意,對學習過程中的兩個境界,作了生動描述。這裏前後兩句,互為因果,只有堅持不懈地刻苦讀書,才能不斷地汲取源頭活水,而光景日新的境界,只屬於那些不怕困難,勇於進取的有誌之士。詩人筆下的“書卷”,猶如汩汩“活水源流”,噴湧不止,翻滾不息,隨處流淌,任妳汲取,給人力量,豐富人的精神生活。詩人筆下的“書卷”,又猶如輕拂的東風,使花紅柳綠,風景日新。這兩句含有哲理意味的詩句,豐富了詩的內涵。
末聯筆勢輕轉,對“金鞍玉勒尋芳客”者,微加嘲諷。在他看來,服飾華貴的紈袴公子,衣冠楚楚,內心空虛,整日尋花問柳,留連光景,無所事事,哪能領略詩人書房情趣。反襯出詩人求知欲望的強烈,與首句的“相親”遙相呼應。
本作由“觀書”而生發,但詩人筆勢並未停留在手不釋卷、廢寢忘餐之類的泛泛敘述上。而是縱橫詩筆,發揮奇想,巧妙運用比喻、擬人諸手法,將自己與書卷“相親”之情縷縷道出,真實地記述了其讀書過程中的種種心態,寫來激情微露,形神俱出,使抽象的內在感情具體化,顯示出壹種獨特的創作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