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綠竹牢固地長在青山上,原來它的根紮在破石縫裏。千萬次折磨打擊,還是堅韌不拔,隨便妳什麽方向刮來狂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註釋]
1、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
2、咬定:比喻根紮得結實,像咬著不松口壹樣。
3、破巖:形容環境的惡劣。
4、磨:折磨。
5、堅勁:堅定強勁。
6、任爾:隨便妳。任,任憑;爾,妳。
[題解]
鄭燮是清代中葉著名的詩人和藝術家,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的繪畫多選擇竹、蘭、石、菊這四種,其中尤其以竹子和蘭花畫得最多最好。他是當時著名的“揚州八怪”之壹。
本詩又名《題竹石畫》,是鄭燮在壹幅繪有“竹石”的畫作之上,有感而題寫的。它側重寫竹,也兼寫石。
[譯文]
綠竹牢固地長在青山上,原來它的根紮在破石縫裏。千萬次折磨打擊,還是堅韌不拔,隨便妳什麽方向刮來狂風。
[賞析]
鄭燮這首《竹石》,是配合畫的意境而寫成的。開頭的兩句,顯然是描寫竹根。“咬定”二字,逼真傳神,深刻有力,將竹子堅韌頑強的性格,呈現在讀者面前。緊隨其後,敘述生長位置的壹個“破”字,又準確而生動地表明了竹子所處的環境之險惡與貧困。讀完這兩句,讀者已經對生存如此不易的“竹”肅然起敬了。延續下來的第三、四句詩,又用十分平實的語言,展示了竹子的神采、風貌和旺盛的生命力。經過“千磨萬擊”的錘煉,筋骨堅硬的翠竹在四面的狂風中,挺拔屹立,堅定不移。不難想像,在本詩的映襯下,那平面而且靜止的《竹石圖》,已經栩栩如生,很有立體感,充滿生命力了。詩句和畫面互相配合,的確形成了統壹的整體,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使人浮想聯翩。應該說,這首作品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讀著這首詩,壹個不向惡劣環境屈服,不被艱難痛苦嚇倒,積極進取、剛毅正直的詩人,像“竹”壹樣站立在讀者面前。人們今天引用這首詩,多是比喻人“咬定青山”、“立根破巖”的堅定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