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高壹語文文言文牡丹

高壹語文文言文牡丹

1. 求高壹語文必修壹洛陽牡丹記的譯文,網上復制粘貼過來就行

花品序第壹牡丹出丹州、延州,東出青州,南亦出越州。

而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壹。洛陽所謂丹州花、延州紅、青州紅者,皆彼土之尤傑者,然來洛陽,才得備眾花之壹種,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獨立與洛花敵。

而越之花以遠罕識不見齒,然雖越人亦不敢自譽以與洛陽爭高下。是洛陽者,果天下之第壹也。

洛陽亦有黃芍藥、緋桃、瑞蓮、千葉李、紅郁李之類,皆不減它出者,而洛陽人不甚惜,謂之果子花,曰某花某花,至牡丹則不名,直曰花。其意謂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

其愛重之如此。說者多言洛陽於三河間,古善地,昔周公以尺寸考日出沒,測知寒暑風雨乖與順於此,此蓋天地之中,草木之華得中氣之和者多,故獨與它方異。

予甚以為不然。夫洛陽於周所有之土四方入貢道裏均,乃九州之中,在天地昆侖磅礴之間,未必中也。

又況天地之和氣,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夫中與和者,有常之氣。

其推於物也,亦宜為常之形。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惡,及元氣之病也,美惡鬲並而不相和入,故物有極美與極惡者,皆得於氣之偏也。

花之種其美與夫癭木癰腫之鐘其惡,醜好雖異,而得分氣之偏病,則均。洛陽城圓數十裏,而諸縣之花莫及城中者,出其境則不可植焉。

豈又偏氣之美者,獨聚此數十裏之地乎?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已凡物不常有而為害乎人者曰災,不常有而徒可怪駭不為害者曰妖,語曰: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此亦草木之妖,而萬物之壹怪也。

然比夫癭木癰腫者竊獨鐘其美,而見幸於人焉。余在洛陽,四見春。

天聖九年三月,始至洛。其至也晚,見其晚者。

明年,會與友人梅聖俞遊嵩山少室、緱氏嶺、石唐山紫雲洞,既還,不及見。又明年,有悼亡之戚,不暇見。

又明年,以留守推官歲滿,解去,只見其早者。是未嘗見其極盛時,然目之所矚,已不勝其麗焉。

余居府中時,嘗謁錢思公於雙桂樓下,見壹小屏立坐後,細書字滿其上。思公指之曰:“欲作花品,此是牡丹名,凡九十余鐘”。

余時不暇讀之。然余所經見而今人多稱者,才三十許種。

不知思公何從而得之多也。計其余,雖有名而不著,未必佳也。

故今所錄,但取其特著者而次第之。姚黃 延州紅 鹿胎花 牛家黃 潛溪緋 細葉壽安左花 獻來紅 葉底紫 鶴翎紅 添色紅 九蕊真珠魏花 葉底紫 粗葉壽 丹州紅 蓮花萼 倒暈檀心鞓紅 甘草黃 壹撚玉板白 壹百五 朱砂紅花釋名第二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異者而誌之。

姚黃、牛黃、左花、魏花,以姓著;青州、丹州、延州紅,以州著,細葉、粗葉壽安潛溪緋以地著;壹撚紅、鶴翎紅、朱砂紅、玉板白、多葉紫、甘草黃以色著;獻來紅、添色紅、九蕊真珠、鹿胎花、倒暈檀心,蓮花萼、壹百五、葉底紫皆誌其異者。姚黃者,千葉黃花,出於民姚氏家。

此花之出,於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馬坡,其地屬河陽。

然花不傳河陽,傳洛陽。洛陽亦不甚多,壹歲不過數朵。

牛黃亦千葉,出於民牛氏家,比姚黃差小。真宗祀汾陽,還過洛陽,留宴淑景亭,牛氏獻此花,名遂著。

甘草黃,單葉,色如甘草。洛人善別花,見其樹知為某花雲。

獨姚黃易識,其葉嚼之不腥。魏家花者,千葉肉紅花,出於魏相仁溥家。

姓樵者於壽安山中見之,斫以賣魏氏。魏氏池館甚大,傳者雲此花實出時,人有欲閱者,人稅十數錢,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數緡。

其後破亡,鬻其園。今普明寺後林池,及其地。

寺僧耕之,以植桑麥。花傳民家甚多。

人有數其葉者,雲至七百葉。錢思公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為王,而魏花乃後也。”

鞓紅者,單葉深紅花,出青州,亦曰青州紅。故張仆射齊賢,有第西京賢相坊,自青州以駝馱其種,遂傳洛中。

其色類腰帶鞓,故謂之鞓紅。獻來紅者,大多葉淺,紅花。

張仆射罷相居洛陽,人有獻此花者,因曰獻來紅。添色紅者,多葉,花始開而白,經日漸紅,至其落乃類深紅。

此造化之尤巧者。鶴翎紅者,多葉花,其末白而本肉紅如鴻鵠羽色。

細葉、粗葉壽安者,皆千葉,,出壽安縣錦屏山中。細葉者尤佳。

倒暈檀心者,多葉紅花。凡花近萼色深,至其末漸淺。

此花自外深色,近萼反淺自而深,檀點其心,此尤可愛。壹撚紅者,多葉淺紅化,葉杪深紅壹點,如人以手指撚之。

九蕊真珠紅者,千葉紅花,葉上有壹白點如珠,而葉密,蹙其蕊為九叢。壹百五者,多葉白花。

洛花以谷雨為開候,而此花常至壹百五日,開最先。丹州、延州花,皆千葉,紅花,不知其至洛之因。

蓮花萼者,多葉紅花,青趺三重如蓮花萼。左花者千葉紫花葉密而齊如截,亦謂之平頭紫。

朱砂紅者,多葉紅花,不知其所出。有民門氏子者,善接花以為生,買地於崇德寺前治花圃,有此花。

洛陽豪家尚未有,故其名未甚著。花葉甚鮮,向日視之如猩血。

葉底紫者,千葉紫花,其色如墨,亦謂之墨紫。花在叢中旁必生壹大枝,引葉覆其上,其開也比它花可延十日之久。

噫!造物者亦惜之耶?此花之出,比它花最遠。傳雲唐末有中官,為觀軍容使者,花出其家,亦謂之軍容紫。

歲久失意其姓氏矣。玉板白者,單葉白花,葉細長如拍板,其色如玉而深,檀心,洛陽人家亦少有。

余嘗從思公至福嚴院見。

2. 求壹篇關於牡丹的文言文 要原創 速度

牡丹說

冬月,山之叟擔壹牡丹,高可隱人,枝柯鄂韡,蕊叢叢以百數。主人異目視之,為損重貲。慮他處無足當是花者。庭之正中,舊有數本,移其位讓焉。冪錦張燭,客來指以自負。亡何花開,薄如蟬翼,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墻,立枯死。主人慚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歸其原,數日亦死。

客過而尤之曰:“子不見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遷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與花常兩全也。子既貌取以為良,壹不當,暴摧折之,移其非時,花之怨以死也誠宜。夫天下之荊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盡怒而遷之也。牡丹之來也,未嘗自言曰:‘宜重吾價,宜置吾庭,宜黜汝舊,以讓吾新。’壹月之間,忽予忽奪,皆子壹人之為。不自怒而怒花,過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復其處,以其猶奇於新也。當其時,新者雖來,舊者不讓,較其開孰勝而後移焉?則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復故花之位,則其壹死,其壹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無常,花之性命盡矣!然則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賤也。性果而識暗,也自恃而不謀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無花哉!?”

主人不能答?請具硯削牘?記之以自警焉。

3. 高中作文1000字文言文作文

古詩中的花-範文

古詩中蘊涵著的花 “古詩”,雖只有兩個字,卻包含著無限的情懷,無盡的美景……其實,妳要是仔細尋找,還會發現,古詩中還蘊藏著壹片大自然!要說花,就必須得說說花王——牡丹.

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那句“天下真花獨牡丹”更是證明了牡丹百花之王的地位.唐朝,牡丹更是王室中的“寵兒”,劉禹錫就曾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瞧,小小壹朵牡丹花開花時節竟能震動京城.牡丹的雍容華貴,吸引著壹代又壹代的貴婦,古時的美人楊貴妃就最喜歡北平稀有的綠牡丹,怪不得唐朝的羅隱在《牡丹花》中寫到: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與牡丹相比,桃花就像壹位小家碧玉.雖羞答答的卻有股清秀非凡的感覺直逼而來.桃花妹妹可真愛美,濃妝艷抹打扮得花技招展,艷而不妖,恰到好處.我現在終於明白什麽叫“每對春風競吐芳,胭脂顏色更濃妝.”桃花色彩繽紛,紅似火,粉似霞,也有素面美人,白似雪……每種桃花都讓人愛不釋手,真是“桃花壹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

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從古至今就是詩人名士所贊誦的對象.荷花憑借婷婷玉立的姿色,心曠神怡的芳香,吸引著無數人,荷花,哦不,就是花蕊,含苞欲放的花骨兒躲在茂密的荷葉中,可那尖尖的頭兒藏不住,就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像水壹樣清嫩的荷葉就如壹池無暇的翡翠,綠得沈迷,綠得心醉.綠葉陪紅荷,好壹幅“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那楚楚動人的花瓣,新雨後梨花帶雨的臉蛋,婀娜多姿的身材,亭亭玉立的氣質,無不在訴說“出汙泥而不染,清漣而不妖.”歲寒三友也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先說梅吧!《梅花》中立在墻角迎著嚴寒盛開的梅花,有股高潔堅強的意誌.《墨梅》中只願留下清香的梅花,抒發了梅與世無爭的高尚品德.

《紅樓夢》中“千紅萬紫,終讓梅花奪魁”的詩句,同樣寫出了梅花與世無爭的品德,卻隱約流露出壹種自有專長的傲慢.有些梅花卻平白無故地遭受百花的嫉妒,就似“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喔,這朵梅花卻又是這樣的傲骨,這樣的無私“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再說說竹!民以食為天,可大詩人蘇軾卻說:“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聽,多有趣,吃飯時可以不要吃肉,可居住時卻不能沒有竹子.

《竹石》中寫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把竹子不畏風雨,不怕困難的頑強品質,描繪得淋漓盡致.古詩是壹個放大鏡,幫助我們仔細尋找大自然中的美.古詩奇就奇在用樸素的文字描繪不平凡的情操;妙就妙在能借用普通的事物,抒發出不平凡的感情;美就美在使人意猶未盡,回味悠長!

4. 高壹語文文言全文翻譯

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顏色比藍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壹塊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用火烤使它

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符合圓規畫的圓。即使又曬幹了,也不再能再挺直,這是由於人力加工使它變成這樣的。所以木材經墨線劃過,斧鋸加工就直了,金屬刀劍拿到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就能聰慧明達,行為就會沒有過錯。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獲大;我曾踮起腳跟遠望,不如登上高處能夠見得廣。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增長,但是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並沒有增強,但是聽的人卻聽得特別清楚。借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但是能達到千裏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並不是會遊泳,但是能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本性同壹般人沒有什麽差別,但是他們善於借助外物進行學習啊。積土成為山,風雨就會從那裏興起;積水成為深潭,蛟龍就會在那裏生長;積累善行,養成良好的品德,於是就能達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展,聖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借以遠達千裏的辦法;不匯聚細流,就沒有借以成為江海的辦法。駿馬跳躍壹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於走個不停。雕刻壹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雕刻不停(的話),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因為心思專壹的緣故。螃蟹有六只腳,兩只蟹鉗,可是沒有蛇和鱔魚洞就沒有地方可以寄托身體以生存,這是因為心思浮躁不專壹的緣故。

師說

譯文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啊。人不是壹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出生在我後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就難了!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壹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在的壹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聰明的人能夠成為聰明人的原因,愚蠢的人能成為愚人的原因,原因大概都出在這裏吧? ?人們愛自己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於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文字,教授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老師,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關大道理的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有的人從師學習,不能解決大道理的疑難問題,有的人不向老師學習了;小的學了,大的卻丟了。我未能看出那種人的高明之處在哪?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壹類人,壹聽到有人稱“老師”稱“弟子”等等,就許多人聚在壹塊兒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麽譏笑,他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好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裏就)可以明白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士大夫們認為是不值得壹提的,現在士大夫們的見識竟反而比不上他們,可真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壹起同行,裏面壹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壹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不壹定樣樣都比學生賢能,老師和學生的區別只是聽到道理有的早有的遲,學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只是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紀十七歲,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他不被當時士大夫那種恥於從師的時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正道,所以寫這篇《師說》送給他。

5. 高壹語文文言文

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國家的治理,很盡心竭力的吧!黃河以南發生災荒,就把那裏的災民移往黃河以東,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南。當河東發生災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想我這樣盡心盡力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見減少,而我的百姓並不見增多,這是什麽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打仗來打比方吧。戰鼓咚咚敲響,交戰激烈了,戰敗的士兵丟盔棄甲拖著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腳。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譏笑跑了壹百步的人,您覺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說:“不行。他只不過沒有逃跑到壹百步罷了,可是這也同樣是逃跑呀!”孟子說:“大王您既然懂得這個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國家的民眾比鄰國增多啦。 只要不違背農時,那糧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魚網不入池塘,那魚鱉水產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無盡,這樣便使老百姓供養活人,安葬死人不至於感到有什麽不滿足。老百姓養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 “在五畝大的住宅田旁,種上桑樹,上了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著絲綢了;雞鴨豬狗不失時節地繁殖飼養,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常吃到肉食了。壹家壹戶所種百畝的田地不誤農時得到耕種,數口之家就不會鬧災荒了。註重鄉校的教育,強調孝敬長輩的道理,須發花白的老人們就不再會肩挑頭頂,出現在道路上了。年滿七十歲的人能穿上絲綢、吃上魚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於天下,是決不會有的。” “現在,豬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設法制止,路上出現餓死的人而不知道賑濟饑民,人死了反而說‘與我無關,是年成不好的緣故’這和把人殺了反而說‘與我無幹,是兵器殺的’又有什麽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夠不歸罪於荒年,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都到您這兒來了。”

6. 高壹語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

高中語文必修二文言文***有三篇:

1、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壹觴壹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壹世,或取諸懷抱,悟言壹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壹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壹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壹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2、蘇軾的《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壹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壹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壹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壹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壹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壹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壹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3、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裏,所謂華陽洞者,以其在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雖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什壹,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於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有誌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誌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誌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