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宵賞花燈的詩句 1. 描寫元宵賞燈的詩句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上元夜》 (唐)崔液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唐)李商隱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宋)姜白石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2. 關於元宵賞燈的詩句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上元夜,指舊歷正月十五夜,又稱元宵節。我國素有元宵賞燈的風俗。
崔液組詩《上元夜》七絕,***六首。描寫當時京城長安元宵賞燈的繁華景象。
據劉肅《大唐新語》記載:“神龍(唐中宗年號)之際,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族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遊。
車馬喧闐,人不得顧。王、主之家,馬上作樂,以相競誇。
文士皆賦詩壹章,以記其事。作者數百人,唯中書侍郎蘇味道、吏部員外郎郭利貞(蘇、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禦史崔液為絕唱。”
這是崔液所作賞燈詩六首中的第壹首。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玉漏銀壺”,計時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計時,具體方法是用銅壺盛水,壺底打通壹小孔,壺中立刻度箭,壺中的水逐漸減少,箭上的度數就依次顯露,就可按度計時,擊鼓報更。元宵夜盡管解除了宵禁,但長安城的鐘鼓樓上,仍舊按時報更;人們聽了,都嫌時間過得太快,怕不能玩得盡興,於是說:滴漏箭壺,妳不要這樣壹聲比壹聲緊地催促呀,也不要過得那麽快,今夜的城門要壹直開到天亮呢!上句寫出了人們“歡娛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說在此太平盛世,應該通宵盡興。
吃過晚飯,打扮壹新的人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門,三五成群相邀著、呼喚著、嬉笑著,湧出巷口,融入大街,匯進似潮喧鬧歡騰的人流。人們興高采烈地燃放煙花爆竹,揮舞獅子龍燈,觀賞絢麗多彩的燈火,評論著、嬉戲著、贊嘆著。
越看越高興,越玩越興奮,“莫相催” 襯托出氣氛之熱烈,景色之迷人、“徹明開”既寫出了元宵節通宵達旦鬧花燈時間和程度,又寫出了人們高漲而持續的勃勃興致。 接著連用兩個問句:“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誰家”、“何處”,實際是指家家、人人說明萬巷皆空的盛況。
這包括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類人。因而,“誰家”“何處” 這四字包涵的內容實在太多,它把人聲鼎沸、車如流水馬如龍,燈火閃爍,繁華似錦的京城元宵夜景壹語道盡。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新正元旦之後,人們忙著拜節、賀年,雖然新衣美食,娛樂遊賞的活動卻比較少;元宵節則將這種沈悶的氣氛打破,把新正的歡慶活動推向了高潮。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甚至壹直綿延不絕地與昊昊天穹連成壹片,遠處的( 燈光)恍若點點繁星墜地,靠樓的(燈光)似明月高懸。
為這節日增光添彩的,當然還少不了美麗姑娘的歡聲笑語。
3. 元宵節賞燈詩句
1、“壹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2、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詩雲“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描繪了燈月交輝,遊人如織,熱鬧非凡的場景。
3、唐代詩人張悅也曾用詩贊道牶“花萼樓門雨露新,長安城市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把元宵節賞燈的情景描述得淋漓盡致。
4、李商隱則用“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的詩句,描繪了當時觀燈規模之宏大。
5、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這裏雖沒有正面描寫元宵盛況,卻蘊含著十分歡樂愉悅熱烈熙攘的場景。
6、宋代蘇東坡有詩雲牶“燈火家家有,笙歌處處樓。”
7、範成大也有詩寫道“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詩中的“影燈”即是“走馬燈”。
8、大詞人辛棄疾曾有壹闕千古傳誦的頌元宵盛況之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花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9、清代阮元有羊城燈市詩雲:“海螯雲鳳巧玲瓏,歸德門明列彩屏,市火蠻賓余物力,長年羊德復仙靈。月能徹夜春光滿,人似探花馬未停;是說瀛洲雙客到,書窗更有萬燈青。”
10、清代詩人姚元之寫的《詠元宵節》詩“花間蜂蝶趁喜狂,寶馬香車夜正長。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動、精彩別致。
11、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12、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裏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 關於元宵的詩句
關於元宵的詩句如下:
壹、《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壹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譯文: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壹幅畫。帳底吹笙,燃香的香氣好似麝香,更無壹點塵土隨著馬而去。寂寞的密州城裏人們都老了,人們沿街擊鼓吹簫而行,最後卻轉到農桑社祭祀土地神。燈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陰暗昏沈的烏雲籠罩著大地,要下雪了。
二、《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壹身遙。
譯文:故園的今天正是元宵節,我卻在荒村獨坐寂寞冷清。好在有剩下的經書可以作伴,也高興沒有車馬經過相邀出遊。春天到來時草閣的梅花率先開放,月亮照著空曠的庭院積雪尚未消溶。此時余姚家裏的廳堂上燈火通明兄弟們都來了,父母也壹定思念我獨自壹人在遙遠的地方。
5. 關於元宵節的詩句(壹句)
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2、聽元宵,今歲嗟呀,百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
3、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4、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壹點塵隨馬。——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
5、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度蠻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6、聽元宵,往歲喧嘩,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
7、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8、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元好問《京都元夕》
其他關於元宵節的古詩:
1、《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版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
2、《正月十五夜燈》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壹時天上著詞聲權。
3、《十五夜觀燈》
錦裏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6. 關於元宵節的詩句四句七律
1.《上元竹枝詞》——清代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2.《元宵》 ——清代李調元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3.《京都元夕》——金代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4.《汴京元夕》——明代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7. 有關元宵節的古詩10首
1、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2、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宋代: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
3、正月十五夜
唐代: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5、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宋代:賀鑄
紫府東風放夜時。步蓮秾李伴人歸。五更鐘動笙歌散,十裏月明燈火稀。 香苒苒,夢依依。天涯寒盡減春衣。鳳凰城闕知何處,寥落星河壹雁飛
8. 元宵節賞花燈作文
記憶最深的壹件事就是賞花燈。元宵節那壹天,我們全家早早地吃完了湯圓,來到大統華廣場,加入了賞花燈的“洪流”。這裏真是歡樂的海洋,歡聲笑語此起彼伏;這裏真是燈的世界,不計其數的彩燈齊聚這裏,好壹派祥和而又繁榮的景象啊!
那金黃的巨龍燈,披著金鱗,正欲騰飛;旁邊的馬燈似乎不甘示弱,撒開四蹄,要與那條金龍壹決高低;而那勤勞的小蜜蜂,更是不辭辛勞,不分晝夜地在那雍容華貴的花朵上辛勤地采著花蜜……這麽多的花燈看得我眼花繚亂。
是啊!人們用勤勞而又靈巧的雙手,用智慧與汗水打扮著自己的生活,也裝扮著祖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9. 元宵節的詩句大全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京都元夕》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汴京元夕》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上元竹枝詞》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元夕無月》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十五夜》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上元夜》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十五夜觀燈》
三百內人連袖舞,壹時天上著詞聲《正月十五夜》
詩詞愛好者掃我頭像,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