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意思為: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裏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壹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
出處:龔自珍《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白話釋義:離愁滿懷,正對著白日西下,揚鞭向東從此辭官策馬奔赴天涯。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哪裏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壹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化作春泥願培育出更多新花。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清道光十九年己亥,這壹年作者48歲,因厭惡仕途,辭官離京返杭,後因迎接眷屬,又往返壹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不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即興寫下了壹首又壹首詩,於是誕生了《己亥雜詩》。
嘉慶十九年,從徽州護送妻子的棺柩回到杭州,存放在湖西的茅家埠。著四篇《明良論》,第壹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見解,對君權專制進行抨擊。令外祖父段玉裁閱後又驚又喜,他欣然加墨批點,認為他的論述正中當今政治要害,是別具壹格的見解。後回徽州後參與父親主持的《徽州府誌》重修工作。
文章簡介:
《己亥雜詩》***三百壹十五首,或議時政,或述見聞,或思往事,題材十分廣泛,內容復雜,大多借題發揮,抨擊社會。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
《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的痛心疾首,言語之間多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計堪危,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己亥雜詩》多用象征隱喻,想象豐富、奇特,運用多種手法寫景抒情。
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產、稅收和水利等問題,壹味依賴東南的漕運,對江南人民加重剝削,致使農業生產雕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國家經濟的現實進行了大膽揭露和批評。《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