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關於諸葛亮的詩句 1.蜀相概括諸葛亮壹生的詩句是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賞析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詩人以高度凝煉的語言概括了諸葛亮壹生的生活際遇、政治理想和輔國功業。“三顧”句令人想起三顧茅廬和隆中決策,“兩朝”句更令人想起諸葛亮輔佐先主劉備、後主劉禪兩朝,取兩川、建蜀漢,白帝托孤、輔佐劉禪的情形。諸葛亮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忠貞不渝,盡了“老臣”之心。透過詩人的飽含深情的詩句,諸葛亮這位“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丞相的壹生的事業,以及他對後人的感召力量,得以充分體現,感人至深。
原詩杜甫《蜀相》全詩如下: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蜀相中贊美諸葛亮的句子是
1、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2、”第三聯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壹生。上句寫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時就能預見魏蜀吳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並為劉備制定了壹整套統壹國家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句寫出山之後,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壹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為了傷今。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國家的和平統壹。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壹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托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3、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蜀相中表現諸葛亮忠心耿耿的詩句是
蜀相 作者: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註解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錦官城:現四川省成都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9653637。 森森:樹木茂盛繁密的樣子。
自:空。 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
開,開創。濟,扶助。
譯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裏尋找?在錦官城外柏樹繁方。 映著石階的綠草自成壹片春色,隔著樹葉的黃鸝徒有好聽的聲音。
三顧茅廬頻繁討論天下大計,輔佐兩代君主耿 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後世的英雄淚滿襟。 表現諸葛亮忠心耿耿的詩句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4.蜀相中寫諸葛亮事業始與終全過程的詩句
三顧頻煩天下計。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整頓乾坤,恢復國家的和平統壹。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蜀相?中寫諸葛亮事業始與終全過程的詩句,兩朝開濟老臣心。
上句寫出山之前;在這壹歷史人物身上,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唐代作者: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詩人寄托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蜀相朝代,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使詩人憂心如焚,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壹生,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並為劉備制定了壹整套統壹國家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句寫出山之後,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蜀漢、匡扶劉禪。
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劃出壹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為了傷今,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
兩句十四個字,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時就能預見魏蜀吳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第三聯濃墨重彩,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
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
5.蜀相中表現諸葛亮忠心耿耿的詩句是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註解
蜀相:三國時蜀國丞相,指諸葛亮。
錦官城:現四川省成都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9653637。
森森:樹木茂盛繁密的樣子。
自:空。
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
開濟:指幫助劉備開國和輔佐劉禪繼位。開,開創。濟,扶助。
譯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裏尋找?在錦官城外柏樹繁方。 映著石階的綠草自成壹片春色,隔著樹葉的黃鸝徒有好聽的聲音。
三顧茅廬頻繁討論天下大計,輔佐兩代君主耿 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後世的英雄淚滿襟。 表現諸葛亮忠心耿耿的詩句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6.蜀相中表現諸葛亮曠世雄略的詩句是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壹,對於壯誌未酬者,它既是頌辭,又是挽歌。
此詩借遊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唐代詩人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裏,工於詩者能之。”
作品原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原文註解 蜀相:三國時蜀漢丞相,指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在現在成都,晉李雄初建。
錦官城:現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的別名。
森森:樹木茂盛繁密的樣子。 自:空。
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顧:拜訪,探望。
頻煩:頻繁叨擾。
7.蜀相中表現諸葛亮曠世雄略的詩句是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壹,對於壯誌未酬者,它既是頌辭,又是挽歌。
此詩借遊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唐代詩人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裏,工於詩者能之。”
作品原文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原文註解蜀相:三國時蜀漢丞相,指諸葛亮(孔明)。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在現在成都,晉李雄初建。
錦官城:現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的別名。
森森:樹木茂盛繁密的樣子。自:空。
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顧:拜訪,探望。
頻煩:頻繁叨擾。頻。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壹,對於壯誌未酬者,它既是頌辭,又是挽歌。此詩借遊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唐代詩人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裏,工於詩者能之。”作品原文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原文註解蜀相:三國時蜀漢丞相,指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在現在成都,晉李雄初建。錦官城:現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的別名。森森:樹木茂盛繁密的樣子。
自:空。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
顧:拜訪,探望。頻煩:頻繁叨擾。
頻:頻繁;煩:煩擾。兩朝開濟:指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帝業,後又輔佐劉禪。
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濟:開,開創。
濟,扶助、救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後世的英雄淚滿衣襟。
[1]原文譯文編輯丞相的祠堂要到哪裏尋找?在錦官城外柏樹繁茂的地方。映著石階的綠草自成壹片春色,隔著樹葉的黃鸝徒有好聽的聲音。
三顧茅廬頻繁討論天下大計,兩朝的開創與輔佐老臣竭盡忠心。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後世的英雄淚滿衣襟。
原文賞析編輯《蜀相》是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公元二二壹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曾經為劉備制定了壹系列統壹天下的方針、策略,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面。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多次出師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後死於軍中,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鏗鏘誓言,贏得了後世人們的景仰和推崇。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
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目睹國勢艱危,生民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今稱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成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都城,諸葛亮在這裏主持國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勛業。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
後來桓溫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只有武侯祠完整無損。“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別稱。
成都產蜀錦,古代曾經設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他們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舊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稱成都為錦官城、錦城或錦裏。另壹種說法是因為成都地近錦江,這裏山川明麗,美如繡錦,因而得名。
“森森”,是形容柏樹和得高大而茂密。據《儒林公議》、《太平寰宇記》等書記載,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
這首聯兩句,前壹句“丞相祠堂何處尋”是自問。這裏不稱“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親切。
特別是其中的“尋”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專程來訪,而不是漫不經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環境生疏,所以才下了這樣壹個“尋”字。這個尋字有著豐富的含義,它還有力地表現出杜甫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之情,並因人而及物,同時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詩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後壹句“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這是詩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點明祠堂的所在地,用來呼應前壹句。
“柏森森”三個字還渲染了壹種安謐、肅穆的氣氛。這兩句直承“蜀相”的詩題,起得很得勢,用的是記敘兼描述的筆墨。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映階”,映照著臺階。
古代的祠廟都有庭院和殿堂。人們要進入殿堂,要拾級而上。
“好音”,悅耳的聲音,這裏指鳥鳴。這頷聯兩句,有如特寫鏡頭,由遠寫到近,從祠堂的外部說到祠堂的內部,寫的是。