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殘猶有傲霜枝”中“猶”字是仍然的意思。
壹、全文
贈劉景文 / 冬景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壹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二、譯文:
秋末冬初的時候,荷花枯了,荷葉雕零,菊花也謝了,但是仍然有著不畏風霜的傲然枝幹.壹年裏最美好的景色,妳要記的,不是繁花盛開的春天,是橙子將黃,橘子猶綠的季節(就是秋末冬初)。
三、賞析:
詩中用“傲霜枝”作比,意指歌頌劉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潔品格。“菊殘猶有傲霜枝”,後來有人借用它比喻堅貞不屈的人。詩人用荷花的“盡”來襯托菊花的“傲”;以荷盡的夏日和菊殘的秋色來對比襯托由欣欣向榮的橘樹裝點的初冬,突出了朝氣蓬勃的橘樹,突出了詩人對橘樹生命力(或高尚節操)的由衷贊美。本詩也運用了比的(或比喻)手法,以荷、菊、橘三種植物來比喻人的高尚節操”。
四、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壹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