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物是人非,生活還要繼續。李清照決定將十五車藏品中的絕大部分寄托到隨皇室逃難到洪州的弟弟敕局刪定官李沆那裏。然而,當年年底,金兵就攻陷了洪州,藏品化為灰燼。
備受打擊幾乎麻木的李清照帶著隨身的最後壹點珍藏品輾轉流離來到紹興,租賃了壹位鐘姓士子的房屋居住,暫時的安定下來。她把所剩的幾箱書畫古玩置於臥榻之下,閑時開箱把玩。不料,壹天夜裏,忽有竊賊挖墻而入,盜走了五個箱子,李清照悲憤莫名,為了找回這些承載她心血和記憶的箱子,她公開懸賞尋物,誰料想沒幾天,鐘姓房東拿著十八軸畫卷領賞來了,真相至此已經大白,可是,作為獨在異鄉的寡婦,她又能怎麽樣呢。只好花錢贖回畫卷,其他的物品,卻怎麽也找不回來了。
李清照真正感到了孤獨無助的痛苦,她無法忍受孤苦伶仃、擔驚受怕的生活,的確,她才46歲,還有很長的人生路要走。這樣壹位天才女詩人,是不應該在這種生活中走向人生終點的。痛苦迷茫中,壹個男人出現了,他就是時任右承奉郎的張汝舟,在這個男人甜言蜜語的攻勢下,李清照確實被他吸引了。李清照經歷了和趙明誠神仙伴侶般的浪漫愛情生活,又連遭國破家亡的厄運,這種命運的巨大反差讓她不顧壹切的向往著甜蜜、溫馨的家庭生活,沒多久,李清照就嫁給了張汝舟。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了,命運沒有顯出它的仁慈,它仍然在給李清照制造接連不斷的噩夢。張汝舟追求、迎娶壹位46歲的寡婦,顯然不是為了她的容貌,也不是李清照以為的——他看中了她無與倫比的才華,而是抱著最赤裸齷齪的目的——得到她的收藏品。
婚後,兩人都有上當的感覺。張汝舟漸漸的將自己淺薄、暴虐、惡俗的本性暴露無遺,讓李清照欲哭無淚。李清照的古玩字畫也沒有張汝舟想象的那麽豐富,而且還不願相讓,讓張汝舟大為失望。不過,他們都還存著壹絲幻想,李清照希望自己的忍讓能夠維持這個家,了此殘生。張汝舟以為哄騙、欺詐,可以誘使李清照將藏品相讓,結果壹無所獲。最後,張汝舟惱羞成怒,開始對李清照拳腳相加,甚至想將她打死,除去這個年老色衰的包袱,得到她的財物。
關鍵時刻,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壹個智慧、剛毅、頑強、獨立的女子。拋棄了幻想,她不能坐以待斃,她要自救。很快,李清照得知了張汝舟利用欺瞞手段獲取官職的證據,她立即檢舉上告,按宋律,妻子控告丈夫,即使證據確鑿,妻子也要入獄兩年,為了擺脫這個惡棍,李清照寧願忍受牢獄之災,也不願茍且忍辱,最終兩人雙雙入獄。
當時,李家和趙家還有很多人在朝為官,在他們的幫助下,李清照僅僅坐牢九天就被放了出來。她終於達到目的,離異成功。
李清照與趙明誠是古今人人***同羨慕的恩愛夫妻,神仙眷侶。古代婚姻憑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結婚之後難得長期和諧。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婚姻近乎完美,這有李清照本人大量情感深摯纏綿的詞作為證。“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壹剪梅》)這樣膾炙人口的抒寫別離相思的名篇,打動了無數的後代讀者。趙明誠去世之後,李清照整理夫妻兩人畢生的金石古物收藏,作《金石錄後序》,聲情並茂、哀婉欲絕地記載了與趙明誠婚後的恩恩愛愛、喜怒哀樂、生死離別,夫妻深情,款款流露。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夫妻恩愛情深,是閱讀與理解李清照大量優秀愛情歌詞的出發點與立足點。
關於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夫妻關系,今人有更加深入細微的研究。逐漸的,壹種走向極端的觀點也出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後有許多的不和諧,趙明誠納有姬妾,夫妻甚至時時反目!。如此以來,有關李清照諸多名篇的作年及其解讀,都產生了歧義。例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壹詞,壹般認為是李清照南渡喪夫之後所作,抒寫了亡國與喪夫的深痛。陳祖美則認為該詞是李清照南渡之前遭趙明誠冷遇時所作,“表達作者的‘無嗣’和何以‘無嗣’的‘難言之隱’。”“很可能是要歌給自己的丈夫聽”。"確實,世界上沒有矛盾、永遠和諧的夫妻是不存在的,尤其是人到中年之際,容易產生“中年情感危機”。李清照與趙明誠也不能免俗。然因此誇張兩人的矛盾,人為地拿著“放大鏡”去尋找李清照與趙明誠的裂痕,則會導致壹種偏頗,乃至厚誣古人。本文試圖通過對李清照與趙明誠萊州重逢時的作品分析,透視夫妻情感的微妙變化,對夫妻兩人可能產生的不和諧及其原因做壹些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