訁偏旁的字與說話或道德有關。
1、言字旁的來源。
言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上面壹橫表示言因為舌會發出可控的聲音,言是用口和舌講話的象形。現代漢語常用字、壹級字,其本意指:說,說話。後引申出言論、言辭、政令、誓言、建議等義。
2、言字旁的字。
許:xǔ。應允,認可。承認其優點。組詞:許可。語:yǔ。話。指“諺語”或“古語”。代替語言的動作。
組詞:語言。詩:shī。是壹種語詞凝練、結構跳躍、富有節奏和韻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達思想情感的文學體裁。組詞:詩句。說:shuō。用話來表達意思。介紹。言論。組詞:說話。
3、言字旁的演變。
從“言”字旁演變到“訁”字旁是草書寫法的簡寫。促進了今天使用的簡化字的產生,“口訣”與說話有關所以使用“言旁”,屬表意文字,表言語。不是“言”的變體,變體字,是壹種有圖案意味或裝飾意味的字體。
言是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在那個時候,言的意思很單壹,主要指說話。後來隨著不斷的發展,其含義也在不斷的增多,引申指所說的話,或者所說、所寫的壹個字、壹句話。這便是言字的發展。
其實在中國的漢字文化中,除了言字外,還有很多字最初都源於甲骨文,而在那個時候它們表達的意思也都比較單純。
例如說“辶”旁。“辶”同“辵(chuò)”“辵”字意為乍行乍止,忽走忽停。作為部首時作“辶”。“辶”作為部首,俗稱“走之旁”,簡稱“走之”。通過“辵”這個字的字形,我們就不難看出這個字和走路有關,畢竟“辵”下面的形就很像走路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