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旦,又名舒丹,是周文王季昌的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陜西岐山北),故史稱周公。他是西周初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周公是周武王姬發的母弟。在周朝滅商朝的戰役中,他“總留軍王用大部分東西。”商朝滅亡兩年後,武王病死,他的兒子成為年輕的國王,被周公攝政。武王的另外兩個兄弟管叔和蔡叔拒絕接受。他們散布謠言說周公野心勃勃,可能會弒君篡位。周公聽了,對太和爽說:“我得不計個人得失,承擔攝政的重任,因為我怕天下不穩。山河若亂,我如何對得起祖宗和吳王的信任?”周公還對他的兒子伯欽說:“我是文王的兒子,的哥哥,成王的叔叔,在全國的地位很高。但我壹向講究勤儉節約,虛心對待學者,生怕失去天下先賢。妳去魯,不要狂妄。”
不久,管叔和蔡叔與紂王的兒子武庚勾結,加入東夷部落反抗周朝。周公奉命成王,率師東去。經過三年的艱苦戰鬥,終於平定了叛亂,征服了東方諸國,打倒了壹大批商貴族。與此同時,管叔和吳庚被殺,蔡叔被流放。鞏固了周朝的統治(見周公東征)。
周公平起義後,為了加強對東方的控制,正式建議遷都洛邑(今洛陽)。與此同時,大量在戰爭中被俘的商貴族,即“殷頑民”,遷往洛邑,並派爽在洛邑駐軍8個師,加強對他們的監督。另外,周公封弟弟康舒為魏軍,讓他駐紮在舊商市場,管理那裏的商遺民。他告誡年輕的康舒:商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紂王嗜酒嫖娼,以至於王朝大亂,諸侯伸張正義。他囑咐說:“到了殷墟,首先要請求拜訪那裏的聖賢和長老,向他們請教商朝先興盛後滅亡的原因。”第二,我們必須熱愛人民。”周公還把上面的批示寫成三篇,康的專利、酒的專利和梓材,並把它們作為規矩送給了康舒。康舒到殷墟後,牢記周公的囑托,節衣縮食,關心百姓,使地方官安居樂業。
洛邑建都後,周公開始實行封國立國政策。他先後建立了71個采邑,封武王的15個兄弟和16個英雄為諸侯,保衛皇室。此外,井田制在全國廣泛推行,土地統壹規劃,鞏固和加強了周朝的經濟基礎。
為了進壹步鞏固周朝政權,周公回歸禮樂制度,制定並實施了壹套維護宗法制度和等級制度的法規。主要有“姬賦”制度、“爵書”制度、“法”制度、“長子繼承”制度、“嶽”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長子繼承制和尊卑等級制。商朝皇位繼承多為兄弟姐妹,繼承不確定。周公建立的繼承制度,即以血緣為紐帶,規定周天子的皇位由長子繼承。與此同時,其他私生子被封為王子和偉大的醫生。他們與天子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關系,是小宗族與大宗族的關系。周公還制定了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等壹系列嚴格的禮儀制度,以調整中央與地方、諸侯與臣民的關系,加強中央政府的統治。
周公當了六年攝政。當他成為國王後,他決定重返政壇,成為壹名國王。在重掌政權之前,周公寫了《逃無可逃》,以商朝滅亡為教訓,告誡王乘要做壹個“耕者有其田”的先知,不要沈溺於聲色、安逸、玩樂和狩獵。然後“政竭,北將為臣。”
周公退位後,把主要精力放在禮樂制度上,繼續完善各種法規。在他年老多病的臨終前,告訴他:“壹定要把我葬在洛邑,以示我至死都不能離開成為國王。”不久就去世了。
點評:周公旦是西周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統壹內部,消滅敵人的戰略,軍事進攻和政治鬥爭並重,先弱後強的作戰指導,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