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歌的詩詞原文如下:
白頭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常(不)仕,釣魚清(江)濱。
浦沙明濯足,山月靜垂綸。
寓宿湍(與)瀨,行歌秋復春。
持竿湘岸竹,_火蘆洲薪。
綠水(飯)香稻,青荷(包)紫鱗。
於中還自樂,所欲(全)吾真。
而笑(獨)醒者,臨流多苦辛。
唐代李頎作古詩
《漁父歌》為唐代詩人李頎用漁父為題材作的壹首唐詩。全詩簡單講述了漁父的日常生活。詩的聲調和句法都在五言古詩和律詩之間,既不同於六朝的五古,也不同於唐代的律詩。
詩詞題解?
用漁父為文學題材,來源也很古了。傳說中有太公姜尚,八十歲還在_溪釣魚,被周文王請去做軍師,打倒了商朝紂王的腐敗政權,成為周朝的開國功臣。從此,文學上用_溪漁父的典故,就代表了懷抱文武全才的隱士。莊周寫了壹篇散文《漁父》,借壹個漁人和孔子的對話,批判了儒家講禮樂的虛偽性。
屈原跟著也寫了壹篇小品文《漁父》,通過他自己和壹個漁人的對話,表現了自己的潔身自好,不受汙辱的品德,而漁父卻嘲笑他自鳴孤高,不能與世浮沈。於是,在文學上,漁父又代表了壹種浪跡煙波,自食其力,不問世務的人格。
陶淵明寫了壹篇詩序《桃花源記》,敘述壹個捕魚為業的武陵人發現了壹處與亂世隔絕的太平社會。於是文學上的漁父,又添了壹個新的意義,他成為發現理想社會的探險者。盛唐詩人儲光羲、高適、岑參、李頎,都有《漁父詞》,其主題思想大概都繼承了這些傳統。
中唐詩人有張誌和,也寫過五首《漁父詞》,創造了新的形式,後來成為詞的始祖。此外,還有不少歌詠漁人生活的詩歌,以後有機會時還將講到。
李頎的這壹首《漁父歌》,借此了解壹下初、盛唐五言古詩演變到五言排律的壹種特殊形式。因為這首詩的聲調和句法都在五言古詩和律詩之間,既不同於六朝的五古,又還不是唐代的律詩,題目用“歌”字。而詩體又不是歌行。從形式上看來,這首詩可以說是壹個“四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