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楊戲: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軍機之略其亦可代為。
曹操:劉備不足為懼,吾實懼諸葛亮耳。
孫權:諸葛亮具異人之略,若效於江東,吾不愁大事不成也。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實為國之棟梁也!
傅幹: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司馬懿:天下奇才也!
司馬炎:朕聞卿(陳壽) 之言,曉諸葛亮之能也!今天下已定,朕立武侯伺,乃為祭其忠貞。
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劉伯溫:軍在於治。諸葛亮連年征戰而兵無厭言,乃至於此。
康熙:史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唯諸葛亮能為之。
乾隆:端推諸葛是完人!
*** :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依照諸葛亮的計劃第壹步占有益州、荊州,進而建國。然後蜀漢需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可惜這壹計劃被關羽的大意失荊州打破,由此,諸葛亮只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劉備奪取劉璋的益州沒有奪取韓中,卻東出與東吳爭江南三郡,與孫權發生矛盾,後又頭腦發熱,令關羽北伐,結果關羽守土,貪而棄義,剛愎自用,小看東吳,又逞匹夫之勇,終於敗走麥城。使劉備為壹時之意氣而與孫權交惡。失去荊州,失去與東吳的聯盟關系。與東吳交惡,就陷入兩線作戰,腹背受敵之地;失去荊州,就失去了壹個糧倉,失去東線力克中原之途。結果,兵疲民乏,元氣大傷,蜀漢失去了統壹天下的實力。
諸葛亮這時當退歸桑,梓頤養終年。然,劉備白帝城臨終托孤,可憐汪汪,又提出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可自為成都之主。劉備明知劉禪師昏庸渾惡之徒,假惺惺的先提出來,賺的諸葛亮盡忠。結果,諸葛亮聽後,寒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呼”,劉禪昏弱無能,以當世的情況,只能是退守川中,以求自保,但諸葛亮即以答應劉備壹定要統壹中原,就只好不斷的北伐、北伐。
諸葛亮深知“補綴天地,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然感先帝知遇之恩,托孤之情。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深知自己往後劉禪必亡國,自己在壹日就盡壹日的忠,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況且,與其坐以待斃,不若拼死壹搏,或有壹線生機。只好蠶食魏境,可起到挑起事端,瓦解敵人陣線的作用。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表現在臨終殺魏延上。有的人說,魏延又大才,諸葛亮殺之無理,莫須有。我覺得諸葛亮是寧可錯殺,也不漏殺。魏延又大才不假,但是他太有大誌,諸葛亮死後必然會威脅到昏庸的劉禪的統治地位,為劉禪好,諸葛亮只好借口殺了魏延完事。
2. 寫壹篇介紹諸葛亮人物的材料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壹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即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從百度詞條上搜的。
3. 描寫諸葛亮的文章 記敘文嘆 臥 龍 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
如***存盛德,應嘆古今無! 元微之的壹首五絕詩又將我帶回了那個曾令我魂牽夢縈的三國時代。遙望刀光劍影,傾聽鼓角錚鳴,壹場驚天地、泣鬼神的“鼎足之戰”似乎展現在了我的面前。
遙望數裏之外,壹輛小車在眾將的簇擁下緩緩駛來,細觀車中端坐之人:面如冠玉,頭帶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他面露微笑地望著硝煙彌漫的戰場,壹副運籌帷幄的姿態。
我驚喜交集,不禁脫口而呼到:“是妳,孔明!” 也許是《三國》看得太多,也許是我對於那個大江東去、英雄輩出的時代的向往,也許是這個故事本身就很精彩,而羅貫中的壹枝生花妙筆,令我記住了壹位絕世奇才,那就是妳——孔明! 在我的心中,妳是智慧的化身,是天上的神!不僅因為妳清雅的氣質、妳廣博的學識、妳博大的胸懷、妳卓識的遠見,更因為妳無論何時總露出那仿佛壹切皆了解於胸的微笑。這壹切的壹切,都是妳並非尋常凡人的明證。
還記得妳初出茅廬第壹戰嗎!“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初出茅廬”的妳竟將能征善戰的曹軍大將夏侯敦 殺得大敗而歸,令十萬曹兵“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就是現在想起仍覺得蕩氣回腸!還記得那場婦孺皆知的赤壁之戰嗎?妳智算華容道,放走了曹操。
這需要怎樣的機智,又需要怎樣的高瞻遠矚啊!還記得那場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七擒孟獲”之戰嗎?妳將已擒到手的孟獲壹放再放,惹來眾將的狐疑猜忌。只有妳成竹在胸:“吾捉此人如探囊取物,只須降伏其心,自然平矣。”
壹番話道出了妳胸中之所想,也令我們這些幾千年後的讀者為妳的深謀遠慮而欽佩不已! 妳的才智是勿庸置疑的。不用說“舌戰群儒”,不用說“三氣周瑜”,不用說“計捉張任”,不用說“陳倉大勝”,單是“空城退敵”壹役,便充分顯示了妳高超的智謀與少見的鎮定,處驚不亂的妳以壹首瑤琴曲退去司馬懿的百萬雄兵,只那份卓越的膽識就稱得起“舉世無雙”! 然而妳終究是人不是神,妳雖是“智慧的化身”,但畢竟還是個“凡夫俗子”,古人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對妳來說,留關羽守荊州和書傳姜維實屬無奈之舉,而派馬謖鎮守要道街亭和“上方谷司馬逃生”卻正是妳壹時的大意所致。也許上天註定了妳和司馬懿的鬥智鬥勇不會那樣輕易的就是結束,也許蜀漢的命運就是失敗吧?對於這些,任妳竭盡全力也無法挽回。
妳最終還是失敗了。多年的鞍馬勞頓、事無巨細皆親理之,以致積勞成疾。
伴隨著五丈原的蕭蕭秋風,伴隨著妳的是無力統壹漢室的綿綿長恨,而非對於後主與百姓們的悠悠掛牽,妳不情願地走完了人生的54個春秋。我相信,每壹個看過《三國》的人都會被這悲壯的壹幕所感動。
我為妳惋惜,惋惜妳“出師未捷身先死”,惋惜妳“悠悠蒼天,曷此其極”的感嘆。但更令我們這些後人心痛的,卻是妳的報劉備的知遇之恩而勉力輔佐後主劉禪是的無可奈何。
封建思想的束縛使妳根本不敢產生“自立為帝”的念頭。可也許那樣做會比當時的狀況好的多。
為了做壹個忠臣,妳強拖疲憊的病弱之驅征戰在戰場上,只為了哪個遙遠的幾乎已看不見的夢。 孔明,我想問妳,我要問妳,妳本是壹朵悠來悠去的閑雲,壹只自由自在的野鶴,為什麽要卷入這場爭鬥當中呢?難道三顧之恩真的有那麽重的分量,要讓妳窮畢生之功來報償嗎? 妳走了,帶著許許多多未完成的遺願走了。
只給後世留下了“孔明燈”、“錦囊妙計”、“八陣圖”和那份感天動地的《出師表》,留下了忠貞的報國之誌和壹段段傳奇的故事,使“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山林百姓,無不落淚,聲震十裏”,使我們這些“後輩子孫”們亦為之潸然淚下。對此,妳滿足嗎?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妳已成為了忠貞的典範、智慧的化身,成為了壹座不倒的豐碑,對此,妳有滿足嗎?孔明,妳回答我…… 妳的壹生是美而悲壯的壹生;妳的失敗是壹個真正撼人身心的悲劇。
它為歷史留下了壹位真正的英雄! 巨星雖殞,英名猶在! 孔明,我心中的神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記得諸葛亮第壹次出場時吟的就是這首詩,我也不知道為什麽,當時聽了,竟有壹種發自內心的感動,或許是我太喜歡雍正了,而我知道扮演諸葛亮的正是雍正的扮演者唐國強,所以,我內心深處有著壹份期待,我和別人不同,我是先看了“雍正王朝”之後才看“三國演義”的,唐國強的雍正太令我震撼了,乃至我以為他本來就是那麽威嚴冷峻、陰沈內斂的,但是他的諸葛亮給了我全新的感覺,那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在我眼中漸漸幻化為眼前這個儒雅俊逸的壹代名相,我驚嘆了:完全兩個不同的人,唐國強竟能揮灑自如地演繹,並把人物性格刻畫得如此細致深刻、淋漓盡致! 最愛看諸葛亮胸有成竹的樣子!壹股如同陽光般絢爛的自信洋溢在他的臉上,讓人不由得對他信任、對他崇敬,仿佛有諸葛亮在的地方就不會有失敗,我喜歡這種感覺。記得看“雍正王朝”的時候,我那顆本來就“脆弱不已”的心為著雍正時上時下,時緊時松,時悲時喜的幾乎要裂開了。
當看到八爺黨的人存心要傷害他、而處在高位的他卻渾然不。
4. 關於寫諸葛亮的作文的素材.不要作文,就素材,比如詩句,名言,人物陳壽: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楊戲: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賈詡:諸葛亮善治國,軍機之略其亦可代為.曹操:劉備不足為懼,吾實懼諸葛亮耳.孫權:諸葛亮具異人之略,若效於江東,吾不愁大事不成也.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實為國之棟梁也!傅幹: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司馬懿:天下奇才也!司馬炎:朕聞卿(陳壽) 之言,曉諸葛亮之能也!今天下已定,朕立武侯伺,乃為祭其忠貞.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劉伯溫:軍在於治.諸葛亮連年征戰而兵無厭言,乃至於此.康熙:史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唯諸葛亮能為之.乾隆:端推諸葛是完人! *** :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依照諸葛亮的計劃第壹步占有益州、荊州,進而建國.然後蜀漢需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可惜這壹計劃被關羽的大意失荊州打破,由此,諸葛亮只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劉備奪取劉璋的益州沒有奪取韓中,卻東出與東吳爭江南三郡,與孫權發生矛盾,後又頭腦發熱,令關羽北伐,結果關羽守土,貪而棄義,剛愎自用,小看東吳,又逞匹夫之勇,終於敗走麥城.使劉備為壹時之意氣而與孫權交惡.失去荊州,失去與東吳的聯盟關系.與東吳交惡,就陷入兩線作戰,腹背受敵之地;失去荊州,就失去了壹個糧倉,失去東線力克中原之途.結果,兵疲民乏,元氣大傷,蜀漢失去了統壹天下的實力.諸葛亮這時當退歸桑,梓頤養終年.然,劉備白帝城臨終托孤,可憐汪汪,又提出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可自為成都之主.劉備明知劉禪師昏庸渾惡之徒,假惺惺的先提出來,賺的諸葛亮盡忠.結果,諸葛亮聽後,寒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呼”,劉禪昏弱無能,以當世的情況,只能是退守川中,以求自保,但諸葛亮即以答應劉備壹定要統壹中原,就只好不斷的北伐、北伐.諸葛亮深知“補綴天地,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然感先帝知遇之恩,托孤之情.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深知自己往後劉禪必亡國,自己在壹日就盡壹日的忠,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況且,與其坐以待斃,不若拼死壹搏,或有壹線生機.只好蠶食魏境,可起到挑起事端,瓦解敵人陣線的作用.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表現在臨終殺魏延上.有的人說,魏延又大才,諸葛亮殺之無理,莫須有.我覺得諸葛亮是寧可錯殺,也不漏殺.魏延又大才不假,但是他太有大誌,諸葛亮死後必然會威脅到昏庸的劉禪的統治地位,為劉禪好,諸葛亮只好借口殺了魏延完事.。
5. 話說諸葛亮的議論文剛學了隆中對老師讓我們寫壹篇關於諸葛亮的議周瑜與諸葛亮 提起諸葛亮,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曉地理,神機妙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同時,人們也知道周瑜氣量狹窄、不能容人,以至於英年早逝.“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廣為流傳,然而這壹切都是出自羅貫中小說的文筆,歷史上的二人真是如此嗎? 就《三國演義》來說吧,周瑜身為東吳大都督,統領吳國兵馬,壹人之下,萬人之上,手下的許多將領如:黃蓋、程普、韓當等,都是跟隨過孫堅出生入死的老將,如他真無才能無胸襟,豈能服眾?《三國演義》中第壹個不服他的便是程普,可周瑜不但不氣惱,不報復,反而恭敬有加,氣度非凡,使程普在自傳中寫下了:與公瑾交,如飲佳釀,不覺令人陶醉…… 諸葛亮對降將魏延早有成見,平時不重用他,後來在數次伐魏戰中也不聽他的計策,足見他把私人偏見看得比國家大事還重,以至“統壹大業”的高遠計劃以失敗而告終.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兩人鬥智的最高巔峰,別的不說,就說周瑜的美人計吧,劉備入贅東吳周瑜想借此機會軟困,可每次使出的計謀均被諸葛亮的三個錦囊妙計所破,人常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前提是必須有了政策,才能產生對策,而人家諸葛亮卻是在連周瑜還不知道自己的下壹個政策是什麽內容的情況下,他的對策就已經出來了,也許諸葛亮真能神機妙算吧,那麽後來的揮淚斬馬謖,火燒連營七百裏,以及走麥城卻和他的神機妙算甚不吻合呀!魯迅曾說過:“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難道他真是妖人? 再看他的軍事才能:周瑜二十歲便跟隨孫策統兵打仗,三年內出兵幫孫策攻下了十余個縣,孫策死後,周瑜更是重擔在挑,重權在握,他先討伐鄧龍,擊敗來犯的曹操,攻下了南郡、夷陵後在征討西川途中不幸病故… 諸葛亮出山時二十六歲,初期,劉備得他並非是如魚得水,而是節節敗退.赤壁戰後,劉備在諸葛亮的輔助下羽翼漸漸豐滿,劉備稱帝,封諸葛亮為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使後人對他的評價,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諸葛亮親自率兵連年伐魏,卻徒勞無功,最後還被司馬懿拖死軍中… 光陰荏苒,眨眼瞬間,壹千八百多年過去了,歲月的長河起伏變幻,有的人被埋沒了真面目,有的人被升華了真形象,有的人被黴變或發酵了其功績,而史冊則永遠是斬新的,潔白的,永遠,永遠都是……。
6. 關於諸葛亮的作文我眼中的諸葛亮是壹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我也十分佩服他。
諸葛亮,字孔明,南陽人氏,人稱“臥龍”。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他輔佐劉備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故五丈原,享年54歲。 諸葛亮之所以在我心目中占有這麽大的位置,是因為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
“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 、“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
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範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
諸葛亮不僅是壹位天才的軍事家,還是壹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為了使農民更方便地灌溉農田,發明了腳踏水車。
為了解決軍糧運輸的困難,發明了“木牛流馬”。據說木牛流馬的肚子裝糧草,把舌頭壹扭就會走動或停止。
諸葛亮也是壹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身在茅廬”以知“三分天下”,使劉備能有安身之處。
他的“聯吳攻魏”的策略,使蜀兵節節勝利。他采取“撫民生息”的方針,讓蜀國壹步步走向強盛。
諸葛亮有是壹位傑出的文學家。劉備在“三顧茅廬”時,聽到農夫唱的歌詞,就是諸葛亮寫的。
可惜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很少。 諸葛亮,這位有傑出成就的軍事家、發明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壹頁,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
7. 壹篇描寫諸葛亮的文章已解決問題 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壹篇關於評價諸葛亮的文章,700~800字,初壹水品 [ 標簽:評價 諸葛亮,評價,文章 ] 匿名 回答:2 人氣:13 解決時間:2009-08-26 15:46 網友完善的答案諸葛亮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智的化身。
雖說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畢竟不是神,他也有缺點,而最主要的缺點是出在人事問題上。尤其是他對魏延的看法。魏延向劉備投降,諸葛亮居然根據骨相說他久後必反,這多麽荒唐。雖然孔明未能殺死魏延,卻對魏延抱有成見,認為他不忠不義。然而魏延是否如此呢?其實不是。雖然魏延不斷被孔明排斥,卻仍中心地效勞與蜀國,屢建奇功:斬王雙,戰張頜等都足以證明魏延是個不可忽視的人才。孔明最錯的是在毫無根據證據之下,留下錦囊殺死了魏延。諸葛亮在人事上的失誤還有讓馬謖守街亭,導致第壹次北伐中原失敗、關羽守荊州的失誤,從某種意義上是諸葛亮壹手造成的。在識人方面,劉備明顯比孔明勝壹籌.
大家公認的智慧者也有許多優點。劉備三顧茅廬後,說“如魚得水”。這說明諸葛亮的確是個奇才。諸葛亮能嚴守軍事機密,攻其不備。而且他辦事很具有深謀遠慮。諸葛亮讓劉琦守江夏,其實是為了實施自己的戰略思想。因為諸葛亮知道,新野小城,終不能長駐。他讓劉琦守江夏,其目的不但要救劉琦,而且為後來躲避曹軍奠定了退守的路。還有在安排劉備去東吳招親時,孔明留下的三個錦囊,使劉備平安回到了荊州。
有人也許對諸葛亮讓關羽去華容道劫曹操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關羽放走曹操諸葛亮沒有預測到,其實我認為諸葛亮是故意讓關羽去華容道放走曹操,因為殺掉曹操不是很好,假如在關羽在華容道上殺了曹操,孫權就回趁機占領北方,孫權勢力大了,劉備就沒有了安身之地,更別談什麽三國鼎立,復興漢室了。因此孔明壹方面讓關羽放走曹操,落個人情,另壹個方面就是讓曹操抑制孫權,這壹點更說明孔明真乃是壹個不可多得的將才。
諸葛亮不打無準備之戰,他知己知彼,能巧妙對對方心理及天氣季節的情況做出不同的計策,對天時地理了如指掌,因此我認為諸葛亮是壹個少有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