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以前(有些人)為了(道德)寧願死也不接受(別人的施舍),現在(有些人)接受是為了讓認識的窮人感激他們的善良。
摘自原文:
是為了房子的華麗,妻子們的服務和知道感激我的窮人嗎?為宮室之美,妻妾之事,貧者窮者得我和妳?故鄉不受身死,今是宮中之美;故鄉不受身死,如今視為妻妾;我不想死在家鄉,現在想為貧苦有需要的人做:是還是不是?這叫人性的喪失。
翻譯:
高官厚祿,不知道合不合禮儀就收下了。這樣,對我有什麽好處?是因為房子的富麗堂皇,妻妾的服侍,我認識的窮人,我才心存感激嗎?
以前,(有些人)寧死也不接受,現在(有些人)為了它的輝煌而接受;以前(有的人)寧死也不接受,現在(有的人)為了妻妾之事接受;以前,(有些人)寧死也不接受,現在(有些人)為了認識卻接受的窮人而自我欣賞。
這種做法不能制止嗎?這就叫失去了人類固有的本性。
來源:《我欲我所欲》,選自《孟子·告子》。
擴展數據
《我欲我所欲》選自《孟子·告子》,論述了孟子的壹個重要命題:義重於命,當義與命不能兼顧時,就應該舍生取義。
《孟子》以其性善論為基礎,是壹部深刻探討人的生死觀的著作。強調“正義”重於“生命”,主張為了正義放棄生命。孟子認為“人皆有羞惡之心”,所以人要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強平時的修養和教育,不要做違背禮儀的事情。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我要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