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表現自己回鄉路上擺脫束縛,重返自然地歡快舒暢的詩句是什麽?

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表現自己回鄉路上擺脫束縛,重返自然地歡快舒暢的詩句是什麽?

表現自己回鄉路上擺脫束縛,重返自然地歡快舒暢的詩句是:“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意思: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著衣裳。

出處: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原文節選: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譯文:

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著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遺憾的是天亮得太慢。剛剛看到自己簡陋的家門,我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孩子們歡快地迎接,只再等上壹年,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院子裏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樹菊花還長在那裏;帶著孩子們進了屋,美酒已經盛滿了酒樽。

擴展資料

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汙的精神情操。作品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壹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語言樸素,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結構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成“雙美”之勢。

創作背景: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壹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1歲時,最後壹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即辭官回家。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

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裏壹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即日掛冠去職,並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誌。

陶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作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幾次出仕,幾次歸隱。陶淵明有過政治抱負,但是當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

元興三年(404),另壹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405),劉裕完全操縱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爭。

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壹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治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了這壹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註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作者簡介: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壹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壹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 ”,有《陶淵明集》。

百度百科-歸去來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