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茶文化之茶詩(四)

茶文化之茶詩(四)

上節也提到隨著唐代陸羽《茶經》的問世,“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至宋代,茶更是“君子人靡不嗜也,富貴貧賤靡不用也”,茶文化逐步成為壹種全民文化。整體上,中國茶文化包括是三個層面,分別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其中,物質文化包括茶詩、茶書畫、茶藝、茶館、飲茶技藝、茶具等;精神文化包括茶道精神、茶德等;制度文化表現為茶法、茶習俗、茶禮規等。中國的茶文化具體內涵包含甚多,遠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讀完成的。介於此,我選擇從不同方向或者說更細小的角度去解讀中國的茶文化。這壹節的內容想聊聊的就是茶文化物質文化中的茶詩部分。

茶可雅誌,可養廉,可精神,可益智,因此尤為文人所喜愛。早在兩晉六朝時期, 左思就寫下了《嬌女詩》這是迄今知道的最早的壹首詠茶詩 。同時代張載寫了《登成都樓》,也是贊頌茶的詩詞。到了唐朝,詩詞十分興盛,寫茶的詩詞也驟然增多。如,元稹的《茶》、李白的《答族至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劉禹錫的《嘗茶》、劉言史的《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徐寅的《尚書惠蠟面》、張籍的《夏日閑居》等,都是與茶相關的詩詞。宋代詠茶的詩詞不少於唐朝,著名的有蘇東坡的《汲江煎》、杜小山的《寒食》等。明清兩代的詠茶詩詞也很多,如明代高啟的《采茶詞》,清朝乾隆皇帝的《觀采茶作歌》等,都被後世廣為傳頌。

茶詩大致可以分為 敘事型 (記錄詩人品茶、參與茶事活動的事情)和 托物言誌型 (通過事物的詠嘆來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悟,表現詩人的生活情趣)。

敘事型茶詩

常見的敘事型茶詩如唐代詩人盧仝的《飲茶歌》不僅表現出他憤世嫉俗的心情,而且寫出了他對飲七碗茶的不同感受:“壹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唐代白居易的詩句“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麋。”寫出了日常生活中煮雪品茶吟詩的高雅格調場景,他的壹首七律詩歌又寫到:“紅紙壹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通過紅與綠的顏色對比顯示了詩人熱愛生活的生命意識,既突出了白居易患病之時,對於李六郎的感激之情,又突出了他與贈茶人之間的好朋友關系,也說明了白居易甄別茶葉方面別具壹格的眼光。

張藉的《和韋開州盛開茶嶺》:“紫芽連白蕊,初向嶺頭生。自看家人摘,尋常觸露行。”寫出了唐代人采茶的細節,清晨朝露之時,采摘初生的紫色嫩芽,體味到自家動手和清凈閑適的樂趣。

宋代豪放派此人蘇軾,稱贊茶為 “從來佳茗似佳人”, 象征著文人們高雅的人格理想,其名句 “酒困路長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將路人的疲憊與口渴描寫的生動形象,說明宋代時期茶已經成為行人們必備的飲料,將茶的雅與俗結合起來,並通過品茶活動增添了生活的情趣,蘇東坡也寫出 “紅烙淺歐新火活,龍團小雄鬥晴窗” 婉約優美的詩句,這與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生香薰袖,活火分茶”相對應。

托物言誌型茶詩

所查文獻中,典型例子有三位名人,壹位是白居易,壹位是歐陽修,另壹位則是蘇軾。這三位是唐宋茶詩寫作領域的佼佼者,白居易壹生之中寫了66首茶詩,歐陽修壹生之中寫了15首茶詩,而蘇軾的壹生之中***寫了80多首茶詩。白居易雖然也有即事詠懷”《詠意》佳作,但其所作茶詩以茶藝較多。在這裏,筆者選取蘇軾所作茶詩進行講述。蘇軾雖然才高八鬥,但是其壹生在仕途上卻屢遭坎坷,曾被朝廷發配到各個地方任職,如杭州、嶺南、湖州等地,而這些地方也均是產茶勝地,也因此誕生了眾多的茶詩。

《試院煎茶》:“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今煎水意。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我今貧病常苦饑,分無玉碗捧娥眉,且學公家作茗飲。博爐石銚行相隨。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壹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和蔣夔寄茶》“老妻稚子不知愛,壹半已入姜鹽煎。人生所遇無不可,南北嗜好知誰賢。死生禍福久不擇,更論甘苦爭蚩妍。知君窮旅不自釋,因詩寄謝聊相鐫。”

《雨中過舒教授》:“濃茗洗積昏,妙香凈浮慮。歸來北堂暗,壹壹微螢度。此生憂患中,壹餉安閑處。飛鳶悔前笑,黃犬悲晚悟。自非陶靖節,誰識此閑趣。”

這三首詩是蘇軾借茶詠誌的代表,第壹首詩的意思是說是詩人在院子中煎茶,聽見瓶子中水沸騰的聲音,看著如同飛雪般的茶末,萬千思緒湧上心頭。既想到李約煎茶時最講究對水的選擇,非新泉不可。又想到潞公在飲茶的時候最為註重對茶器的選擇,非定州花瓷不可。而如今的自己則正處於不得意時期,只能夠擇磚為爐,石桃煎湯,很是清冷孤寂。但是我們只要可以有壹壺茶,可以睡足睡好也不失為人間壹件樂事。 在這首詩詞中蘇軾表現除了他豁達開朗、隨遇而安的人生處世哲學。 同時詩詞中對整個煎茶的過程描寫的極為詳細,由此可見蘇軾對於茶的喜愛。如果不是他常常親自煎茶、品茶,很難寫出如此細致的茶詩來。

在創作第二首詩時,蘇軾正從杭州被派到密州去任職(黨派之爭的受害者),這個時候的蘇軾已經正值不惑之年,並且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在這首詩中蘇軾說雖然南方和北方的飲茶習慣有所不同,但是卻不能夠以好和壞來進行評價,只是有所不同而已。而對於人來講,人不能去選擇生還是死,又何苦去爭論茶的好壞與飲茶的方式呢。 詩人雖然看起來是在分析茶,其實是在借茶說自己的人生,意在表明,人的生死不由得人來選擇,所以人在哪了又有什麽關系呢。表明了蘇軾豁達的心境與開闊的心胸。

第三首詩的背景發生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變法失利之後,重新開始進行改制,在這壹關鍵時期發生了烏臺詩案。蘇軾當時作為文壇的重要代表人物之壹,因為反對新法,被抓進烏臺,關了四個月,遭受了非人的折磨。雖然後來蘇軾免於壹死,但是也因此被貶到黃州。

《雨中過舒教授》這首詩意思是在表明在山水之間, 飲茶能夠讓人忘卻凡世間的憂思與苦惱,讓人的內心平靜下來,表明了蘇軾在經歷磨難之後的心境。

總結:茶詩的起源晚於茶文化,但茶詩是隨著茶文化的發展而產生的,是茶文化中的壹部分。茶詩又分為敘事型茶詩和托物言誌型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