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江村入夏多雷雨——詠夏雨古詩詞賞析(上)

江村入夏多雷雨——詠夏雨古詩詞賞析(上)

江村入夏多雷雨

——詠夏雨古詩詞賞析(上)

王傳學

夏天來了,夏天的雨也會隨時光臨的。有時會下著綿綿細雨,悄無聲息地飄落著,如迷蒙蒙的水霧;有時雷電交加,傾盆大雨下個不停,使得塘滿溪滿,蛙聲、雨聲連城壹片,猛烈而又迅猛,常常給人帶來壹種酣暢淋漓的快感。夏天的雨,像是踏著歡快節奏的精靈,驅趕這煩悶空氣中的暑熱。在古詩詞中,有不少描寫夏雨的佳作,給我們帶來雨中的美景、雨中的感受,以及蘊含在夏雨意象中的文化意蘊。

夏雨來得迅猛,去得也快,給人變化突然的感覺。宋代大詩人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對此有生動的描繪: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詩人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讀起來,妳會油然產生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壹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壹色的美麗風光。

第壹句寫雲:黑雲像打翻了的黑墨水,還未來得及把山遮住。詩中把烏雲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寫雨:白亮亮的雨點落在湖面濺起無數水花,亂紛紛地跳進船艙。用“跳珠”形容雨點,有聲有色。壹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快;壹個“跳”字,壹個“亂”字,寫出了暴雨之大,雨點之急。

第三句寫風:猛然間,狂風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剎時雨散雲飛。? “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

最後壹句寫天和水: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只見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壹樣的明凈,壹色的蔚藍。風呢?雲呢?統統不知哪兒去了,方才的壹切好像全都不曾發生似的。

本詩描繪了望湖樓的美麗雨景。好的詩人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本詩的靈感可謂突現於壹個“醉”字上。醉於酒,更醉於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才賦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子湖這壹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壹幅“西湖驟雨圖”。烏雲驟聚,大雨突降,頃刻又雨過天晴,水天壹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其次,詩人用“黑雲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 質感。再次,用“翻墨”寫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點飛濺的情態,以動詞前移的句式使比喻運用得靈活生動卻不露痕跡。而“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的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壹亮,境界大開。

蘇軾還有壹首《有美堂暴雨》,展現了夏雨的壯觀景象:

遊人腳底壹聲雷,

滿座頑雲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

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灩金樽凸,

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

倒傾鮫室瀉瓊瑰。

有美堂,在杭州吳山最高處,左眺錢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賜梅摯詩句“地有吳山美,東南第壹州”而取的。此詩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夏末,蘇軾時官杭州通判。

此詩以雄奇的筆調、新妙的語言有聲有色地摹寫了詩人於有美堂所見驟然而至的急雨之景。暴風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懾人心的壯觀之壹。蘇軾生性豁達爽朗,對暴風雨特別欣賞,寫了多首詩進行描摹贊嘆。這首詩由於是在吳山頂上的有美堂中所寫,氣勢更為雄偉壯大。

詩的起首很突兀,直接入題寫暴風雨來時,悶雷起自腳下,雲霧繞座不散。突出了所處的地勢很高,因而所見的暴雨,與平地所見不同,為下文鋪墊。接下來就別出蹊徑,描繪了壹幅壯闊異常的場面。風是看不見的,詩人卻給它著色,說是黑風,以視覺代替感覺,很形象地表現了暴雨來時疾風挾著塵灰烏雲的情況。“吹海立”是形容風的強烈。有美堂雖然很高,但不可能見到大海,“吹海立”是想象之詞,表現雨勢滂沱,如海潮洶湧。下句寫風帶著暴雨從東面漸漸而來,便是實指。夏天的暴雨,區域很小,來勢迅猛,通過“飛雨過江來”五字,將這壹情況囊括殆盡。句中連用“飛”“過”“來”三個動詞,極為生動地展現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

五、六兩句具體寫暴雨。雨落在西湖裏,水汽蒸騰,西湖像壹只盛滿水的金樽,幾乎要滿溢出來;雨聲急促激切,又如羯鼓聲,敲打著這世界。這兩句從高處著眼,氣勢充沛,繪聲狀形,寫景與寫意交相並用。而用誇張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聲,想象都很奇特。結尾轉入觀感。這樣磅礴的雨景,令詩人震動不已,於是想讓這滿山飛漱的泉水沃醒沈醉的李白,讓他看看如同倒傾鮫人宮室、灑下滿天珍珠的奇景;同時,又等於在說要喚醒李白,請他寫出美妙傑出如同珠玉般的詩篇來。r> 全詩如寫生畫家的即興揮毫,臨摹自然實景,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雄偉之景。

唐代詩人韋莊的《暴雨》,寫出夏雨的風狂雨猛量多:

江村入夏多雷雨,

曉作狂霖晚又晴。

波浪不知深幾許,

南湖今與北湖平。

詩的前兩句寫夏天雷雨多,天氣變化快,早上還是狂風暴雨,到晚上天又放晴。後兩句描繪下雨時湖上波浪滔天,雨後南湖北湖水面持平,突出夏天風狂雨猛量多的特點。

再看晚唐詩人薛能的《夏雨》:

何處發天涯,風雷壹道賒。

去聲隨地急,殘勢傍樓斜。

透樹垂紅葉,沾塵帶落花。

瀟湘無限思,閑看下蒹葭。

詩的前兩句寫出夏天大風雷電暴雨爆發突然,來去迅疾的特點。後兩句寫雨後的景致:紅葉下垂,落花滿地,側面烘托了雨大風狂。

晚唐詩人韓偓《夏夜》中的夏雨,也是來去迅疾:

猛風飄電黑雲生,

霎霎高林簇雨聲。

夜久雨休風又定,

斷雲流月卻斜明。

詩的意思是:風狂、電閃,天空布滿了墨似的烏雲;聳入雲中的樹木就發出莎莎暴雨聲。夜已經很深了,風也停了,雨也止了;流動的月亮從雲縫裏斜灑出光明。

韓偓是晚唐五代詩人,自幼聰明好學,十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夏夜》是韓偓所作的壹首七言絕句。詩中描寫了壹個夏日夜晚裏的風雨變化情景。詩人憑借其敏銳的觀察力描寫了夏夜暴雨倏忽而至,又倏忽而去的特點,詩語情趣盎然。

再看南宋詩人陸遊的《夏雨》:

連朝暑溽不可過,

動地忽有東北風。

嵯峨雲壓世界碎,

夭矯龍卷江湖空。

塵沙洗濯草木醒,

溝澮澰灩舟舸通。

更煩造物出壯觀,

跨海千丈垂天虹。

連天暑熱難於熬過,突然東北風起,撼天動地,如高峻的大山壓向地面,好似要把世界壓碎;狂風似矯健的巨龍好像要把江湖的水卷空。這兩句把狂風暴雨的雄偉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後兩句寫雨過天晴,洗盡塵沙,濯醒草木,溝溪水漲,大小船只暢通無阻。更奇的是雨後千丈長虹跨海而垂,蔚為壯觀。

明代詩人劉基的《五月十九日大雨》,給人以人生啟迪:

風驅急雨灑高城,

雲壓輕雷殷地聲。

雨過不知龍去處,

壹池草色萬蛙鳴。

前兩句把大雨寫得十分暢滿,極力描述了大雨的氣勢。黑雲壓城,風急雨驟,電閃雷鳴,大雨傾盆。“急”、“驅”、“灑”三字形象地表現出夏雨的驟猛。雲是“壓”的,雷是“殷”的,又說明黑雲、雷電的迅疾。後兩句描述雨過天晴的景象:雷雨過後,草色更青,池塘水漲,蛙聲壹片,詩人匠心獨運,在震耳欲聾的雷聲雨聲後,仍寫蛙鳴聲,而兩種聲音,收到的是壹鬧壹靜的不同效果。雨後恬靜平和的景象,與前兩句磅礴威猛的雨景形成鮮明的對照。

此詩寫的是雨來到和雨止的景象。詩的前兩句寫出雷雨交作,氣勢雄峻;後兩句寫雨過天晴,平和恬淡。前雷聲,後蛙鳴,兩兩對照,逸趣橫生。詩人通過對自然風雨的描寫,借景抒情,抒發了壹定的人生哲理:風雨過後,景色會格外美麗;遇到挫折,戰勝挫折後,會覺得人生更美麗 。

這首詩在造詞遣句上雖模仿唐人,但在立意框架上與宋人詠景詩相近。劉基是詩人,更是政治家。政治家的胸懷往往與大自然的景況相融合,喜歡通過自然景觀抒發人生的哲理,使天籟中賦有理趣。

迅猛的夏雨,不僅消除了暑熱,還帶來了豐沛的雨量,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唐代詩人王駕的《夏雨》,表現了詩人對夏雨的喜愛: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

天地如蒸濕,園林似卻春。

洗風清枕簟,換夜失埃塵。

又作豐年望,田夫笑向人。

詩人對夏雨充滿了喜愛之情。它不僅消除了旱暑,而且拯救了百姓。洗去了塵埃,澆綠了園林。“又作豐年望,田夫笑向人”,農夫笑臉向人,感到豐收有望。詩人與農夫的心意相通,情系百姓。

南宋詩人陸遊在《夏雨》詩中,也對夏雨非常喜愛:

東風吹雨溪上來,

北山出雲以應之。

嚴州城中三日雨,

朝暮點滴無休時。

向來秧底幹欲裂,

白水漫漫俄盈陂。

豚肩覆豆巫醉飽,

龍骨掛壁農遨嬉。

今年蠶麥收數倍,

繭大如甕麥兩岐。

西成在眼又如此,

還鄉鼓腹歌淳熙。

連續三天的降雨,使“幹欲裂”的秧田得以“白水漫漫”,莊稼得雨水澆灌長勢喜人。今年蠶豆麥子的收成是往年的數倍,蠶繭也結得像甕壹樣肥大。詩人滿懷喜悅的心情,熱情贊美夏雨給農村帶來的壹派豐收景象。

再看唐代僧人皎然的《夏日集裴錄事北亭避暑》:

前林夏雨歇,為我生涼風。

壹室煩暑外,眾山清景中。

忘歸親野水,適性許雲鴻。

蕭散都曹吏,還將靜者同。

壹場夏雨消歇,吹來陣陣涼風,驅走了滿屋的煩暑,室外的眾山壹片清明。詩人在溪水旁流連忘返,忘記了歸程。詩中透露出對夏雨的極度喜愛。

唐代詩人齊己的《喜夏雨》,“喜”不自禁:

四郊雲影合,千裏雨聲來。

盡洗紅埃去,並將清氣回。

潺湲浮楚甸,蕭散露荊臺。

欲賦隨車瑞,濡毫渴謏才。

四郊雲影聚合,雨聲自千裏以外飛來。洗盡了世間的紅塵,帶來壹片清爽之氣。詩人對夏雨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唐代詩人張謂在《別睢陽故人》中,借夏雨抒發情感:

少小客遊梁,依然似故鄉。

城池經戰陣,人物恨存亡。

夏雨桑條綠,秋風麥穗黃。

有書無寄處,相送壹沾裳。

“夏雨桑條綠,秋風麥穗黃”:在夏雨的漂洗下,桑樹枝的顏色越發翠綠欲滴;秋風拂過,田裏的麥穗已經金黃,到了收割的季節。

這兩句詩借景抒情,用四季景物的輪換慨嘆時間的流逝不因人事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